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董立强《合》: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及评介

董立强《合》: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及评介

【摘要】:董立强的《合》是于2001年为长笛、单簧管、中提琴而作的,2005年5月首演于北京现代音乐节。全曲共分为11个小的段落,可组合为4个大的部分,基本可以认为是复合的、综合再现四部曲式。而和声从开始时的高度紧张到结束时的高度协和,则寄托了作者对主题经过哲理思考之后,最终寻求到了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精神家园。

董立强的《合》是于2001年为长笛、单簧管、中提琴而作的,2005年5月首演于北京现代音乐节。曲长11分16秒。

全曲共分为11个小的段落,可组合为4个大的部分,基本可以认为是复合的、综合再现四部曲式。全曲的总体结构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线性发展思维——具有一定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但不强调再现,乐思的兴之所至带来了曲式结构的模糊等。同时乐曲融合了各种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即在密接和应的复调技术组织之下,以主导动机统一全曲,以核心音程细胞的变化组合作为展开与对比的手法,使刚开始高紧张度的和声、十二音调式特征的旋律、完全独立的三个旋律声部,最终以非常协和的八度和声、五声风格旋律、齐奏的单声部形式结束全曲——是为“合”。

在调性布局上,开始是稳定的D中心音,结尾时中心音被有意回避,最后是仅以完全齐奏的方式出现的非常清晰的五声化四音列(E、#F、A、B),形成了导向D(宫)的期待感,留给欣赏者自己“解决”。另有两条线索伴随作品发展的始终:一是开始时和声的高度紧张与结束时的高度协和;二是开始时旋律的十二音化与结束时的五声化。旋律的十二音化到五声化的渐变,意味着一位兼收并蓄的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根的追求。而和声从开始时的高度紧张到结束时的高度协和,则寄托了作者对主题经过哲理思考之后,最终寻求到了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精神家园。(www.chuimin.cn)

(王桂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