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是一首丝竹室内乐作品,作于2004年。该曲在2004台湾“民族音乐创作奖”比赛中获丝竹室内乐组第三名。2004年11月,台湾一家传统艺术中心出版了《竹韵》的总谱。本曲试图通过对竹韵之描述,以表达中国文人之气质。乐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竹子的思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气质的理解。在笙的长音、古筝和琵琶点描的衬托下,箫奏出了带有A段韵味的旋律,略有回顾总结之意。......
2023-11-03
《祈》是一首室内乐作品,作于2000年。该曲曾参加2001年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的“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会”。
该曲的创作动机来源于对中国北方农村一种古老的求雨仪式的印象,通过对这种古老的求雨仪式的描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人们对生活的祈望。
作品为唢呐、单簧管、小提琴与三位西洋打击乐者而作。用唢呐同西洋乐器的结合而创作室内乐,是作曲家在音色、音量和形式上的大胆探索。乐曲在音色的整体布局上有自己的独特安排,前后形成呼应,中间段落各有自己的特点。
该曲的创作除使用某些民间音乐素材外,主要使用音程控制及发展变化的手法。以小二度、纯四度音程为核心,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变化的处理。另外,在某些段落还使用了数控和偶然的方法进行创作。由于上述创作技法的使用,全曲呈现出一种泛调和无调的状态,但整体上仍保持着民族音乐的风韵。(www.chuimin.cn)
该曲中各个乐器除使用大量的传统演奏技法外,还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现代演奏技法,如唢呐的极限音,单簧管的击键声,小提琴泛音的跳奏、滑奏,等等。
全曲的音乐发展有一定的叙述性,根据情节的需要可分为七个段落:①大地(第1—31小节);②干渴(第32—46小节);③寻求(第47—81小节);④汇集(第82—110小节);⑤祈雨(第111—123小节);⑥欢腾(第124—140小节);⑦回归(第141—163小节)。
乐曲第一段共分为三句。开始由击大锣边的声音同马林巴低音区纯四度的震音,营造出一幅北方农村空旷、广袤的大地画卷。接下来由唢呐以小二度、纯四度音程为骨干音,奏出一个略带陕北风格音调的第一句。第二句由单簧管奏出,作为对唢呐的回应,并由颤音琴做一些自由的对位。第三句同样由单簧管演奏,并同小提琴、打击乐一起推出了这一段的小高潮。小提琴在这个段落中始终用拨奏、泛音、泛音的滑奏与跳奏这些非常规的演奏法获得声音,形成了空灵的音色色彩。第二段,以增四度、大小二度音程为主要素材,通过小提琴的压奏、唢呐的增四度音程的表述以及其他乐器的自由对位,描写了大地干裂的凄惨景象。第三段,同样以增四度、大小二度音程为主要素材,通过节奏变化,达到一种寻觅的效果。为了使这段音乐具有一定的结构力,单簧管每次演奏的长度从第53小节开始采用了数控的写法,它是一个数列递增递减的过程,第一次3拍,第二次3拍,第三次6拍,第四次9拍,第五次6拍,第六次9拍,最后一次有意打破这个规律演奏了8拍。第四段是前一段音乐的继续,小提琴演奏前面单簧管的音型,但长度自由。不同的打击乐器牛铃、邦戈、马林巴做自由的节奏对位,单簧管演奏着长音形成对比。在第108小节处形成了统一的节奏,将音乐推入全曲的中心段——祈雨。在唢呐发自内心呼喊的旋律领奏下,小提琴、单簧管依次进行自由模仿。定音鼓的滚奏、马林巴的震音作为背景,营造出了一个众人祈雨的悲壮场面。这里是全曲旋律性最强的地方,极其感人。在一段偶然音乐的推动下,音乐进入了高潮段——欢腾。此段在打击乐民间鼓点固定节奏的衬托下,唢呐、单簧管、小提琴各自演奏着自己的音乐织体。唢呐演奏的长颤音和长线条的旋律尽情地欢唱;单簧管演奏的各种连音不停地穿梭其中;小提琴演奏和弦的节奏型同打击乐形成节奏对位。一幅热烈的群众舞蹈场面映入眼中,当舞蹈情绪达到极限时音乐戛然而止,进入最后一段——回归。此时音乐回到了平静之中,唢呐回顾着开始断断续续的旋律,小提琴依然演奏着泛音的滑奏与跳奏,单簧管演奏着对位线条,打击乐用极弱的震音营造着空旷的气氛,偶尔能听到陕北民歌的旋律,点明了隐含的寓意。音乐在一片寂静中结束,回归到了自然之中。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竹韵》是一首丝竹室内乐作品,作于2004年。该曲在2004台湾“民族音乐创作奖”比赛中获丝竹室内乐组第三名。2004年11月,台湾一家传统艺术中心出版了《竹韵》的总谱。本曲试图通过对竹韵之描述,以表达中国文人之气质。乐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竹子的思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气质的理解。在笙的长音、古筝和琵琶点描的衬托下,箫奏出了带有A段韵味的旋律,略有回顾总结之意。......
2023-11-03
《叶子和鱼》是一首为长笛与马林巴而作的室内乐作品,长约10分钟。马林巴部分为分解和弦式的音型,运用了等节拍,演奏时两个声部的进入点上下错开,使音乐律动非常复杂多变。第92小节开始是一个再现的尾声,马林巴再次运用上下错位的音型,长笛则以弱力度吹奏冥想式的旋律,而后,音乐在长笛悠远的气颤音中走向平静,以下滑的微分音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2023-11-03
《Philopentatonia》是为室内乐队而作。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点描的织体写法,并运用织体的发展巧妙地过渡到爵士乐风格。从第79小节开始,爵士乐的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较自由的音型开始出现。这个段落中出现一条主要以大跳进行的旋律长句,先后在单簧管、颤音琴声部贯穿。......
2023-11-03
别赋[南朝·梁]江淹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櫂容与而讵前[6],马寒鸣而不息。惊驷马之仰秣[23],耸渊鱼之赤鳞[24]。造分手而衔涕[25],感寂漠而伤神[26]。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45]。同琼珮之晨照[53],共金炉之夕香[54],君结绶兮千里[55],惜瑶草之徒芳[56]。桑中卫女,上宫陈娥[72]。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
2023-11-29
1980—1981年创作交响音画《北方森林》时,张千一才20岁出头。作品运用变通的“奏鸣曲式”,对森林一日情、景流变进行了音乐化“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北方森林的“风景画”。《北方森林》不仅在1981年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且成为音乐舞台上常被演奏的保留曲目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森林》为张千一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2023-11-03
2003年,常平创作了《弦风》。这是为三弦与七位演奏家而作的,作品在台湾文建会2003年民族音乐创作奖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同年该作品的乐谱及CD在台湾出版发行。作品首演于2003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音乐节。2004年5月被选入北京现代音乐节,同年受香港中乐团邀请,赴港参加“心乐集Ⅱ原创作品、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专场音乐会”的演出,均受到极大的好评!......
2023-11-03
此曲是为四管编制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单乐章交响曲,长约16分钟。该作品用以献给勇敢的喜马拉雅攀登者和一切奋斗的人。(见例1)例1第一呈示部第二主部主题,从二度、三度音程概念出发。第一呈示部副部主题,从三度音程框架建立临时调中心,扩展音程,致调中心不断地游移。该主题在全曲出现五次。......
2023-11-03
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是一部为女高音领唱、混声合唱及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性作品。随着节拍的变换以及速度的稍稍加快,乐队以间断的四度、五度进行,在D大调的属和声上顺利引出第一乐章。尾奏在材料、风格上与引子遥相呼应,在D大调的终止式上欢快地结束了这一乐章。这个激越的尾声倾注了作曲家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挚爱。最后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奔腾,在与引子相呼应的D大调上酣畅淋漓地结束了全曲。......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