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知名演奏家演奏,走红意大利、荷兰、法国

知名演奏家演奏,走红意大利、荷兰、法国

【摘要】:为11位演奏家而作的室内乐《怀沙》是作曲家1999年受德国电台委约写成的作品。《怀沙》曾多次在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地上演。作曲家在谈及《怀沙》时,曾流露出这是一首“最具叛逆性的作品”,甚至在创作时有一些偏执。

为11位演奏家而作的室内乐《怀沙》是作曲家1999年受德国电台委约写成的作品。2000年由荷兰新乐团首演于德国科隆电台音乐厅,指挥Micha Hamel。全曲约15分钟。《怀沙》曾多次在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地上演。作品总谱由德国Sikorski 音乐出版社出版。

作品标题取自伟大的诗人屈原楚辞》中同名诗的相同标题。作曲家创作的灵感深受屈原其人及其诗作中充满幻想、极富浪漫主义情怀的感染,《怀沙》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境,将历史的想象、人文的想象与创作的想象构成强劲的羽翼,作者不拘泥于现有的创作原则,抛开固有程序化循规蹈矩的准绳,游弋于自由幻想的超现实主义之中。

乐曲开始,木管在大二度音程与低音提琴持续的长音中衬托着具有五声性的音调,进行古朴、遥远的追忆。此后,这个主要的音程得到了全面的运用和发展,乐曲结构在这种音色音响的对比变化中展开。中段,长笛延续着大二度音程的执着,弦乐拨奏的点状建立在不同的速度变化中,而音响的空间更是不停地游移,即兴般的声音在控制与非控制之间飘逸着精神的求索。长笛边吹边唱的声音,曼陀林、颤音琴、钢琴、竖琴、弦乐的出入与消失宛如中国书画中虚虚实实的线条运动,在大写意的色块强烈对比中拼贴,这种拼贴同时带来同质音色与异质音色的转换,音色的增长与缩减引发节拍节奏的变换,这更像是“思想试验”的“精神王国”,“无序”的创作手段在幻想性的声音世界里自由生长。然而随着曼陀林在独立的背景上奏出带有民间曲调的音响,所有音进行的微分化处理,仿佛是鸟儿在天空中啼鸣,多种打击乐器所采用的多重音色变幻,引入了一丝内在的伤感、无奈般的情绪,乐曲最后意味深长地结束在钟琴长长的余音之中,是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滋生还是叹一代英雄之悲剧,没有确定。(www.chuimin.cn)

作曲家在谈及《怀沙》时,曾流露出这是一首“最具叛逆性的作品”,甚至在创作时有一些偏执。心头无枷,眼中无羁,才会有所创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这更应该是值得人们研究与关注的。

(郭树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