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音调中的上行四度犹如佤山挺拔的线条,下行大二度的进行则凸显出佤山的雄浑与坚定,整个动机音调成为佤山雄伟身姿的缩影。例1佤山主题的核心动机原型见例1。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声部的进行始终以细胞音程或细胞因子音程为主要的距离依据。从裂度来看,正好是“最小细胞因子—细胞音程—最小细胞因子”这样呈中心对称的规律。......
2023-11-03
《♭B 大调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钢协》),由丁善德创作于1984年,作品编号为第23号。丁善德于1984年6月着手写《钢协》钢琴部分,次年2月起,为《钢协》配器,3月完成,5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李名强担任钢琴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陈燮阳指挥。
《钢协》主题素材简洁明了、个性鲜明。作为大型交响乐作品,《钢协》三个乐章全部建构在彝族舞曲《阿细跳月》的基础上。第一乐章直接运用该主题素材骨干音和特色装饰音,“移步不换形”,从音区、音色、调性、配器等多方面进行适度变化发展。第三乐章则紧扣主题素材的特性音程,即徵音到宫音的纯四度、宫音到角音的大三度,把其作为骨干音镶嵌在快速流动的音型中,以托卡塔技法强劲地推动音乐发展,直至全曲结束。因此,《钢协》在素材上第一、第三乐章首尾呼应统一。第二乐章主题是作曲家深悟第一乐章主题素材后,创造性地融合而成。从该主题结构特性看,作曲家主要把握了特性音程、装饰音和整体的“紧—松”节奏模式。从调式色彩看,与第一乐章副部第一主题有相近之处。从审美感受角度看,可以直觉到其在素材上与前后乐章的内在统一性。同时,还能感受到该主题性格有“八板”音乐的内韵。正因此,尽管该乐章与前后乐章对比较大,但是前后乐章主题既内在关联,又外在个性化,既对比又统一。
《钢协》音乐结构既传统又有创新。该作品三个乐章快、慢、快的布局属传统结构类型;第一乐章结束前以主调属和弦引导出自由华彩乐段(cadenza),这是传统结构思维。然而,《钢协》在宏观传统结构上,有许多微观上的创新。第一乐章(Allegro),作为三个乐章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乐章,根据呈示部与再现部主、副部调性的对比和统一原则,其属于无展开部奏鸣曲式结构。然而,从音乐发展来看,它不突出音乐内在矛盾的冲突对比,而在于同一音乐内涵不同侧面的展开和渲染。呈示部(第1—160小节)主部主题于第23—26小节由钢琴在♭B 调性上完整陈述。其后至第38小节止,作曲家在钢琴主奏声部通过调式调性变化等不同手法使主部主题获得呈示性发展。接着乐队在A调性上主奏主部主题,但在♭E 调性上结束(第54小节)。经过连接段(第55—71小节)后,副部第一主题于第72小节开始,这是一个在♭E 调性(c小调式)上以行板速度、拍子、mp(中弱)力度上陈述的主题,先由钢琴主奏,后乐队主奏,富有表情。副部第二主题,始于第100小节,以♭E 调性于第152小节结束。这是一个以拍子呈示的富有动力的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其显得更为外在活泼。第152—160小节部分是承担连接功能的结束部,在其导引下,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在主部完全再现后,副部回主调♭B 调再现,于第321小节结束。结束部在主调上再现后半部分,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并以自由延长表情记号,开放地期待自由华彩乐章的到来。
第二乐章(Larghetto)彰显再现性结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结构的循环性。因此,如果要给出其结构名称,可以初步定为“A—B—A1—C”结构。其中A部分是由aba1b1构成。C与B相近,但变化较大。最后在♭B 调性上完整再现本乐章的主要主题。(www.chuimin.cn)
第三乐章(Presto)是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第25—207小节),主部(第25—64小节)拍子、♭B调开始,结束在F调上,主题是在乐队第24小节的序引后由钢琴独奏推出,是一个纯五声性、全部由八分音符构成的7小节乐句。副部(第94—161小节),拍子、A调上呈示,主题为三乐句单乐段结构。相对于主部主题的活泼性格,副部主题显得更为稳重。主部再现(第162—212小节),始于D大调,终于A大调。展开部(第248—277小节)有鲜明的插部性质,速度为慢板(Andantino),其中带有赋格性乐段(第248—259小节)。再现部(第278—497小节),属于动力性再现,除主部再现开始以♭E 调性外,其余调性全部回归,并结束在♭B 调上。尾声(第498—557小节)用主部主题写成,在钢琴与乐队强力竞奏中,其性格得到进一步渲染和升华。
《钢协》配器简明而富有效果。作为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之于《钢协》的个性化配器,彰显出独特艺术魅力。第一,灵活使用对比音色,使音乐在音型化发展中获得丰满的音乐色彩。第二,《钢协》局部之间配器色彩对比强烈,但总体上合乎音乐发展逻辑。第三,发挥各乐器音区音色,注重力度的合理布局,并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中,获得音乐的发展动力。总之,《钢协》配器简明而富有效果,其不仅有自身的自足性品质,对作品整体艺术特性亦合规律,对钢琴化艺术特色进行了充分展现。作为一部大型钢琴协奏曲,丁善德在展示钢琴艺术特性方面用功精细。从追求内在柔美音色的慢速轻柔触键(如第二乐章主要主题),到呈现灵巧活泼音色的急速敏捷触键(如第三乐章主部主题);从多声部慢速的细腻陈述(如第三乐章展开部),到四音和弦以及高叠和弦的快速跑动(如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从快速色彩性五声和弦分解音型的飞动(如第一乐章的华彩段),到快速恢宏的八度和弦进行;等等。多种钢琴表演技术皆有涉及。因此,《钢协》可谓是钢琴技术展示库。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些钢琴技术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其成为对作品内容具有指向性作用的审美结构要素,在于其合规律合目的地统一于《钢协》艺术整体。
(程兴旺)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其音调中的上行四度犹如佤山挺拔的线条,下行大二度的进行则凸显出佤山的雄浑与坚定,整个动机音调成为佤山雄伟身姿的缩影。例1佤山主题的核心动机原型见例1。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声部的进行始终以细胞音程或细胞因子音程为主要的距离依据。从裂度来看,正好是“最小细胞因子—细胞音程—最小细胞因子”这样呈中心对称的规律。......
2023-11-03
《即兴曲——侗乡鼓楼》写作于1987年。作品以其新颖、古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意境和语言,与极富侗族文化特征的侗族歌调、乡风乡情、古老的鼓楼建筑交相辉映。侗乡鼓楼,具有古朴、典雅、雄伟、美观、造型奇特等特点,是侗乡人民举行传统重大活动的场所。作曲家在贵州东南苗、侗自治州黎平县的三龙乡等侗家村寨采风时为其深深震撼。......
2023-11-03
作品《Pixel Delay》是应两位竖笛演奏家所约,为2006年德国艾森音乐学院夏季露天音乐会而作。全曲由主题及四个变奏组成,作品以法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库普兰的“Le Rossignol-en-amour”主题为变奏素材,用间离的手法使主题素材不断向前发展。音符数量的选择是由数列“2—3—4—x—4—x—6”而决定,同时音列选择也与变奏核心“a—d—e—d—c—b—a”相对应。该作品获得2006年第三届中国“Musicacoustica”电子音乐作曲比赛B组一等奖。......
2023-11-03
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3-11-03
《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由作曲家创作于1980年2月。其二,这是作曲家全部创作中唯一的一部名为“交响幻想曲”的作品。特别是圆号声部的齐奏,在快板中,宽放式主部“怀念”主题的处理,使原有的纯洁、善良之感成为一位勇士和英雄的形象。在定音鼓持续敲奏的行进式节奏、三支长笛哭泣式的和声音型中,弦乐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卡农重唱,在低音区奏出葬礼进行曲,表现出对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之悲痛和哀伤(序号)。......
2023-11-03
《雅鲁藏布II》是作曲家张小夫于2001—2002年为三个藏族人声、电子音乐与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诗篇,该作品为“西藏世纪交响音乐会”委约作品,2002年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演,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像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第九套多次播出,已出版VCD光盘。......
2023-11-03
《Mong Dong》是作曲家瞿小松为两支短笛、双簧管、埙、琵琶、三弦、独弦琴、打击乐、钢琴、男低音、六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四把大提琴而作的单乐章混合室内乐。图1作品曲式结构图乐曲以人声的假声清唱开始,唱词如同作品标题《Mong Dong》一样,有语音而无语言的确切含义,代表着一种原始、混沌的状态。......
2023-11-03
选《谢恩赞美颂》为曲词,并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祷文为全曲作结,这表达了作曲家为香港过去的成就和发展感恩暨为将来的繁荣与安定祝福的意愿。《谢恩赞美颂》的祷文原本在第124小节结束,这里特别加了一段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祈祷词:“上主,求您从一切灾祸中拯救我们,恩赐我们今世平安。”第四交响曲《谢恩赞美颂》于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首演,后亦于上海及温哥华演出。......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