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陈其钢:《梦之旅》-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

陈其钢:《梦之旅》-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

【摘要】:《梦之旅》是为长笛、竖琴、打击乐、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六重奏,创作于1987年,1987年11月17日首演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广播公司。尤其在经历了写作《易》时的疏离自我与“异化”体验后,《梦之旅》可以说是作曲者确立个人书写风格的抒情言志之作。

《梦之旅》(Voyage d’un rêve)是为长笛、竖琴、打击乐、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六重奏,创作于1987年,1987年11月17日首演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广播公司。从作品标题可知这是作曲者力图挣脱白日烦庸的现实世界和学院写作规范的牢笼,追求自我表达风格与唯美、抒情的梦幻世界的作品。借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在《论英美文学的优越性》里的“逃亡”与“领域重建”等概念,这是作曲者“逃离”学院桎梏,追寻属于自己的书写风格和宽舒、自在的艺术“领域”的创作实践。尤其在经历了写作《易》时的疏离自我与“异化”体验后,《梦之旅》可以说是作曲者确立个人书写风格的抒情言志之作。例如,音乐一开始,陈其钢借由相邻一个半音的几组五声音阶材料,在不同的音区依次让竖琴、小提琴和长笛徐徐进场,来酝酿氛围,雾化音响色彩,导入主题旋律。这种音高和音色素材的处理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作曲者将罗忠镕“五声性十二音”的技巧与音程观念和德彪西、梅西安以来着重配器音色与和声色彩之细腻结合的近代法国书写风格的巧妙融合。

《梦之旅》全曲虽常见音响性的和弦堆集成的持续音块,或点描敲击,或群聚交织的繁复织体等“现代音乐的包装”,记谱法也颇神似法国当代“频谱乐派”的写作风格,然而,真正贴近作曲者内在审美感受的五声性音调,从一开始暗示地、片段地出现(长笛主奏),到穿越重重音响叠嶂,于数字25—26之间,在一片广大柔和的五声领域中(色彩仍游移于几个以相邻半音为宫音的五声调式之间)完整地呈示出乐曲的旋律主题(小提琴和中提琴),至此,作曲者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浪漫、抒情的表述风格。即使在作品里的快速音群,作曲者的音程感知与音响偏好仍是清晰、自觉而深刻的。陈其钢说:“这些开展自乐谱23页上方的震音琴(vibraphone)音群,它们就是音串。实际上全部都是音串的关系,所以整个合起来是‘糊糊的’。……这里完全是密密麻麻的,没有任何旋律在里面,没有加任何潜伏的东西。……虽然从零散的这种写法来说是像李给替的,但是音响上和李给替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李给替的音响材料是‘无调性的’音串,是音串一起往前进行。这里不是。这全是由五声性的材料构成的,所以它有一个空间在里头,音和音之间有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使得音响变得相对的透明,或者特别透明。……这个音响,后来作为一种经验,就经常出现在其他的作品里,包括长笛协奏曲,或后来的大提琴协奏曲,在乐队里面都可以找到,我就是刻意把它移植过去,因为这个音响对我来说太漂亮了!”(www.chuimin.cn)

(连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