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3-11-03
这首为女高音、男高音、合唱队、管风琴及管弦乐队而作的合唱交响曲,由香港圣乐团委约,为纪念香港大会堂三十周年而作,并获得香港演艺发展局和香港作曲家及词作家协会赞助。此曲由三个乐章构成。曲词《谢恩赞美颂》是公元6世纪初天主教的赞美诗,其拉丁语祷文不能增删,因此作曲家是以祷词原文的章节段落为基准来安排音乐结构的。选《谢恩赞美颂》为曲词,并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Pope Gregory I)的祷文为全曲作结,这表达了作曲家为香港过去的成就和发展感恩暨为将来的繁荣与安定祝福的意愿。
第一乐章,“我们赞美主—忠贞的宗徒们—伟大的光荣”。本乐章汲取了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86小节),前10小节以乐队全奏的方式奏出以F、♭B、C为骨干音的主题。第11—20小节转而由铜管加强的合唱部分再次呈示这个以♭B 为调中心的主题,其他乐队声部则以柱式和弦来伴奏。第21小节开始乐队织体减薄,弦乐的长音及摇荡式和声背景下,男高音独唱+第一长笛奏出以上行八度跳进和二度级进为特征的副题,调中心到了F上,旋律及和声带有一定的五声特征。随之女高音独唱又将音乐带向了新的调:G。合唱队与弦乐组对答、重合,在管乐和管风琴的映衬下将一个大三和弦不断向上模进,于第49小节到达一个赋格段。在这里,形成模仿复调关系的声部运用的仍是副题的动机,弱起节奏细化为三个八分音符的同音重复,上行八度跳进及二度级进上行也予以保留,只是旋律更带有大三和弦的味道。经过一个以赋格主题动机为材料的间插段之后,第76小节进入了时值扩大一倍的赋格主题,并以相差两拍密接和应结束了这个赋格段。第二部分(第87—132小节)以g小三和弦开始,声乐部分以齐唱为主。其三个八分音符同音重复的弱起节奏来自上一段的赋格主题,旋律以重复音加半音进行为特征。作曲家在纵向和声及声部上的处理让人联想起中世纪的平行调Organum。第三部分(第133小节至结束)的调中心又回到了♭B,旋律继承了主题中的F、♭B 骨干音的四度进行,但也结合了副题中上行八度跳进的特征,再加入D音构成鲜明的♭B大三和弦。这种“再现”方式与奏鸣曲式颇为不同,但也是“对立—统一”原则的体现。从第162小节开始由大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声部齐奏的固定音型,也是来自这个综合主题、副题因素的旋律,并伴随着合唱声部的主要线条,将乐曲推向高潮。在乐章结束处,主题在圆号三连音节奏的衬托下,由小号和长号辉煌地奏响。
第二乐章,“荣耀的君主—你坐在圣父之右—我们恳求你”。本乐章是一个三段式。第一段(第1—61小节),神秘宁静的弦乐前奏,引出温暖的赞颂。慢板乐章主题由男高音独唱+第一双簧管奏出,再由第一长笛+女高音来应和。旋律的骨架仍然是一个大三和弦,以上四度跳进为动机,可看作是第一乐章第三部分旋律的变奏。第二段(第62—132小节),又是一个赋格段。合唱队的男高、女中、女高、男低四个声部依次呈示赋格的主题,也都同时用了弦乐或木管音色加以重叠。第三段(第133小节至结束),音乐一改前面的复调织体,乐队加合唱的和声性齐奏长时间仅运用一个C和♭E的小三度,并不时在其中夹入D音构成大二和小二度关系的碰撞。自第176小节和声才趋复杂,至第186小节,第二乐章收束在完满的全奏上。
第三乐章,“每日称颂你—求你拯救我们—我全信你,结束祷文:拯救我们”。本乐章一开始就是一个长达20小节的管风琴华彩。乐队和合唱队在开始都寂静无声,仅在华彩的后半部分加入弦乐拨弦来勾勒管风琴分解和弦的轮廓。琴声乍落,歌声顿起。在此,作曲家又一次使用了大、小二度的碰撞,这与第51小节男高音独唱那带有♭B 大三和弦性质的旋律构成强烈的对比。而第81小节开始的声乐部分则带有一定的东方五声化。《谢恩赞美颂》的祷文原本在第124小节结束,这里特别加了一段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的祈祷词:“上主,求您从一切灾祸中拯救我们,恩赐我们今世平安。”男高音唱段于此模仿教皇,而合唱则模仿信众。全曲在庄严的“阿门”声中结束。(www.chuimin.cn)
第四交响曲《谢恩赞美颂》于1992年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首演,后亦于上海及温哥华演出。
全曲演奏时间约为35分钟。
(周倩)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本曲创作于1994年,是为小提琴、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及两位打击乐手而创作的。为了获得丰富的音色变化,作曲家在长笛和低音单簧管上运用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术。与之相配合,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亦采用了详细指定的靠码、靠指板、巴托克拨弦、滑奏、强弓压摩擦音、极限高音等演奏法;在键盘打击乐器上,则采用摩擦键盘表面、换用不同的击器等演奏方式,共同构成精彩绝伦的音响效果。全曲演奏时长约为10分钟。......
2023-11-03
《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由作曲家创作于1980年2月。其二,这是作曲家全部创作中唯一的一部名为“交响幻想曲”的作品。特别是圆号声部的齐奏,在快板中,宽放式主部“怀念”主题的处理,使原有的纯洁、善良之感成为一位勇士和英雄的形象。在定音鼓持续敲奏的行进式节奏、三支长笛哭泣式的和声音型中,弦乐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卡农重唱,在低音区奏出葬礼进行曲,表现出对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之悲痛和哀伤(序号)。......
2023-11-03
《B 大调钢琴协奏曲》,由丁善德创作于1984年,作品编号为第23号。丁善德于1984年6月着手写《钢协》钢琴部分,次年2月起,为《钢协》配器,3月完成,5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李名强担任钢琴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陈燮阳指挥。《钢协》配器简明而富有效果。作为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之于《钢协》的个性化配器,彰显出独特艺术魅力。因此,《钢协》可谓是钢琴技术展示库。......
2023-11-03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3-11-03
《染》是2001年为笛(箫)、二胡、琵琶、人声而作,应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委约,于2002年2月5日在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染》上演日记:2002年2月5日法国巴黎梅西安音乐厅(首演)2002年12月25日首届“风华雅韵”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新作品年度音乐会2003年12月27日“TMSK刘天华奖2003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颁奖晚会2005年5月24日北京现代音乐节2005新锐作品音乐会(李 睿)......
2023-11-03
其音调中的上行四度犹如佤山挺拔的线条,下行大二度的进行则凸显出佤山的雄浑与坚定,整个动机音调成为佤山雄伟身姿的缩影。例1佤山主题的核心动机原型见例1。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声部的进行始终以细胞音程或细胞因子音程为主要的距离依据。从裂度来看,正好是“最小细胞因子—细胞音程—最小细胞因子”这样呈中心对称的规律。......
2023-11-03
《云岭写生》是一部由五个乐章组成的、标题性交响组曲,推移而过的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音乐画卷,荟萃了云岭高原的山川风韵和人民多彩的生活情景,犹如引导我们做了一次酣畅的南国览胜之游。《云岭写生》犹如一丛俏丽的南国山花给我国民族交响乐的百花园增添了一团惹眼的色彩和一股奇异的清香。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总谱;该曲并由中央广播交响乐团演奏,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和磁带,向国内外发行。......
2023-11-03
《即兴曲——侗乡鼓楼》写作于1987年。作品以其新颖、古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意境和语言,与极富侗族文化特征的侗族歌调、乡风乡情、古老的鼓楼建筑交相辉映。侗乡鼓楼,具有古朴、典雅、雄伟、美观、造型奇特等特点,是侗乡人民举行传统重大活动的场所。作曲家在贵州东南苗、侗自治州黎平县的三龙乡等侗家村寨采风时为其深深震撼。......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