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与美国大提琴演奏家共同创造了独特音响色彩

与美国大提琴演奏家共同创造了独特音响色彩

【摘要】:大提琴曲《川腔》受美国大提琴现代乐曲演奏家休·列文斯同的委约而作。乐曲的灵感,来自川剧唱腔、音调、打击乐的音响。对川剧中人物的韵白、打击乐的声响,两人一起做了模仿性的实验,从而发明了一些由独特演奏技术形成的大提琴音响色彩“词汇”。在乐曲的构思中,作曲家还将川剧折子戏《打神》中青衣主角焦桂英的悲剧命运的剧场气氛和情调的描写作为全曲的底色,并融入戏剧中的过门曲调、帮腔音调等因素。

大提琴曲《川腔》(SiChuan Pitch)(2000—2001)受美国大提琴现代乐曲演奏家休·列文斯同(Hugh Livingston)的委约而作。乐曲的灵感,来自川剧唱腔、音调、打击乐的音响。美国大提琴现代乐曲演奏家休·列文斯同受作曲家的邀请到了四川,他对川剧十分感兴趣。对川剧中人物的韵白、打击乐的声响,两人一起做了模仿性的实验,从而发明了一些由独特演奏技术形成的大提琴音响色彩“词汇”。例如,在大提琴的高把位上,以装饰音和迅速的下滑音模仿川剧马锣的敲击声;(见例1)由泛音和滑奏复合音模仿川剧小锣的敲击声;(见例2)用拨奏滑音、微分装饰音和较自由节奏的方式模仿女主角的悲伤韵白;(见例3)用多音强奏和弦模仿打击乐组的气氛。在乐曲的构思中,作曲家还将川剧折子戏《打神》中青衣主角焦桂英的悲剧命运的剧场气氛和情调的描写作为全曲的底色,并融入戏剧中的过门曲调、帮腔音调等因素。

例1

例2

例3

乐曲受戏曲音乐曲牌连缀的形式影响,未采用一般再现式的曲体,大约分为七段。

第一段:出场。哀泣与强烈的“打击乐”(第1—12小节)。

第二段:场景I。高腔、怨情(第13—37小节)。

第三段:场景II。韵白与打击乐,颠与爱(第38—53小节)。(www.chuimin.cn)

第四段:场景III。谭戏过门与唱腔(第54—81小节)。

第五段:场景IV。帮腔、过门+打击乐的混合,爱与恨(第82—109小节)。

第六段:场景V。告庙述怨(第110—136小节)。

第七段:场景VI。打神与殉情(第137—161小节)。

由于乐曲以拓展大提琴的表现力和技术手法为目的,其中每一段都伴随着模仿打击乐音响效果的影子。

该曲由美国大提琴现代乐曲演奏家休·列文斯同在2001年3月,首演于西雅图艺术馆。并于2005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