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杜鸣心作品《飘红玉》: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

杜鸣心作品《飘红玉》: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

【摘要】:《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中。

《飘红玉》是杜鸣心为四件民乐器——二胡、扬琴、琵琶和古筝写的一首室内乐。作曲家有感于一首元曲《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薛昂夫),曲中有词曰:“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这也是曲名的由来。乐曲宏观上有中国板式的框架,慢板—稍快—快板,总体是一个由慢到快的布局,乐曲的快板也是乐曲的高潮所在(第91—105小节)。乐曲可以看作是一个有引子和尾声的复二部曲式。

引子(第1—8小节)中每个乐器相距四度或五度依次出现,在二胡、琵琶、古筝长音的背景之中是扬琴的独奏。

第一部分(第9—69小节)是一个单三的曲式结构。第一段(第9—35小节)首先是由扬琴和琵琶引入的十六分音符的背景,扬琴和琵琶成半音关系(见例1b),这种远距离的对峙造成了一种模糊的、不稳定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之中二胡奏出了第一主题。(见例1a)

例1a

例1b

这个主题在二胡与扬琴相距八度的第二次陈述之后,进入了单三部的中段(第36—55小节)。这个主题是对第一主题的引申。(见例2)(www.chuimin.cn)

例2

第56—69小节是第一主题的再现。

第二部分(第70—105小节)是快板。第70—80小节是复调性的织体,每一件乐器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第81小节开始到第90小节是古筝的独奏,其后是二胡对古筝的模仿,音乐进入高潮(第91—105小节)到达顶峰没有减弱或者回落,而是戛然而止,在一个延长记号之后,继续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尾声(第106—118小节)。尾声的音型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为主,各个声部依次进入,呼应了开头的做法,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全曲一气呵成,以中国板式的框架为基础,运用变奏、对位的手法,虽借元曲所描绘之景,却没有禁锢于曲中反映出来的那种伤春、惜春的情感,而是抒发了作曲家一种激越、明朗的情怀。本曲于1997年10月作于北京,当年在北京音乐厅进行了首演。首演的演奏家是于红梅、刘月宁、杨静和薛玮卿,并收入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名为《卿梅静月》的CD(CCD-99/1156)中。

(李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