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3-11-03
作品写于1991年,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05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这部章法严谨而又有新意的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和声语言新颖,结构功能清晰,民族风韵浓郁,情趣立意深蕴,确实是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充分显示出作曲家坚实的传统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乐曲的创作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采用传统曲式结构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秩序严密而又不失热情。例如,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二部曲式,第三乐章为复三部曲式,但每一乐章的结构又有独特的处理。
(2)全曲立足江南情韵,通过种种特色的音调、行腔和演奏技法等,表现了江南丝竹的特色。行腔间的短暂休止,慢速的连续附点,垛板的节奏型,等等,营造了音调的韵味。例如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十六分音符及连续的符点音型显示了优雅闲适、从容随意的市井风情。
(3)乐曲结构在素材运用上高度统一。全曲三个乐章的主要乐思都来自同一动机,通过不同的节奏安排,形成各乐章的引子、主题、副题、伴奏音型、插部旋律等。
(4)作品的乐思表现形态及其发展显示出多元的创意。例如,第一乐章的前奏音型在乐曲中的独立意义,第二乐章用了三个“微型主题”,并采用断续交替的对比,等等;在发展中回避西洋的分裂、模进等通用技法,主奏乐器以线形延展葆其民族气蕴。
(5)和声运用避免了增四、减五度等属和弦式音响的强烈倾向,代之以色彩性的和弦结构以及多调对置等手法,既保持了淡雅,又不失现代艺术应有的张力。
第一乐章是中庸快板。4小节简短的引子奏出了全曲温暖柔和的氛围,这一动机具有独立的意义,在作品中经常伴随主题出现。
主部主题由三个素材构成。首部为助音式的E—D—E—C,是全曲的核心动机(第4小节),构成各乐章的主要乐思。随后是直线的旋律型和连续的附点。这一主题在呈示过程中就有较大发展,它和引子动机交织着,先后对主题的三个素材做了渲染。副题的音调来自主题首部,节奏舒缓,从容歌唱。在安静的和声背景上,副题以音调综合的方式做了游移不定的调式开展,宛如情思行空,自由驰骋。展开部以主题首部引入(第55小节)。在它的核心部分(第62小节),作曲家发展了主题的直线动机,并且和首部的动机交替编织,长笛则以一个悠长气息的旋律歌唱着。在一连串的换调、变和弦之后,副题热情嘹亮地唱出(第79小节)。
独奏的华彩部分以围绕五度音程的音调和同音反复为引入,这段音乐预示了第二乐章。在随后艰难的技巧演示之后,主题在乐队中再现(第98小节),副题却有了较大的发展(第104小节)。直线的动机也在伴奏中出现,但它以扩大的形式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情势。旋律一次次高亢的呼唤,终于形成了高潮,并辉煌地结束。(www.chuimin.cn)
第二乐章是慢板。这一乐章有三个“微型乐思”。一是伴奏中时断时续而缓慢流动的音流背景,出自第一乐章主题首部动机。和第一乐章的引子音型一样,具有独立意义。二是长笛奏出的围绕五度骨架音程的装饰音调,令人想起二胡在调弦。三是垛板式的同音反复,带有民间乐曲合尾的意味。三者交织,构成幽深人静、落寞独思的意境,透出些许的悲凉。第二部分是两个音调的对立:前者(第31小节)仿佛挣扎,意欲冲决这可怕的窒息;而后者(第32小节)屹然不为所动,似乎万念俱灰,这也可谓是一个合尾。
然而终究是情思难抑(第45小节),畅诉心思。最后,两个合尾式的音调和一个“空弦”式的音调,又构成了全章的合尾,仿佛是旁白式的注解,令人想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式的诗句。
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本章是个不规则的复三部曲式的变体,三大块对比的段落接续,又带有类似“连曲体”的意味。
乐曲以锣鼓式的节奏引入。第一主题欢快活泼(第9小节),围绕大三和弦进行,带有评弹音调的雅趣。多次的反复使这一主题带有回旋性。
第二主题(第52小节)是酣畅的歌咏,它的阵阵冲动来自第一乐章引子出现的最初四个直线向上的音型。主部不时穿插其中(第64小节),带有几分诙谐的情趣。
第三主题是我们熟悉的第一乐章副题(第97小节)的变形。在这里它变得热情高昂,第一主题中的十六分音符紧随其后,交织成趣。
华彩之后,在长笛的持续颤音衬托下,锣鼓式的引子进入第一主题再现(第126小节),并以辉煌的高潮结尾。
金复载的这部作品,透过民间音乐语汇和西方现代技法所编织成的可听性音调,透过清新的色彩和趣味新颖的张力,向听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和眷恋。
(叶思敏)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3-11-03
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3-11-03
并取《咏怀》中段的一些诗句,作为音诗各部分的提示。主题综合陕西戏曲音乐中“花音”和“苦音”的特色而成为独具风味的九声音阶,这也是贯穿全曲的基本音列。它根据长安古乐《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中的《云锣起》的素材而创作。......
2023-11-03
泸沽湖位于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处,那里居住的摩梭族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习俗。正如作者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所感受的那样,泸沽湖是一块古老、神秘、远离尘嚣的净土,她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反差并被这种反差带来的冲击所包围。“黑纳米”为摩梭语,即母亲湖之意。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赋格段落,“主题”与“答题”建立在小三度关系上,“答题”“对题”来自“泸沽湖”“飞翔”“母亲”主题的短句,这些短句自身又不断地重复。......
2023-11-03
《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由作曲家创作于1980年2月。其二,这是作曲家全部创作中唯一的一部名为“交响幻想曲”的作品。特别是圆号声部的齐奏,在快板中,宽放式主部“怀念”主题的处理,使原有的纯洁、善良之感成为一位勇士和英雄的形象。在定音鼓持续敲奏的行进式节奏、三支长笛哭泣式的和声音型中,弦乐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卡农重唱,在低音区奏出葬礼进行曲,表现出对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之悲痛和哀伤(序号)。......
2023-11-03
选《谢恩赞美颂》为曲词,并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祷文为全曲作结,这表达了作曲家为香港过去的成就和发展感恩暨为将来的繁荣与安定祝福的意愿。《谢恩赞美颂》的祷文原本在第124小节结束,这里特别加了一段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祈祷词:“上主,求您从一切灾祸中拯救我们,恩赐我们今世平安。”第四交响曲《谢恩赞美颂》于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首演,后亦于上海及温哥华演出。......
2023-11-03
第二乐章《红箭》和第三乐章《孔雀》,分别使用了“诙谐曲”和“间奏曲”两种体裁,一快一慢、一动一静,用赞美的笔调刻画出各具性格的两种热带鱼形象——前者活泼可爱,后者温柔善良。终曲《虎皮》则采用“回旋曲”,以凶狠好斗的热带鱼“虎皮”的形象作为叠部,并综合了全曲的所有形象。......
2023-11-03
《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