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葳蕤》: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与评介

《葳蕤》: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与评介

【摘要】:标题《葳蕤》取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感遇》中“兰叶春葳蕤”句,意在描述春天万物苏醒、日渐繁盛、欣欣向荣的过程,作品还引用中国古曲《阳关三叠》的首句作为“固定动机”,借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品中以《阳关三叠》首句构成的“固定动机”贯穿全曲并出现在各部分的结束处,成为全曲的统一因素和结构标志。

该曲于2003年为两架古筝、六片铜磬与铃铛而作,并于同年在上海举行的“TMSK刘天华2003中国民族室内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标题《葳蕤》取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感遇》中“兰叶春葳蕤”句,意在描述春天万物苏醒、日渐繁盛、欣欣向荣的过程,作品还引用中国古曲《阳关三叠》的首句作为“固定动机”,借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子)首先在古筝奏出的渐趋密集、响亮的噪音背景上,铜磬隐约奏出以“#D—#F—#G—#A”音列为基础的五声化音调,随后引出由古筝演奏的“固定动机”。第二部分(主体之I与高潮)由古筝与铜磬和铃铛以对比的音色带来活跃的音响,导向了“固定动机”为基础的全曲高潮,表现了“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景象。在平息高潮的连接段落之后,第三部分(主体之II与尾声)以十六分音符的持续律动为背景,古筝以充满灵性的按揉开始了深情的歌唱,隐约的铜磬声像似随意地点缀其间,音乐宁静而安逸,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草木茂盛,春意盎然”的画面。最后的音乐摇曳着逐渐淡出,结束在“固定动机”上。

作品中以《阳关三叠》首句构成的“固定动机”贯穿全曲并出现在各部分的结束处,成为全曲的统一因素和结构标志。此外,作为核心素材,还使用了来自布依族多声部民歌调式中的两个音列,即来自“大歌”中“增四度五音列宫调式”的“C—D—E——A”(音列I)和来自“小歌”中“纯四度五音列宫调式”的“C—D—E—F—A”(音列II),它们对音高、节奏等要素进行着多方位的控制。(www.chuimin.cn)

作品还在编制的选择、演奏技法的拓展和音色的处理上有着特殊和独到之处,即一方面以两架古筝的非常规演奏带来了与铜磬和铃铛相似的金属般的音色,另一方面又以古筝的常规演奏带来了与铜磬和铃铛在音色上的强烈反差,这种处理使作品在音响上形成了“噪音—乐音”的发展过程,交替着“分离”与“融合”的对比效果。

全曲演奏约7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