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81年创作交响音画《北方森林》时,张千一才20岁出头。作品运用变通的“奏鸣曲式”,对森林一日情、景流变进行了音乐化“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风景画”。《北方森林》不仅在1981年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且成为音乐舞台上常被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森林》为张千一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2023-11-03
《Philopentatonia》是为室内乐队而作。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点描的织体写法,并运用织体的发展巧妙地过渡到爵士乐风格。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8小节):开始时仅用E、F两音,以短笛的高音音点与小提琴的滑音作呼应,以中低音弦乐的长音作背景,以竖琴的泛音作点缀,其中,铜管乐器演奏无音高的气息声,强力度开始,渐弱消失。织体以零散、点状音色为主。在发展中三组音色各自加密。从第35小节开始,弦乐加入两组反向的全音阶附点节奏型滑音。这两组滑音之后不停地交替声部出现,令弦乐的持续音背景有了新颖的色彩。同时加入打击乐和钢琴的点描式织体。第二部分篇幅较长,从第79小节开始,其中经历了速度的数次变化,从慢板到小快板,逐级加速。从第79小节开始,爵士乐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较自由的音型开始出现。这种音型不断地在钢琴、木管与打击乐组轮流出现,延续了前部分的较分散的点描织体。这个段落中出现一条主要以大跳进行的旋律长句,先后在单簧管、颤音琴声部贯穿。从第119小节开始,速度加快,爵士主题主要在两把小提琴上演奏,其余声部作为声部的重叠或者强调拍点。作曲家主要以不同的声部叠加主要音型的手法来发展。比如从第120小节开始,爵士主题主要在两个小提琴声部演奏,同时,每一拍的音符都在木管、铜管或打击乐声部分开重叠,第121小节小提琴的第一拍由双簧管与单簧管错开重叠,而第二拍两把小提琴的曲调分别在小号与颤音琴上重叠。作曲家主要以这种手法获得织体的厚度与音色的瞬间对比。从第147小节开始,速度变缓,管乐停止,爵士曲调主要在颤音琴与钢琴上演奏,弦乐开始部分地再现乐曲最初的织体。之后,织体越来越齐整、热烈。
(田艺苗)(www.chuimin.cn)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1980—1981年创作交响音画《北方森林》时,张千一才20岁出头。作品运用变通的“奏鸣曲式”,对森林一日情、景流变进行了音乐化“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风景画”。《北方森林》不仅在1981年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且成为音乐舞台上常被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森林》为张千一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2023-11-03
《竹韵》是一首丝竹室内乐作品,作于2004年。该曲在2004台湾“民族音乐创作奖”比赛中获丝竹室内乐组第三名。2004年11月,台湾一家传统艺术中心出版了《竹韵》的总谱。本曲试图通过对竹韵之描述,以表达中国文人之气质。乐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竹子的思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气质的理解。在笙的长音、古筝和琵琶点描的衬托下,箫奏出了带有A段韵味的旋律,略有回顾总结之意。......
2023-11-03
《云I,II》是作曲家朱诗家于2003年为弦乐队、打击乐与现代电子音乐而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在2004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演出,并获得首届中国电子音乐作品比赛“学会奖”B组二等奖,200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CD 光盘。《云I,II》之所以命名为云,作曲家的意图是通过音乐体现大自然的一种现象——云,表现云所带来的缥缈不定和狂风骤雨。......
2023-11-03
1992年,《凡I》获得在日本举办的“亚洲音乐节”作曲大奖。《凡I》是单乐章的室内乐重奏作品。在音乐材料上,《凡I》应用了陕北民间四声音阶作为最主要的音高材料,通过调性的叠置和节奏的对位将其组织,并引用了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音调。莫五平是一个极其重视情感关怀的作曲家,无疑,作为他的后期作品,《凡I》是其内心活动真实贴切的写照。......
2023-11-03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3-11-03
《B 大调钢琴协奏曲》,由丁善德创作于1984年,作品编号为第23号。丁善德于1984年6月着手写《钢协》钢琴部分,次年2月起,为《钢协》配器,3月完成,5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李名强担任钢琴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陈燮阳指挥。《钢协》配器简明而富有效果。作为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之于《钢协》的个性化配器,彰显出独特艺术魅力。因此,《钢协》可谓是钢琴技术展示库。......
2023-11-03
《八山璇读》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与音乐音响导演系彭志敏教授,从明朝诗人邬景合的《八山叠翠诗》中得到启发,于1998年暑假完成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因此,根据《八山叠翠诗》在“排法”和“读法”上的对称性,《八山璇读》的整体结构也被相应映射、设计成一种对称形式。也正是基于此,彭志敏才从这首“形式”独特的诗歌中获取了《八山璇读》的创作灵感。......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