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本真质性的陶渊明,不仅爱酒,更把酒作为一种写作素材加入自己的诗歌创作。陶渊明的诗歌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饮酒诗,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饮酒,不仅这微醉的感觉使他得以在精神层面暂时脱离尘世的喧嚣和无边的战乱,而且,对于陶渊明写诗作词,酒也就像兴奋剂一样给予诗人灵感、激励诗人不断创作,甚至让酒与他的灵魂合而为一。......
2023-11-02
陶渊明和阮籍都属魏晋风流中的名士,两个人都有因酒而为官的经历。《晋书·阮籍传》中有云:“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而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描述:“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从这里可以看出酒对于两人的影响非同一般。但在另一方面,两人在饮酒时的状态和对社会的态度又多有不同。
首先,饮酒状态不同。
《晋书》对阮籍的饮酒有这样一番描述:“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阮籍爱酒,却在纵酒时赤身裸体、披头散发,这种醉态就像一个市井酒徒。但是他与一般纵酒后精神错乱的市井酒徒不同,他也许是为了向人们表现自己的“真性”,向名教表达自己的不满;也许是为了让身心都远离混乱的当世,为了否定当时社会的虚伪。作为一个文人,他无力去像陈胜吴广一样揭竿起义,但是选择拿自己的身体当作反抗的工具。阮籍这种看似“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表现,其实只是从外在上用一种否定人的社会性的方式来表露自己的真性情。陶渊明不同,虽然是“忽饮一觞酒,日息欢相持”(《饮酒·其一》),对酒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不会像阮籍一样通过脱光衣服来释放自己“任真”本性,他会把自己置于整个宇宙,“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神释》);他会与秋菊、青松、荒草为伴,“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逾多不乱,任怀自得,融然远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虽然表面上是写孟嘉的酒态,其实也是陶渊明的自述,他是从本真即内在上享受饮酒的乐趣,这里面不会有功利的心态,也不会掺杂世俗凡尘,是心灵与自然真正的契合。(www.chuimin.cn)
其次,对纷乱社会态度不同。
阮籍和陶渊明都处在两朝易代的时期,但阮籍早年处在汉魏易代之际,社会上的一些纷乱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老百姓对国家的前途还是充满着美好的期盼,青少年时期的他也没有卷入一些政治纷争。到了魏晋易代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的阮籍如果要保证自己能够活下来,至少就得要在表面上站在日渐强大的新政权——司马氏集团一边,但是他的内心是极其苦闷焦虑的。阮籍在《咏怀·其三十三》中说:“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挥涕怀哀伤,辛酸谁语哉”(《咏怀·其三十七》),“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咏怀·其四十九》)。这些语句直白而又句句含悲,“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这其中不免给人一种消极避世之感。对于陶渊明来说,他也处在易代之际,只不过是晋宋易代,战乱频发根本没有安宁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看惯了这些黑暗混乱,陶渊明在心态上显得平稳许多,在诗文语言的创作上更显细腻平和委婉。例如“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饮酒·其十》)、“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以恃”(《饮酒·其十九》)、“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其二十》)。归园闲居外加一壶浊酒,便是陶渊明的全部,没有深沉的语调也没有过度的凄婉,他的本性就是真正的回归到既“纯”又“淳”的境界。
有关新闻与传播研究辑刊 第2辑的文章
有着本真质性的陶渊明,不仅爱酒,更把酒作为一种写作素材加入自己的诗歌创作。陶渊明的诗歌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饮酒诗,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饮酒,不仅这微醉的感觉使他得以在精神层面暂时脱离尘世的喧嚣和无边的战乱,而且,对于陶渊明写诗作词,酒也就像兴奋剂一样给予诗人灵感、激励诗人不断创作,甚至让酒与他的灵魂合而为一。......
2023-11-02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之风大兴,形成了玄学主义艺术美学。陶渊明的诗可以引导我们了解玄学主义艺术美学观的基本面貌。这里透出了玄学的气息。陶渊明没有明说,不过,我们可以回溯到魏晋思想家王弼那里,从王弼的天地虚无论中寻找玄学主义艺术美学的理论路径。老子强调天道不可言说,有为意废言、为道废言之嫌。这就是王弼所倡导的寻言观象、寻象观意,堪称王弼思想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2023-08-22
文题三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写诗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生活的过程。前两节句式、结构一致,富有节奏和韵律。可视为“我”在表明决心,思想积极向上,情真意切。......
2023-08-16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陶渊明的几首饮酒诗中我们看出了古代以酒养生的酒文化,这也是中国独特饮食文化的一个亮点。陶渊明嗜酒,他的诗文当然也不仅仅止于表现酒的养生文化。......
2023-11-02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20首,首首都寄托着陶渊明饮酒时的陶醉之感和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其中的特点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明。而陶渊明不一样,他把开怀饮酒当作是人的本性释放、心性的自然流露。在这里,陶渊明没有把酒当作逃避世间陈杂的工具,他把酒作为最忠诚的朋友和灵魂的伴侣,他的“任真”人生,无论为人还是为文,也在饮酒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诠释。首先,陶渊明在《饮酒》中毫不吝啬地表现自己对“醉”的喜欢。......
2023-11-02
对于纯诗与非纯诗的界定,沃伦首先肯定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是脱离了世俗污秽的“纯净”之存在。在《纯诗与非纯诗》一文中,沃伦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对“纯”与“不纯”进行了含义置换。沃伦举出不同主题和写作风格的诗歌来说明在不同的定义和角度上,这些诗歌都属于“纯诗”。沃伦在对所谓的“纯诗”进行分类分析之后,转向现代纯诗的定义。罗伯特·潘·沃伦:《纯诗与非纯诗》,见赵毅衡选编:《“新批评”文集》,第181页。......
2024-01-19
B.《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但字里行间却满是对“伊人”深深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失望惆怅。C.《蒹葭》中的“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思念的意中人,这个姑娘调皮可爱又神秘莫测,忽而出现在上游,忽而出现在下游,使诗人心灰意冷。《蒹葭》一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023-07-03
由于历史久远及谢灵运被杀等因素,谢灵运存世作品的数量不是很多,谢灵运在临海郡所作的诗歌,留下来的恐怕只有这一首《临海峤诗》了,其诗全称为《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其中第四章集中写到天台山。谢灵运《山居赋》也记录了他游览天台山的经历:“凌石桥之莓苔,越楢溪之萦纡。”......
2023-0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