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贾国平《碎影》:器乐创作研究及作品评介汇编

贾国平《碎影》:器乐创作研究及作品评介汇编

【摘要】:从听觉上容易辨认出的片段有:《寒鸦戏水》的首句、《高山流水》中带节奏的推拉音片段、《浔阳月夜》中左手带打音的旋律、《陈杏元和番》中大幅度拉弦并拉复的片段等。全曲的节拍布局是以序列原则结构的。

该曲作于2003年年底,是为琵琶与4位打击乐手而作的,于2003年12月12日在德国Freiburg首演,并与Freiburg打击乐团合作。后来又在瑞士Basel、奥地利Feldkirch和北京现代音乐节上表演。

作曲家从琵琶传统乐曲中捕捉到意韵美感,结合自身审美体验和主观情感,从而在心中形成一种印象。“碎”意味着丰富而不完整,“影”则将虚与实混淆糅杂,每一片碎影的表述既是作曲家托音乐之口表达自己的美感体验,也是音乐本身在说话。

作曲家尝试从几个传统的琵琶音乐作品中抽离出许多个音乐片段,作为创作这首乐曲的音乐材料。从听觉上容易辨认出的片段有:《寒鸦戏水》的首句、《高山流水》中带节奏的推拉音片段、《浔阳月夜》(刘德海演奏谱本)中左手带打音的旋律、《陈杏元和番》中大幅度拉弦并拉复的片段等。这些片段是原曲的缩影,代表了琵琶不同的演奏特点,有的体现在音色方面,有的体现在演奏法方面,有的体现在节奏方面,有的体现在地方性的韵味方面。它们都是原曲中具有标志性的一句,都有各自明显的个性,处理不好即会适得其反。作者对每个片段的取舍均是服从于音乐整体的统筹布局。在进行片段与片段的拼贴时,则借用琵琶最具特色的吟揉颤音将材料间的“接缝”虚化,如此,材料间的转换便巧妙替代了主题的纵深发展,避免了主次不分。

这些片段都是一个个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音响,都与确定的演奏法与发声法(articulation)相关联。这些音乐片段在原作品中所具有的音乐意义与音响特征构成了听者心理上一些刹那间的碎片式的回忆(aura)与联想,但是在这部作品中这些碎片化了的音乐材料是以被重新定义与重新组合,并且加以强化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在此回避了这些被引用的音乐材料所具有的原本的音乐含义与固有的听觉联想,从而赋予它们新的音乐表现与音乐内涵,形成新的音响特征。(www.chuimin.cn)

乐曲的结构主体由散起段(A)、片段化的旋律段(B)、重复音型段(C)、快速跑句段(D)与最后的综合再现段(E)等五个段落构成,其间呈现出“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关系,音乐材料的呈示—变化—再现的发展脉络也非常清晰。在这五个段落之间又插入一个具有相同音乐性格的、被拆分为四个短小连接句的段落(F),各段句法相同,却由于琵琶演奏法和不同种类打击乐器的音色调配,相互间富于起承转合的意味。四个“准主部”在全曲的结构为:A、F1、B、F2、C、F3、D、F4、E,看似回旋曲,四个F段似“主部”般以紧密统一的内在联系贯穿起五个变化生动的“插部”,稳稳当当地支撑起全曲构架,严整大方,张力饱满。这样的结构方式企图打破常见的以几个大块布局的音乐结构习惯,以期获得更加灵活的结构感觉与新的听觉经验。

乐曲中用到的打击乐器有:古钹、锣、tom-tom、木鱼、排鼓、马林巴、钢片琴、玻璃杯等。全曲的节拍布局是以序列原则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