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体育产业资本运作实证研究:全面分析结果报告》

《体育产业资本运作实证研究:全面分析结果报告》

【摘要】:因此,本部分没有将体育竞赛业的数据录入到统计结果中。

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一方面深入了解体育产业在资本运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阻碍,另一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制度完善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政府如何扶持和推进体育产业积极实践战略性资本运作提出操作性强的政策和建议。

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说明

1. 体育产业企业上市情况

国内已经成功上市的体育类企业数量还很少。一部分包括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中体产业、信隆实业和探路者三家以体育为主营业务的体育产业企业,以及业务中涉及体育产业的西藏旅游、巴士股份、青岛双星。另一部分包括在境外上市的体育产业公司,主要是体育用品公司,包括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李宁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匹克、特步、361°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红星体育公司。另外,好家庭、德尔惠、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等几家体育产业公司正在筹划上市。可见,我国体育产业企业上市比例是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西班牙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已有约60%实现上市,英国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比例也很高。

通过调研发现(见图8-1),体育用品业近13.82%的公司在未来5年内有上市计划,这在同产业中是最高的。其他行业中有上市计划的公司比例均比较低,体育健身业4.85%,体育传媒业1.21%,体育中介业1.55%,体育场馆业0%。体育竞赛业中最有可能上市的就是职业体育俱乐部,但是深受官办不分的体制束缚,体育职业俱乐部的上市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足球俱乐部。因此,本部分没有将体育竞赛业的数据录入到统计结果中。依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还没有独立上市的,经营状况较好一些的体育足球俱乐部也都只是上市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部门,如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是由山东鲁能集团控股经营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是由中信国安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

图8-1 体育产业计划上市情况

资本运作需要体育产业企业参与到资本市场中,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上市不仅是战略性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对于体育企业进行并购、融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而事实上,无论是已经上市的体育产业公司数量,还是准备筹划上市的公司数量在国内都还比较少。那么如何推动体育产业企业的上市就成为本书所要关注的问题。

2. 体育产业的事业化程度

统计结果时,通过将隶属于某一行政部门或具有双轨制(事业制与企业经营并存)性质的企业分为一类,将不隶属于任何行政部门的企业划分为另一类,来初步分析体育产业受行政干预的程度。根据图8-2所示,体育传媒业、体育竞赛业、体育场馆业的事业化程度普遍居高,均达到90%以上,而体育用品业的市场化水平最高,另外体育健身业和体育中介业也都受到中等程度的事业化影响,分别达到20.73%和48.63%。这或多或少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经济体制有关,但是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双轨制的体制显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不再适合现代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体育产业的资本运作需要依托更加完全的资本市场,而事业制的干预会严重制约资本市场的功能,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使得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总而言之,长期存在于体育产业中的双轨制会使资本运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减少行政干预,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是推进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必由之路。

图8-2 体育产业事业化程度

3. 体育产业在资本运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资本运作主要集中在兼并收购、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体育产业也遇到不少问题。(见表8-1、图8-3)经过统计分析,选择资金不足这一困难的体育企业场馆达到92.33%,是所有备选项目中比例最高的,这说明了资金不足是阻碍体育产业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最普遍因素。

表8-1 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碰到的困难

续 表

图8-3 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其次是产权不明晰和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人才,分别有87.92%和85.40%的企业选择了这两项。体育产权交易,特别是体育无形资产的产权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然而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不健全却使得体育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阻碍了体育资源的有效流通和价值的实现。体育复合人才的缺乏也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体育事业单位、职业体育俱乐部中,经营管理人员往往是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他们虽精通体育项目但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以至于这些体育俱乐部或公司盈利状况差,达不到投资者的要求。

选择行政干预、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的体育企业和场馆基本上在60%—80%之间。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也基本上有64.50%的体育公司选择。比例相对最低的是政府投资政策错位。

4. 关于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政策建议

问卷中还就体育产业所希望政府采取的政策进行了调查。(见图8-4)其中,选择促进人才交流、拓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和完善资本运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分别是87.37%、82.49%和91.03%。可以看出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体育产业在资本运作中碰到的关键问题和障碍。体育产业对兼有体育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的强烈需求,促使它们要求政府采取加强这方面人才交流的措施。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硬性要求,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市场运作等都需要完善的法律作为基本保障。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立也已成为整个体育产业界所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选择政府提供相应中介服务的就要少一些,只有46.11%,这可能是因为近几年国内体育中介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比如,截至2010年,全国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体育中介工商就有600多家,但中介行业的事业化程度仍有48.63%,体育产业可能在资本运作中更希望由专业的体育中介机构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利于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另外,对于加强建设体育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可以由政府开展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要知道资本运作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等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8-4 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政策建议(www.chuimin.cn)

二、实地调研所获资料整理结论

对体育场馆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体育场馆的资本运作主要还局限于产权交易,即体育场馆场地、户外广告牌使用权的转让以及体育场馆的冠名权、特许经营权。资产重组、上市操作等资本运作手段并没有在体育场馆中得到充分运用。另外,受调研的体育场馆的负责人也表示,资金缺乏仍是他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一部分的财政拨款外,体育场馆还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护场馆的正常运营,一般是通过承办各种体育赛事、演出活动,出租场地给一些培训机构使用,加大广告宣传费用来弥补一部分资金缺口。

通过对重点体育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所获资料表明,上海地区的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我国自主品牌的体育企业,如李宁、安踏以及一些以经营体育器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等;另一类是为国外知名体育品牌的加工代理企业。受调企业的负责人指出,随着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上海相关实施意见的出台,体育用品业资本运作的政策环境已经明朗化,行业中也出现了不同规模程度的兼并收购。但是体育企业在境内证券市场的上市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和支持。

上海地区的体育健身业中引进外资的企业比较多,如一兆韦德健身会馆。本章节选取了一家中资体育健身企业进行调研。调研资料表明,上海地区的体育健身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企业也意识到资本运作是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调企业也表示,融资困难、优质壳资源缺乏等情况亟须改善,希望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真正为它们带来一丝曙光

三、专家访谈实证研究结果说明

以下运用扎根理论,对专家访谈的笔记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对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相关政策建议作出描述性说明。

在访谈中,专家们都认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已经逐步认识到促进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重要性。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而走在国内体育产业发展前列的福建省也在2011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指出,“要推动10—15家体育企业上市,形成福建体育产业板块”,以及“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拉动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等内容。可见,资本运作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体育产业资本运作亟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专家们指出,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存在着地方保护、限制经营、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垄断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顺利进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只有按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体育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使投资者和经营者把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资本增值的资本运作作为自己重要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所营造的良好内外环境也有利于体育产业的资本运营,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可以为体育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提供高效的操作手段。政府的职能在于: 一方面要减少对体育行业的行政干预,尤其是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中介行业、体育传媒业,另一方面可以在当地的一些典型体育企业开展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帮助体育产业尽快形成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2.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全对体育产业资本运作起制约作用,因此要及时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但是受访者也认同本书中关于不完全资本市场与体育产业资本运作可以实现共同推进,实现良性互助发展的观点。

3. 建立体育产业的投融资体系

访谈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构建具有中国体育产业特色的投融资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体育产业资本运作需要金融系统、法律政策、中介系统、人力资源的相互支撑。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外部的支撑环境还有很多不利因素。在访谈中专家们也提到,目前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投资领域不明确、投资政策错位仍然困扰着体育产业的资本运作。因此借鉴国外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发展经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体育产业特色的投融资体系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资本运作的外部环境。事实上,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发展与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完善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4. 加强财税金融优惠政策

专家们在访谈中的总体意见是,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目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税费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非营利性的体育类组织、体育捐赠事业以及体育类企业的广告费支出,相对资本运作的优惠政策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在地方政府对体育产业的规划中,尤其是体育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已有了为支持体育产业资本运作而实施的税费政策的明确条文。例如,福建省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就提出“投资设立公司制的体育企业,允许其注册资本在二年内分期注入,首期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和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采取风险投资形式引入创业投资机构参与资产重组,且创业投资机构所持股份占企业总股本达30%以上的本省体育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5. 体育产业资本运作中介系统的构建

调查发现,体育类公司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大多会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参与和协助。体育产权交易需要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体育集团公司进行兼并收购需要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协助,体育企业计划上市也同样需要会计师出具合格的审计报告。由此可见,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不断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中介系统的有效支持,或者说,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导致我国体育产业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大力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咨询、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是推动体育资本运作的必然趋势。

6. 体育复合人才的培育

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中都表明,资本运作对体育产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以往体育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者可能还会是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但是随着体育产业经济的不断扩大,资本运作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往的人力资本模式就不在适合当前的体育产业运作。调查发现,国内整个体育产业对既懂体育又具备资本运作知识和经验的复合人才仍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体育公司与高等院校的双向人才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