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陈钢《双簧管协奏曲囊玛》,作品评介汇编

陈钢《双簧管协奏曲囊玛》,作品评介汇编

【摘要】:中国作曲家为双簧管而创作大型协奏曲,这可能还是第一首。

该作品是作曲家陈钢于1985年应美国双簧管演奏家高柏特(Peter Cooper)委约为其所在的香港管弦乐团而作,同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进行世界首演,并于1986年11月在第一届“中国唱片奖”交响乐、民乐作品评选中,荣获交响乐作品纪念奖。陈钢自称这是一部“联合国部队”的作品,因为首演当晚舞台上组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混合型乐队”——由日本指挥家福村方一担任指挥、美国双簧管演奏家Peter Cooper担任独奏、香港管弦乐团担任协奏,共同演绎中国作曲家陈钢的作品。

中国作曲家为双簧管而创作大型协奏曲,这可能还是第一首。作曲家陈钢在作品中将现代音乐的技法融入传统的协奏曲结构,借着浓郁的西藏民间音乐风格,企图创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情趣与意境

第一乐章以传统奏鸣曲式写成。乐曲开始是一个17小节的引子,短笛尖锐的颤音与铜管组厚实的双音形成两个极端,仿似粗野的号角声,使人想到古老的西藏寺庙。进入呈示部后,先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生机勃勃、活泼多变的主题旋律,其他弦乐声部以后半拍进入的节奏伴奏,更体现出善于舞蹈的藏民们的风姿。在第32小节,双簧管独奏进入,在拍这样一个舞蹈性节拍上将主题做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随后副题先由圆号引入,音调来自西藏民间古典歌舞音乐《卓玛》,虽然仍是拍,但悠长的旋律线条和圆润的圆号声柔化了这一阳刚性节拍,双簧管独奏进入后更换成拍,连绵不断、委婉动人。在副部尾部时,主题的动机性因素开始渗透,两者交融形成过渡。到展开部后,双簧管有一段相当精彩的华彩乐段。对于以吹奏单音为主的双簧管,要演奏双音、和弦是很不容易的,而陈钢则极为创造性地使单簧管以双音及和弦奏出响亮而奇特的音响。尽管手法很现代,但其意境是古老的,仿若喇嘛寺中号角齐鸣。再现部中,乐曲的副题与主题倒叙,更具有统一性。

第二乐章是一个加有引子和尾声的、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结构。引子在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简单音调背景中加入了木鱼敲击,让人仿佛身临神圣且庄严的藏庙。A段是拍慢板,旋律有种忧郁却不伤感的气质,犹如遥远的叙述和虔诚的祷告;B段是个活泼的谐谑曲,以四、六、七拍子交替出现,音调简练,很富发展性。最后,尾声将引子中的音调移低四度作以缩略再现,木鱼声再次出现,乐曲的情感得以升华。(www.chuimin.cn)

第三乐章,陈钢大胆地将爵士鼓加入其中,并引出热烈而欢乐的主题。整个乐章即由此主题和三个色彩迥异的插段交替转换出现,描画出一幅藏族载歌载舞的风俗图画。第一个插段由反复吟唱的歌腔与富有跳跃性的踢踏舞节奏组成;第二个插段突然转为三拍子,双簧管柔亮而不刺耳的声音有如芦笛,奏出具有圆舞曲性质的主题,由低而高,由慢而快;第三个插段则是音域宽广、充满深厚内心感情的歌唱性旋律。这三个插段与主题于再现时再次相继呈现,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的尾声,在木管及弦乐声部出现了一个音调:2 1 3,取自四川靠近西藏的阿巴族民歌音调。与此同时,铜管声部重现了第一乐章的号角声,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回应。

综而观之,陈钢在这首作品中很好地将西方音乐形式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融合在一起。传统的独奏协奏曲,爵士鼓及双簧管的双音、和弦吹奏都源自西方;而全曲中所用旋律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藏族的民间音乐。

(欧阳佳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