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歌》是为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两把大提琴而作的弦乐六重奏,作于2002年1—3月。2001年夏,他带学生赴贵州黔东南地区采风,深入苗族山寨,当地悠扬的苗族飞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行结束后,作者就开始构思这首《飞歌》。......
2023-11-03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86年。该曲在1986年首届“中国唱片奖”交响乐比赛中获鼓励奖(参赛音响由上海交响乐团试奏,指挥:曹鹏),1991年获第十四届“上海之春”优秀作品奖、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作品奖。该作品于1991年5月12日在上海音乐厅第十四届“上海之春”交响音乐会上正式首演,小提琴独奏:何弦,协奏: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指挥:张眉。
写作该作品时,作者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作曲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专业老师是著名作曲家王强女士。此曲第一稿是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后经作者与导师进行反复推敲、琢磨,决定将此曲扩写为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于1986年6月完稿,1991年2—4月进行了一次修订。
1986年是纪念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作者特将此曲献给那些在这场灾难中的蒙难者。
全曲为三部性结构。主题由小提琴独奏以较为散板的形式奏出,在这段主题中,作者将全曲的音高结构和基本音程动机完全呈现出来:B和♭B 两个调性中心音,分别作为两个音高结构支撑点;其中第一部分的中心音为B、第二部分的中心音为♭B、第三部分则以B和♭B 交替作为中心音,全曲从B音开始,结束在♭B音上。小三度作为主要音程动机,基本和弦结构为小三度、小二度、小三度(与包括大小三度的三和弦结构相同),横向的旋法也是基于该和弦结构的音高进行。
在管弦乐队的配器语言上,作者借用了“音色音乐”的手法;常常在相关音色的不同乐器之间进行“偷换处理”,将横向语言纵向处理;将独奏部分的音乐情绪和语气变化连接或转移至管弦乐队的配器语言上,或反之。
在写作此曲之前,作者对小提琴乃至全部的弦乐器进行了近一年的潜心研究,力求使小提琴在音乐表达上能更充分、更自如,并充分展现乐器本身的潜能和魅力。在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方面,作者将小提琴演奏法上的快滑奏与慢滑奏相结合;运用四分之一音的连续滑奏进行;采用同音不同发音点的快速交替进行等作为此曲的重要音乐语汇特征。作者充分利用了小提琴宽阔的音域,常常运用大幅度的音区变化,使音乐在情绪上保持了一种激动和不安的状态,使音乐的起伏充满了动态。在独奏乐器进行多声部的表达方面作者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全曲结构如下:(www.chuimin.cn)
第一部分是慢板(Lento):小提琴独奏(主题)—展开—小高潮—连接部。
第二部分是快板(Allegro)—急板(Vivace):小提琴独奏—独奏与乐队交替展开—急板(展开至高潮)—小提琴华彩—连接部(快板Allegro)。
第三部分是慢板(Larghetto):再现—尾声(快板Allegro)。主题再现出现在♭B音上,这一部分小提琴独奏和乐队被分成四个大的声部层次:小提琴独奏对主题继续发展变化;整个弦乐队则从一个极宽的音区排列持续进行直到停留在一个较窄的增四度音程上(进入尾声);木管组和铜管组分别以群组方式对独奏小提琴进行呼应和装饰。
最后,通过独奏小提琴的一段小华彩连接至木管组,又交接至定音鼓、弦乐组,全曲结束在一个乐队全奏的重音上。
(谢苗苗)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飞歌》是为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两把大提琴而作的弦乐六重奏,作于2002年1—3月。2001年夏,他带学生赴贵州黔东南地区采风,深入苗族山寨,当地悠扬的苗族飞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行结束后,作者就开始构思这首《飞歌》。......
2023-11-03
该作品沿用了传统协奏曲的结构形式,由三个乐章组成。这一主题在小提琴清亮、纯净的中音区奏出,更为流畅、自如。1982年在香港首演后,又于1986年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公演。1987年被指定为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全国小提琴中国作品比赛的决赛曲目。......
2023-11-03
《龟兹吟》是为中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作于1995年,1995年10月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Ensemble Eclipse”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北京·上海·香港作品联展音乐会”上首演;10月18日,上演于香港大会堂剧院。这部作品的主题元素来源于古龟兹的器乐音乐,该地区演奏弹拨尔的维吾尔族乐手,在正式演出之前,常常即兴地演奏一些零星曲调,这些曲调往往是对一些简单的音高进行装饰变化而成。由于主题本身就具有装饰性,故在全曲中,“主题”难觅真迹。......
2023-11-03
催人奋进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贵州作曲家崔文玉在1981年创作的。第一乐章为快板音乐,用奏鸣曲式写成。在高八度变化重奏后,展衍出一连串轻快活跃的节奏音型,这是主部主题发展的一个派生因素。此时,钢琴高八度“合唱”,音调激昂、歌声嘹亮,将乐曲推向高潮。奏鸣曲的末乐章,是一首粗犷、炽热的民间舞曲,由多主题的回旋曲式组成,表露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奋勇的精神。......
2023-11-03
《Philopentatonia》是为室内乐队而作。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点描的织体写法,并运用织体的发展巧妙地过渡到爵士乐风格。从第79小节开始,爵士乐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较自由的音型开始出现。这个段落中出现一条主要以大跳进行的旋律长句,先后在单簧管、颤音琴声部贯穿。......
2023-11-03
1980—1981年创作交响音画《北方森林》时,张千一才20岁出头。作品运用变通的“奏鸣曲式”,对森林一日情、景流变进行了音乐化“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风景画”。《北方森林》不仅在1981年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且成为音乐舞台上常被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森林》为张千一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2023-11-03
《第一二胡狂想曲》作于1988年,并于当年在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二等奖,其后又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版本的编配与改写,于1991年定稿。当呈示部的主题由乐队全奏变化再现奏出时,推出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次高潮,并通过二胡的插部导入二胡的华彩段。尾声由狂想曲惯用的急板段落构成,既是“狂欢”,又是“狂想”,音乐在最高潮戛然而止。《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出现,为中国二胡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2023-11-03
2005年4月,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首演于北京音乐厅,主奏:伊吉迪厄斯-斯特瑞夫,协奏:中国交响乐团,指挥:谭利华。小提琴演奏的华彩部分在高潮的余波中展开。第四部分是整个小提琴协奏曲的综合部分,把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陈述一番,突出强调了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音型,最后,全曲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中结束。音乐语言多元化是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特色之一。......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