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计算机病毒定义和特性

计算机病毒定义和特性

【摘要】:计算机病毒是一段很小的计算机程序,它是一种会不断自我复制及感染的程序。所以目前的反病毒软件对于病毒的研究是基于很多种广义的计算机病毒来说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与其他威胁不同,它可以不需要人们的介入就能由程序或系统传播出去。计算机病毒会使文件长度增加、减少或出现不寻常的错误信号,而且可以不断地去感染其他程序的特殊的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性。如果未感染病毒的程序运行,则不会引起病毒发作。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很小的计算机程序,它是一种会不断自我复制及感染的程序。在传统的操作系统环境下,通常它会寄存在可执行的文件之中,或者是软盘、硬盘的引导区部分。病毒随着被感染程序由作业系统装入内存而同时执行,因此获得系统的控制权。但在Windows系统出现的宏病毒则是附加在文档中,且其感染的对象一般亦只限于文档。

在1994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明确给出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发现该定义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引导型病毒不符合上述特征,它没有插入到程序中;其次,近年来发现的后计算机病毒并不包括其中。所以目前的反病毒软件对于病毒的研究是基于很多种广义的计算机病毒来说的。

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里运行会导致不同的影响,它可以把计算机里的程序或数据改变或删除。计算机病毒的威胁与其他威胁不同,它可以不需要人们的介入就能由程序或系统传播出去。

病毒程序包含一套指令,使得它在执行时就把自己传播到其他的计算机系统或程序中。首先它把自己拷贝在一个没有被感染的程序或文档中,当这个程序或文档执行任何指令时,该计算机病毒都会包括在指令里。根据病毒创作者的动机,这些指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其中包括显示一段信息、删除文档或改变数据。有些情况下,计算机病毒并没有破坏指令的企图,但取而代之的就是病毒占据磁盘空间、CPU的运行时间或网络连接。

计算机病毒会使文件长度增加、减少或出现不寻常的错误信号,而且可以不断地去感染其他程序的特殊的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破坏性

不同的病毒对系统的破坏性也不同,但都会使计算机工作效率降低,并占用系统资源。较为严重的还会破坏系统文件或导致系统崩溃。

2.潜伏性

许多病毒在进入系统后并不会马上发作,而是隐藏在系统中,悄悄地传染其他文件。潜伏期越长,传染范围越大。在病毒潜伏期,用户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直到满足触发条件,才开始实行破坏工作。

3.传染性(www.chuimin.cn)

病毒程序在运行时,自动搜索其他符合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并将其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例如,计算机系统已感染病毒,当使用U盘时,病毒自动感染U盘中的文件;U盘在其他计算机上使用时,U盘中被感染的文件又会迅速感染正在使用的计算机中的文件。

4.寄生性

病毒程序附加到其他程序当中,依赖其他程序的运行而生存。

5.可执行性

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上,当计算机运行这些程序时,病毒程序也随之运行。如果未感染病毒的程序运行,则不会引起病毒发作。

6.可触发性

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时,病毒才开始发作。例如,某些病毒只有在某月某日才会发作。

7.不可预见性

不同种类的病毒,其代码千差万别,即使有各种查杀病毒的工具软件,也很难防范不断新生的各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