首页 理论教育刘廷禹:《苏三起解》-大量芭蕾舞音乐创作

刘廷禹:《苏三起解》-大量芭蕾舞音乐创作

【摘要】:作为驻团作曲家,刘廷禹为配合团里的演出任务创作了大量芭蕾舞音乐,1990年为三人芭蕾舞而作的《女起解》便是其中之一。该作品的素材来自中国京剧《玉堂春》,特别是全剧中最著名的一场《苏三起解》。沈妻皮氏另有所爱,设计害死亲夫并嫁祸于苏三,贪官洪洞县令将苏三判成死罪。《苏三起解》这场戏描述的是苏三在洪洞县被问成死罪后押解到省府太原复审,启程上路后诉说自己不幸遭遇的情景。

该作品作于1990—1992年,作曲家刘廷禹时任中国芭蕾舞团副团长。作为驻团作曲家,刘廷禹为配合团里的演出任务创作了大量芭蕾舞音乐,1990年为三人芭蕾舞(苏三、官差和王公子)而作的《女起解》便是其中之一。1992年,作曲家将其中的音乐改编整理成管弦乐组曲《苏三》,并于同年12月获“黑龙杯”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第一名。该作品的素材来自中国京剧《玉堂春》,特别是全剧中最著名的一场《苏三起解》。《玉堂春》原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奇故事,改编成京剧后更是家喻户晓。故事梗概如下:玉堂春(艺名)是明代京城里的一位名妓,原名苏三。她与贵族公子王金龙相爱,两人长期住在妓院。一年后,王金龙的钱财挥霍殆尽,老鸨赶走王金龙,又将苏三骗卖给山西省洪洞县商人沈燕林做妾。沈妻皮氏另有所爱,设计害死亲夫并嫁祸于苏三,贪官洪洞县令将苏三判成死罪。此时王金龙已考中进士,官授山西巡按,得知此情后重新审理,终为苏三洗清冤屈,二人结为夫妻。《苏三起解》这场戏描述的是苏三在洪洞县被问成死罪后押解到省府太原复审,启程上路后诉说自己不幸遭遇的情景。对于这一相同的故事情节,京剧用苏三的唱词来表达,舞剧以舞蹈语言和形体动作来演绎,而管弦乐组曲《苏三》则用交响乐队以纯音乐的手段来刻画。

《苏三》组曲由《起解》《忆情》《重逢》三首在情节上有一定联系的乐曲组成,每一首都讲述了剧中的一段故事。作曲家力图通过对苏三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不同生活画面的刻画,来表现一个普通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所遭受的不幸。作品中采用了京剧中的著名唱段以及南梆子曲牌等,并巧妙地把京剧打击乐与西洋管弦乐融为一体,用音乐语言生动地塑造了“苏三”这一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第一首《起解》描述了苏三在押解途中的情景。在一段较为自由的引子铺垫之后,上板处出现了由弦乐部分齐奏的根据京剧曲牌发展而成的音乐,节奏鲜明,行进感强,但速度适中,音色浓厚,较为形象地表现了苏三在押解途中的艰难步伐。中间部分是一段咏叹性音调,似乎是苏三在激愤地诉说自己的冤屈。之后是京剧曲牌音乐的再现,意喻苏三和官差继续前行。尾声中大量出现前十六后八的逆分节奏,更是细致地刻画出柔弱的苏三身戴刑具步行时踉踉跄跄的感觉。

第二首《忆情》相当于慢板乐章,表现的是苏三对当初与王公子交往时美好情景的回忆。短小的引子之后,在长笛、单簧管与小提琴极弱的背景铺垫下,大提琴声部奏出了温情的主题。该主题随后又在上五度调性上复奏一遍,以弦乐声部和长笛的复合音色演奏主要旋律,双簧管和圆号演奏复调性的对位声部,剩余的木管和铜管都作为背景加以衬托。音乐缠绵而深情,高潮处还能体会出几分激动。而在结尾处先后出现的圆号与长笛凄凉的独奏,顿使主人公回到严酷的现实中,似乎那幸福的感觉正一步步变得遥远。

第三首《重逢》在情节上兼有戏剧性与喜剧性两种成分,因此音乐也相应地由两个材料组成。第一个材料引自京剧中最著名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为了较好地烘托苏三与王公子见面的戏剧性,作曲家在这之前的引子中便做了充分的铺垫。先由乐队以较为自由的语气塑造出一种迷茫的气氛,尤其是中间3小节的小提琴独奏似乎是苏三内心在揣度:“此人究竟是谁?为何如此面熟?”随后由一段京剧锣鼓引出主题,耳熟能详的旋律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气氛十分热烈。该主题第二次出现时调性移高小二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戏剧性的成分。第二个材料来自第一首苏三诉说冤屈的咏叹性音调,这样的处理加强了组曲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不过与前面主要由弦乐组演奏不同,此处整个乐队都参与进来,气势宏大,主题性格也因此而得到升华,不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苏三洗尽冤屈与王公子重逢的喜悦,而且也向世人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永恒真理。(www.chuimin.cn)

该作品先后由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在全国及欧美各地多次上演,所到之处均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吴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