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潘皇龙《东南西北》: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

潘皇龙《东南西北》: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

【摘要】:《东南西北》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具有如下特色:乐器编制包含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揭示了新音列、新调性与新结构创作手法;从意念的凝聚、乐思的扩充至精神的表征上,体现了东西文化水乳交融、兼容并蓄的美感。

《东南西北》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具有如下特色:乐器编制包含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揭示了新音列、新调性与新结构创作手法;从意念的凝聚、乐思的扩充至精神的表征上,体现了东西文化水乳交融、兼容并蓄的美感。

基于这种理念,创作于1998年的第一首《东南西北I》使用了吹管乐器笛(箫)和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而以双簧管、中提琴、竖琴作为西洋乐器的代表,并在尊重各乐器特殊性能与历史传统基础上将它们结合成五重奏,以达到中西乐器的对比与交融之目的。

在音高组织方面,作品建立在三个互为因果关系的音列基础上。“音列A”为21弦筝的定弦,根据古筝特性尽量保持了其自然的定弦,即基本保留了中间的三个D音,以避免21弦各自沦为移调乐器、因为转调而频繁调弦移动琴码的困扰。之后,再以中间的D音为“轴”,分向两侧对称安排了大、小二度或小三度音程,并于低音声区扩张至减五度,伸展古筝的音域,展现其纯净、委婉、古朴雅致的传统色泽。“音列B”以大七度、小七度循序渐进至小二度的音程重叠为主,以上方小二度为起音反向排列的音列为副,聚合呈现了十二音列中各音出现两次的安排,造成音数的平衡。“音列C”是以中央C为“轴”,由小音程至大音程分向两侧排列组合而成,以达到对称的互补作用。以上三个音列为作品音高上的基础,其中的某些音既可重复也可省略,而且不受八度限制,展现出了一种多变性和不可限量性。(www.chuimin.cn)

作曲家运用了古今中外特性各异的乐器,并通过自我设定的新音列及由此产生的新调性和新结构,作为一种基于传统之上的灵活创新,使中外音乐文化的丰富形态及蕴含其中的深刻智慧充分地展露在人们面前,如实地反映了一个身处世纪末的作曲家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真切心声。

(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