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郭文景《社火》-中国现代音乐在欧洲的首次亮相!

郭文景《社火》-中国现代音乐在欧洲的首次亮相!

【摘要】:室内乐作品《社火》是受荷兰阿姆斯特丹新乐团委约而作,完成于1991年1月7日。这场音乐会被称为“来自荷兰的中国新音乐”,首次将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在欧洲上演,引起了听众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极大兴趣。首先,五个乐章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逻辑顺序,仅仅是一种场景式的排列。

室内乐作品《社火》(Op.17)是受荷兰阿姆斯特丹新乐团委约而作,完成于1991年1月7日。同年4月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潘拉蒂斯音乐厅首演,由阿姆斯特丹新音乐团演奏,Ed.Spanjaard指挥。这场音乐会被称为“来自荷兰的中国新音乐”,首次将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在欧洲上演,引起了听众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极大兴趣。作品是为长笛(兼笛头)、低音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两个不同定弦的曼陀铃、三个打击乐共11位演奏家而作。作品不同寻常的编制,弦乐器的特殊定弦,以及欧洲没有的中国戏曲音乐中的打击乐器的大量使用(其中有川剧钹,京剧小锣、铙钹、小钹,大小不一,音色各异),使得作品的音响非常独特。

作品分五个无标题小乐章,并且不间断演奏。

不论是从选题还是从作曲技术上,显而易见的是作曲家在构思这首作品时受民间音乐的因素影响很深。首先,五个乐章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逻辑顺序,仅仅是一种场景式的排列(这和“社火”这一民间活动不无关联)。同时每个乐章的内部结构,看不到西方古典音乐结构中的功能性结构方式,如动机式的发展、调性的安排、体裁的限制等,而是从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中抓取特征,并以此来构思作品。比如第三乐章的速度的结构原则是散慢中快散,第一、第五乐章中以乐句的并列陈述来构思,第二乐章中用打击乐的音色贯穿作为音乐发展的主线,以及第四乐章中钢琴模仿民间音乐中打击乐的“角色转换”所起的发展手法。另外在写作技术上,作品对音乐形态的描绘所借鉴的写作手法,如“紧打慢唱”“加花变奏”等也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手法。

但我们也可以从作品中看到大量的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原则的运用。如再现原则的运用:在全曲的材料安排上,有意识地在后面乐章安排再现前面材料,或者在前面乐章提前预示后面材料的出现。在音色上作曲家也做了大量探寻,通过对乐器的特殊定弦以及大量各种现代音乐的特殊演奏技法、人声与乐器的特殊结合使用,以获得不同于正常乐器所发出的新音响。(www.chuimin.cn)

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作曲家既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之本,又受到当时最新潮的作曲技法的影响,是将现代作曲技术的新鲜血液注入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结构方式中的一次尝试。作曲家采用这些技术的外衣,并没有掩盖其个人的音乐风格,反而将自己的风格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使得传统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透过现代技术的修饰,以及作曲家本人的独特艺术视角,散发出更加理性和新奇的色彩,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模本。

(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