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作品评介汇编: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

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作品评介汇编: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

【摘要】:《第一二胡狂想曲》作于1988年,并于当年在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二等奖,其后又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版本的编配与改写,于1991年定稿。当呈示部的主题由乐队全奏变化再现奏出时,推出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次高潮,并通过二胡的插部导入二胡的华彩段。尾声由狂想曲惯用的急板段落构成,既是“狂欢”,又是“狂想”,音乐在最高潮戛然而止。《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出现,为中国二胡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第一二胡狂想曲》作于1988年,并于当年在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民乐独奏、重奏)中获二等奖,其后又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版本的编配与改写,于1991年定稿。最早的交响乐队协奏版本是由日本BM唱片公司于1994年灌录出版的(旅日二胡演奏家许可演奏,莫斯科爱乐乐团协奏,阎惠昌指挥)。

该曲借鉴并采用了西方“狂想曲”这一体裁形式,发挥其表现力丰富、结构自由多变的特色,用近现代作曲技法与我国西南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相结合,在二胡的音乐语言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并且以雅俗共赏之特色受到广大演奏者与听众的欢迎。作品一经推出便不胫而走,迅速流传开来。

作品一开始的引子把人们带入一个晨曦迷离的世界,展示了山林神秘而又静谧的风光和黎明之际的勃勃生机。

行板—稍活跃—柔板,固定的持续音让人仿佛感到大地在萌动、万物在苏醒。随之而来的是稍活跃的舞蹈性主题变奏和歌唱性的爱情主题。这几段一起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

中间部分由中板转小快板至快板,层层推进的各种舞蹈性段落与场面气氛热烈,形成了乐曲的第一个高潮。当呈示部的主题由乐队全奏变化再现奏出时,推出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次高潮,并通过二胡的插部导入二胡的华彩段。(www.chuimin.cn)

尾声由狂想曲惯用的急板段落构成,既是“狂欢”,又是“狂想”,音乐在最高潮戛然而止。

该曲的素材取之于云贵地区的民族旋法特色,在此基础上作曲家分别设计了两种模式:一是人工调式九声音阶,用3:1:1的音组构成D、E、#F、#G、A、B、C、#C;二是三度音程模式。两种模式在作品中互补、对比运用。其中人工音阶的设计为全曲的风格奠定了主要的基础。作曲家可以游刃有余地在同一调内展示出不同的“调变化”,使旋律与和声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与拓展性。模式二则是在云贵民歌中常见的三度音程基础上产生的,其高叠的音响和起伏既保持了原民歌的旋法特征,又融进了现代的和声意识(见乐曲中柔板段落)。

《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出现,为中国二胡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该曲被音乐院校的教材、音乐会、业余音乐考级广泛采用,问世十几年以来,历久不衰,演出场次无数,并多次被各项二胡比赛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2003年年底,该曲再次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谢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