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三部性整体结构相对应,该乐章共安排了三个华彩段。第一华彩段出现在第一部分结束处,可以看作是前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过渡。第三华彩段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之间,用大鼓音色引入后面以排鼓作为主要独奏乐器的第三部分。在该作品之后,作曲家还应爱尔兰国家文化委员会和“中爱2004音乐节”之约创作了为3件爱尔兰乐器、3件中国传统乐器、13件弦乐器和12个人声而作的《融Ⅲ》。......
2023-11-03
《两乐章交响曲》创作于1986年,该作品具有20世纪先锋派的现代作曲技法风格,受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影响,其和声结构、配器织体、构思理念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哲理性和开放性,是一部高度抽象的先锋主义和泛调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的作品。
《两乐章交响曲》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乐章,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三个乐章的结构。作曲家构思时把第二、三乐章连在一起,即第一乐章是一个稍慢而又表现沉重的带展开变奏性的大型奏鸣曲式结构,第二乐章的后部主题也是表现同样风格的一个大的赋格织体结构,因此在这两个相近情绪的段落之间插入一个“间奏曲”性质的“谐谑曲”段落作为对比,与第二乐章连在一起,使得第二、三乐章形成一个整体,一气呵成。
从技术层面来讲,作品运用泛调性的写作手法,音级集合作为核心动机,尝试和探索一种对大型交响曲充满哲学性的高度抽象性的把握。通过这部作品的创作,作曲家总结出具有哲理性、抽象性、交响性的意义所在,并非传统意义的管弦乐曲的写法。从表现意义来讲,作品具有悲剧性的主题,抽象而又哲理性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内省、反思、徘徊、探寻与渴望的内心世界。
第一乐章:又题为“觅”,主题思想来自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一个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惑、迷茫、徘徊。核心音调诠释一种“徘徊”意境。引子,描写在大千世界里的寻觅与迷茫;主部主题,大管独奏伴随着弦乐队的拨奏,不断地出现半音化泛调性迂回,表现一种艰难行进的步伐,方向迷失,寻求道路;副部主题,表现内心的一种渴望,对未来与前途的渴望,对美好世界理想状态的热切盼望,以及内心的矛盾与斗争;结尾,用十二音的音块和弦表现一种不稳定开放性的状态,留下深沉的思考。
第二乐章:开始“谐谑曲”段落,以回旋性结构运用各种乐器的组合,具有巴托克乐队协奏曲风格(大管与乐队构成的乐队协奏曲),铜管组的小赋格、铜管独奏以及弦乐组8—10个声部的赋格段等多种织体结构形式,表现一种“缠绕”意境,蕴含对民族、人生的思考。整个主题始终围绕着屈原诗句的寓意发展,贯穿全曲。(www.chuimin.cn)
作品在结构方面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式”,因作品是以旋律动机的衍展方式来发展全曲,因而在每个主题上都有强烈的展开,而真正的展开部却很小,可以说作曲家是用“展开与变奏”的手法来构建新的奏鸣曲结构形式,既有传统的衍生性又有现代的开放性。
该作品表现了作曲家对人生、未来、前景的思考,探索人的真谛,具有一种忧患意识,是思维理念完全转移切入对人的本体的思考,着意描写人的内心,探寻人的心灵世界,通过内心世界体现作曲家对人生的反思与思考,这与西方古典作曲家所注重思考的人文问题与心路历程是相吻合的。
(李涛)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与其三部性整体结构相对应,该乐章共安排了三个华彩段。第一华彩段出现在第一部分结束处,可以看作是前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过渡。第三华彩段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之间,用大鼓音色引入后面以排鼓作为主要独奏乐器的第三部分。在该作品之后,作曲家还应爱尔兰国家文化委员会和“中爱2004音乐节”之约创作了为3件爱尔兰乐器、3件中国传统乐器、13件弦乐器和12个人声而作的《融Ⅲ》。......
2023-11-03
《B 大调钢琴协奏曲》,由丁善德创作于1984年,作品编号为第23号。丁善德于1984年6月着手写《钢协》钢琴部分,次年2月起,为《钢协》配器,3月完成,5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李名强担任钢琴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陈燮阳指挥。《钢协》配器简明而富有效果。作为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之于《钢协》的个性化配器,彰显出独特艺术魅力。因此,《钢协》可谓是钢琴技术展示库。......
2023-11-03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3-11-03
其音调中的上行四度犹如佤山挺拔的线条,下行大二度的进行则凸显出佤山的雄浑与坚定,整个动机音调成为佤山雄伟身姿的缩影。例1佤山主题的核心动机原型见例1。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声部的进行始终以细胞音程或细胞因子音程为主要的距离依据。从裂度来看,正好是“最小细胞因子—细胞音程—最小细胞因子”这样呈中心对称的规律。......
2023-11-03
《即兴曲——侗乡鼓楼》写作于1987年。作品以其新颖、古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意境和语言,与极富侗族文化特征的侗族歌调、乡风乡情、古老的鼓楼建筑交相辉映。侗乡鼓楼,具有古朴、典雅、雄伟、美观、造型奇特等特点,是侗乡人民举行传统重大活动的场所。作曲家在贵州东南苗、侗自治州黎平县的三龙乡等侗家村寨采风时为其深深震撼。......
2023-11-03
全曲的引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乐队全奏与打击乐的强奏遥相呼应,动机来自古曲《苏武牧羊》旋律音调分解的第一句。交响幻想曲《苏武》以古曲《苏武牧羊》的旋律音调为基础,分解重组了两个主要主题,对音乐形象进行了直接切入并构成了性格对比。......
2023-11-03
作品《Pixel Delay》是应两位竖笛演奏家所约,为2006年德国艾森音乐学院夏季露天音乐会而作。全曲由主题及四个变奏组成,作品以法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库普兰的“Le Rossignol-en-amour”主题为变奏素材,用间离的手法使主题素材不断向前发展。音符数量的选择是由数列“2—3—4—x—4—x—6”而决定,同时音列选择也与变奏核心“a—d—e—d—c—b—a”相对应。该作品获得2006年第三届中国“Musicacoustica”电子音乐作曲比赛B组一等奖。......
2023-11-03
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是一部为女高音领唱、混声合唱及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性作品。随着节拍的变换以及速度的稍稍加快,乐队以间断的四度、五度进行,在D大调的属和声上顺利引出第一乐章。尾奏在材料、风格上与引子遥相呼应,在D大调的终止式上欢快地结束了这一乐章。这个激越的尾声倾注了作曲家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挚爱。最后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奔腾,在与引子相呼应的D大调上酣畅淋漓地结束了全曲。......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