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在创作时本无标题,也无“第一”的序数词,就称“钢琴协奏曲”,在音乐会筹办过程中,主办人为便于听众欣赏这部作品,建议作曲家加一标题,作者根据音乐情绪而取名《春之采》。这部作品体现了杜鸣心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着力于不同性格、不同曲式功能的音乐主题的塑造。......
2023-11-03
该作品系作曲家应日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西崎崇子之约而作,完成于1982年秋,同年11月首演于香港“杜鸣心作品音乐会”,由西崎崇子担任独奏,香港管弦乐团协奏,甄建豪指挥。
该作品沿用了传统协奏曲的结构形式,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沉思的引子是小提琴五声音腔的独白,乐队只在小提琴的句尾做点缀式的填充。音阶式起伏的线条飘逸、潇洒,由疏渐密,转为小提琴的双弦和八度,引出呈示部主部主题。
该主题首部与流传在江西兴国一带的山歌音调相似。它保留了民歌曲调典型的上下句方整性结构,旋律线在婉转、顿挫中显得开阔、甜美、舒展、酣畅。连接部以主题核心音调的分裂和片段重复构成。副部主题仍然富于歌唱性,与明丽的主部主题相比较,则显得含蓄、柔美。旋律活动于♭E 宫调域,更多地显现出C羽调式的色彩。主题交由乐队引申展开后,其骨架在小提琴的高八度上做华彩性的变化重复,使副部呈现三部性结构。主部主题在♭A 调域展现,一连串平行九和弦的推进,把音乐引向展开部。展开部主要由主部材料的衍展构成。小提琴快速的音阶式走句与密集双弦相交替,音乐显得激情澎湃。乐队持续音的运用、频繁的转调以及不断模进的平行复合和弦,带来色彩的巨大变化。在独奏声部的华彩段之后,当乐队在D羽调上重新响起十六分音符的奔腾背景时,音乐进入再现部。主部再现后,连接部的调性比呈示部移高了大二度,为副部调性的顺畅回归做好了准备。主部调性统一为D羽调后,音乐在结束部中趋于平静。之后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短小尾声,音乐情绪再度高涨,干净利落地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广板,是一首甜美的恋歌,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歌谣体典型的方整性结构,旋律在小提琴中音区演奏,委婉动情的五声音调在♭E 宫调域内舒展自如。乐队以静谧的固定音型织体在主题下方的音乐空间加以衬托。在对比段中,独奏声部音区扩展,在歌唱中加入器乐化的乐汇,乐队织体稍加流动,音乐情绪增长。主题乐句低八度复述时,音乐恢复平静。该乐章的第二部分使用了新的音乐材料,小提琴带复附点的双音铸成具有动力感的节奏型,音乐在激动中显得倔强和坚毅。主题交由乐队演奏时,独奏小提琴以连弓的自由华彩丰富了乐队的整体音响。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省略再现,歌唱性主题在小提琴高音区演奏,明亮而光彩。乐队衬托声部更为流动,织体绵密,主题动人的美得以充分展现后,用渐次移低八度的方式重复主题的首句,情绪渐趋平静,音乐收束。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用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主部主题为器乐化的异质主题。(见例1)(www.chuimin.cn)
例1
其首部以连续四度上行跳进为核心,在独奏小提琴的中低音区奏出,厚实而粗犷;后部承袭了第一乐章音阶式的快速奔泻特点。整个主题充满动力,具有奋进不屈的力量。当独奏声部用双弦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使主题得到充分陈述后,乐队用主题核心音调的模进重复作为连接过渡,引入轻快的副部。副部与主部调性相同,但调式色彩有别,主部为明快的徵调式,副部为山歌风的商调式。其首部连续的四度下行跳进宛如主部主题的倒影。这一主题在小提琴清亮、纯净的中音区奏出,更为流畅、自如。乐队十分安静,主、属音叠置的空五度在低音声部长时间持续,加上平稳波动的音型化背景,更烘托出意境的优美。副部主题分别在独奏小提琴和乐队呈示,并以非严格的卡农形式在两者间模仿、对答,情趣生动。在由主部首部音调移调模仿构成的短小连接之后,迅即转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副部调性比原先(呈示部中)移低了一个大二度,这一技术细节与第一乐章再现部副部调性比呈示部副部调性移高一个大二度的处理遥相呼应。副部结束后,采用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材料作为连接过渡,引出全曲的尾声。这一简洁的尾声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改变织体和速度,使全曲以热烈欢快的格调终结;(2)综合再现全曲重要主题的核心音调;(3)采用D宫调式与第一乐章D羽调式相呼应,确立全曲中心音D的主导地位。
这部协奏曲以其严谨的结构、迷人的旋律、抒情的意境、淳朴的风格和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挥赢得了音乐家和听众的喜爱。1982年在香港首演后,又于1986年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公演。1987年被指定为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全国小提琴中国作品比赛的决赛曲目。美国舞蹈编导玛戈·薛娉婷以此为蓝本,编创了交响芭蕾《紫气东来》,由中央芭蕾舞团于1988年9月20日在北京排演,获得成功。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此曲在创作时本无标题,也无“第一”的序数词,就称“钢琴协奏曲”,在音乐会筹办过程中,主办人为便于听众欣赏这部作品,建议作曲家加一标题,作者根据音乐情绪而取名《春之采》。这部作品体现了杜鸣心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着力于不同性格、不同曲式功能的音乐主题的塑造。......
2023-11-03
独奏小提琴柔美地奏出《长城谣》的曲调。《长城谣》共16小节,是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二部结构,其内部即含有对比因素。(见例3)例3这是《长城谣》悲怆情调的引申,它发展了主题原本蕴含的那缕哀伤的愁思,加重了主题的悲剧色彩。《长城谣》作为第二插部出乎意料地响起,由于速度、节拍调性(G宫)、织体、音色等的变化,一改前一乐章压抑的情绪,变得优美、欢畅。......
2023-11-03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2023-11-03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86年。该作品于1991年5月12日在上海音乐厅第十四届“上海之春”交响音乐会上正式首演,小提琴独奏:何弦,协奏: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指挥:张眉。此曲第一稿是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后经作者与导师进行反复推敲、琢磨,决定将此曲扩写为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于1986年6月完稿,1991年2—4月进行了一次修订。......
2023-11-03
《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3-11-03
《Philopentatonia》是为室内乐队而作。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点描的织体写法,并运用织体的发展巧妙地过渡到爵士乐风格。从第79小节开始,爵士乐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较自由的音型开始出现。这个段落中出现一条主要以大跳进行的旋律长句,先后在单簧管、颤音琴声部贯穿。......
2023-11-03
1980—1981年创作交响音画《北方森林》时,张千一才20岁出头。作品运用变通的“奏鸣曲式”,对森林一日情、景流变进行了音乐化“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风景画”。《北方森林》不仅在1981年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且成为音乐舞台上常被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森林》为张千一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2023-11-03
楚庄王执政已经三年了,还没有发布一次命令,没有理过一次政事,朝廷大臣一个个都非常纳闷。有一天,一名主管军事的官员趁侍候在庄王旁边的机会,用谜语暗示楚庄王说:“有一只鸟飞到南边的小山丘上,三年来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在小丘上闷着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这是为什么呀?”......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