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比”,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这样就使得大片耕地被抛荒。虽然经过几任皇帝的减税,但到嘉靖年间,吴淞江流域高地地区不适合耕种粮食的民田的赋税仍然很重,每亩要征三斗重税。百姓完不成如此重税,又不想被官府“追比”,只好去逃亡了,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被抛荒,从而使得良田大幅减少。......
2023-11-18
该作品作于1990—1992年,作曲家刘廷禹时任中国芭蕾舞团副团长。作为驻团作曲家,刘廷禹为配合团里的演出任务创作了大量芭蕾舞音乐,1990年为三人芭蕾舞(苏三、官差和王公子)而作的《女起解》便是其中之一。1992年,作曲家将其中的音乐改编整理成管弦乐组曲《苏三》,并于同年12月获“黑龙杯”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第一名。该作品的素材来自中国京剧《玉堂春》,特别是全剧中最著名的一场《苏三起解》。《玉堂春》原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奇故事,改编成京剧后更是家喻户晓。故事梗概如下:玉堂春(艺名)是明代京城里的一位名妓,原名苏三。她与贵族公子王金龙相爱,两人长期住在妓院。一年后,王金龙的钱财挥霍殆尽,老鸨赶走王金龙,又将苏三骗卖给山西省洪洞县商人沈燕林做妾。沈妻皮氏另有所爱,设计害死亲夫并嫁祸于苏三,贪官洪洞县令将苏三判成死罪。此时王金龙已考中进士,官授山西巡按,得知此情后重新审理,终为苏三洗清冤屈,二人结为夫妻。《苏三起解》这场戏描述的是苏三在洪洞县被问成死罪后押解到省府太原复审,启程上路后诉说自己不幸遭遇的情景。对于这一相同的故事情节,京剧用苏三的唱词来表达,舞剧以舞蹈语言和形体动作来演绎,而管弦乐组曲《苏三》则用交响乐队以纯音乐的手段来刻画。
《苏三》组曲由《起解》《忆情》《重逢》三首在情节上有一定联系的乐曲组成,每一首都讲述了剧中的一段故事。作曲家力图通过对苏三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不同生活画面的刻画,来表现一个普通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所遭受的不幸。作品中采用了京剧中的著名唱段以及南梆子曲牌等,并巧妙地把京剧打击乐与西洋管弦乐融为一体,用音乐语言生动地塑造了“苏三”这一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第一首《起解》描述了苏三在押解途中的情景。在一段较为自由的引子铺垫之后,上板处出现了由弦乐部分齐奏的根据京剧曲牌发展而成的音乐,节奏鲜明,行进感强,但速度适中,音色浓厚,较为形象地表现了苏三在押解途中的艰难步伐。中间部分是一段咏叹性音调,似乎是苏三在激愤地诉说自己的冤屈。之后是京剧曲牌音乐的再现,意喻苏三和官差继续前行。尾声中大量出现前十六后八的逆分节奏,更是细致地刻画出柔弱的苏三身戴刑具步行时踉踉跄跄的感觉。
第二首《忆情》相当于慢板乐章,表现的是苏三对当初与王公子交往时美好情景的回忆。短小的引子之后,在长笛、单簧管与小提琴极弱的背景铺垫下,大提琴声部奏出了温情的主题。该主题随后又在上五度调性上复奏一遍,以弦乐声部和长笛的复合音色演奏主要旋律,双簧管和圆号演奏复调性的对位声部,剩余的木管和铜管都作为背景加以衬托。音乐缠绵而深情,高潮处还能体会出几分激动。而在结尾处先后出现的圆号与长笛凄凉的独奏,顿使主人公回到严酷的现实中,似乎那幸福的感觉正一步步变得遥远。
第三首《重逢》在情节上兼有戏剧性与喜剧性两种成分,因此音乐也相应地由两个材料组成。第一个材料引自京剧中最著名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为了较好地烘托苏三与王公子见面的戏剧性,作曲家在这之前的引子中便做了充分的铺垫。先由乐队以较为自由的语气塑造出一种迷茫的气氛,尤其是中间3小节的小提琴独奏似乎是苏三内心在揣度:“此人究竟是谁?为何如此面熟?”随后由一段京剧锣鼓引出主题,耳熟能详的旋律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气氛十分热烈。该主题第二次出现时调性移高小二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戏剧性的成分。第二个材料来自第一首苏三诉说冤屈的咏叹性音调,这样的处理加强了组曲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不过与前面主要由弦乐组演奏不同,此处整个乐队都参与进来,气势宏大,主题性格也因此而得到升华,不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苏三洗尽冤屈与王公子重逢的喜悦,而且也向世人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永恒真理。(www.chuimin.cn)
该作品先后由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在全国及欧美各地多次上演,所到之处均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吴春福)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比”,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这样就使得大片耕地被抛荒。虽然经过几任皇帝的减税,但到嘉靖年间,吴淞江流域高地地区不适合耕种粮食的民田的赋税仍然很重,每亩要征三斗重税。百姓完不成如此重税,又不想被官府“追比”,只好去逃亡了,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被抛荒,从而使得良田大幅减少。......
2023-11-18
宋人刘廷式,原本是农家的孩子,隔壁老汉有一个女儿,早先与刘廷式订有婚约。刘廷式坚决不同意,他说:“我既然早与她订有婚约,哪里能因爷爷去世,女子病残就违背信诺,嫌弃不娶呢?”刘廷式经常搀扶着妻子走路,对妻子事事照顾,体贴周到。对刘廷式而言,中进士得富贵,还能坚守婚约,在对方都自惭形秽地拒绝之下,仍然坚持迎娶盲女,并对妻子照顾有加,实在令那些攀龙附凤之人汗颜。......
2023-11-27
刘备却让魏延掌管汉中,提拔他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全军上下无不惊讶。刘备称帝后,又提拔魏延为镇北将军。唯独杨仪对他毫不谦让,魏延因此怀恨在心,两人水火不容。诸葛亮病逝后,秘不发丧,杨仪派费祎前去打探魏延态度。刘禅就此事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都保证杨仪不会叛变而怀疑魏延。杨仪等命令何平率军在前抵御魏延。魏延的部下知道魏延理亏,不肯为他卖命,全部溃散。......
2023-08-19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就占了三大家。苏家三代都很亲热,这必然对其家庭成员的成长起了良好的影响。父母的仁慈思想对其兄弟也有影响,苏家有五亩园林,苏洵夫妇爱护鸟雀,不许童仆伤害,故百鸟前来筑巢林上。苏洵博学善文,融百家之说自成一家,他是蜀学派的创建者,苏轼兄弟为文学其父,是蜀学的中坚。当他这个谪官被召回时,途经常州病逝,苏过葬父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后,便安家于颍昌。......
2023-11-27
因在清朝同治年以后诞生的会宁县著名的“陇右三苏”等人曾经在此求学,而留有深远的人文教育根脉和经久不散的学窑书韵。张老夫子在此学窑中教书育人,深得弟子及百姓尊敬,去世后亲炙弟子苏耀泉、苏源泉等近百名弟子为先生在大路旁边立碑,苏耀泉亲自撰写铭文称“立德立言,俱堪不朽”。正是由于张老夫子的好人品,“闻者延企,薰者善良”,才使得他办的学窑能够走出一代廉吏苏耀泉、大书法家苏源泉等。......
2023-11-19
学署刘母“三到楼”江苏学政节署自明代万历间始设江阴,入清后其规模屡有增修,被誉为“江南官署之冠”。三百多年来与学署有关的珍闻轶事在民间流传颇多,其中以刘石庵(即刘墉)之母所居的“三到楼”尤被人们所乐道。实际上,学署刘母“三到楼”的盛事及其意蕴,要比所传的丰富得多。因此楼与刘母三到有关,故江阴士民乐称为“三到楼”。而“三到楼”之名并不见记载。......
2024-05-16
宋代,满门皆学者莫过于“三苏”了,“三苏”指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祐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023-08-30
但与同期的宗室刺史刘表、刘焉相比,刘繇这个扬州刺史在任的表现却是最差的,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割据二十年,刘表坐镇荆州也长达十余年,只有这位刘繇任期最短,结局最惨,相应其能力也是三人中最差的。此后,朝廷屡次征召他入京做官,刘繇坚决推辞,后到江淮一带避乱。刘繇很正常,所以他锁定了孙氏作为第一轮打击对象。说干就干,刘繇很快召集人马攻击丹阳的吴景、孙贲,将后者赶到历阳。......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