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生民群聚而生。当人类聚生群处之时,当个体的人作为群体的一分子时,人不能不传播。上古蒙昧时代,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除了采集外还有狩猎。先民并非生来就会猎取动物,所以就有一个“教以猎”的传播活动的展开。再者,狩猎活动多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因此它要求有更严密的组织性,更频繁的人际传播。上古时代并无“政治”这个概念,但却有政治传播活动。......
2023-11-02
人类社会的传播特征,是由特定社会的性质、总体的生活风貌所决定的。上古时代社会性质及其生活特点,决定着它与后世不同的传播特征。概括而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始民主特征。在原始人群中,人们共同生产,共同分配,共同消费,过着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在这种人群里,人人平等,没有君长贵贱等级之分,没有压迫和奴役,所谓“生而不辱,予而不夺”(《淮南子·汜论训》),“机械诈伪,莫藏于心”(《淮南子·本经训》),“仁义不布而万物繁殖,赏罚不施而天下宾服”(《淮南子·淑真训》)。在这原始社会里,氏族、部落首领都注意纳言听谏、征询民意。凡属氏族部落的重大事件,如首领更换、祭祀、生产安排、媾和与战争等,均在会议上讨论解决。有些会议氏族的全体男女都可参加,各抒己见。有些重大会议则由氏族内有经验的、年纪较大的人参加。古籍对于黄帝,特别是尧舜禹在管理部落事务时的原始民主作风多所记载,由此表现了传说时代政治传播的情形。
晋人皇甫谧《高士传》记有帝尧之世“鼓腹击壤”的故事,说帝尧常到民间私访,来至一个叫康庄的地方,见一银髯飘拂的老叟于道中击壤,观者发出“大哉帝之德也”的感叹。而击壤的老叟却说:“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尧非但未因壤父没有称颂他而不悦,反以老叟能直言不讳而欣慰。为使自己能听到真话,尧当场拜壤父为师。“鼓腹击壤”的故事正表明尧所具有的民主意识。《尚书·尧典》记载了舜经常置身于民间,仍然担心自己的见闻有限,便在自己的门前设立了“告善之旌”,以纳言听谏,体现了当时政治传播的民主特性。
《尚书·大传》释四邻说:“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决计,举无过事。故《书》曰:钦四邻,此之谓也。”天子以四邻为辅佐,“中立而听政”,同样表现了决策对于民意的倚重。
《尚书·皋陶谟》记载天子纳言听谏等行为,同时写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达于上下,敬哉有土。”这意思是说,上天无心,以民为天心。民意所归,天必命之。民所恶者,天必讨之。帝王应顺民心以受天福。这种民本思想是政治传播的核心所在:君主既“受命于天”,以神道临民,而民意又是天意的表征,所以遇到国家、政治之大事,君主一方面要听取卿士庶民的意见,一方面又要通过祝巫占卜天意。政治传播行为实由天、君、民三角构架关系所决定。
2.内容的混沌性。季燕京在《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中讲到,先民传播内容的混沌性与人的混沌主体性相联系。所谓人的混沌主体性,主要是指人类的初始状态,在总体上与动物界有极大的同构性,人类自身的主体性与客体性并未分化,其意识、知识尚不健全,思维能力有限。人类这种原始状态,决定人们在信息传播中,一切内容都是经验的、直接的、表象的、日常的、乃至附会着神话宗教的色彩。“所有的事实认识统统纳入原始宗教范围内,图腾的神圣性、巫术的神秘性与经验的虚假抽象,互相渗透,淹没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崇拜和禁忌的严格规定之中,任何被认识的事物都被冠以神性、灵性,自然事物人格化,人间事物神圣化。”信息传播根本不能成为独立而客观的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如是有关先祖的事迹从直接的新闻传播过程中脱离出来,经过口头流传,附会许多神奇的表象材料,演变成为神话传说。有关尧舜禹、女娲等的大量传说莫不如此,他(她)们既是世俗中的凡人,准确地说是现实中的英雄,同时他(她)们又带有浓厚的神异色彩,像是生活于彼岸的神灵。而且,另一方面,神话传说连同图腾故事,又都与新闻传播具有亲缘关系〔10〕。如是事实的、想象的,经验的、神化的,真实的、虚假的混同合一,构成了那个时代传播内容的独特景观。
3.范围的狭隘封闭性。季燕京《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中指出:“人类从杂婚到对偶婚,从原始群到氏族部落,社会利益结构是以血缘脉络为绝对核心的,家庭行为与社会行为浑然一体,利益关系高度一体化。在这种主体形态中,所有的信息传播都循着血缘组织完成,因而所有的信息内容与传播形式都必然以巩固、强化这种血缘秩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流动范围以群落或部落为界,极度封闭”〔11〕。这种以血缘组织为核心的传播模式,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在生存的压力下,血缘关系组合的集体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绝对归属,从胞族、氏族到部落,人们恪守严格的同一性原则,几乎不存在自主性和独立性。这种混沌主体性使得所有的信息流通都处于情绪意志的极点上……这种传播机制易造成群体的一致冲动,引起大规模的非理性行为。”〔12〕我们看到,在上古传说中多部族战争的内容,这种部族战争既是为了争夺生产、生活资料,又应当与这种部族内部的传播机制相关。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血缘纽带的社会组织和神灵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群落之间的交往极其困难,新闻传播在群际间有观念上的许多障碍……不同文化氛围的群体之间难以产生平等信息沟通的需要,尤其是难以在不同图腾等意识形态的群体之间具有正常交往。在群落之间相互封闭的条件下,群际间易于出现裂隙及至仇恨,最终以暴力的方式实现沟通、融合或暂时解决矛盾。”〔13〕季燕京先生进一步指出,在这种原始传播结构中,部落首长和长老以其人格行为树立道德习俗榜样,而占据传播的主导地位。但是,部落中从事神话解说、图腾祭祀、巫术占卜的人,逐渐从一般社会成员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职权形态,由对部落重大事件的预测、裁决,从而对部落及部落成员实施非凡的舆论影响力。
4.人的整体媒介性。穴居巢处时代,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相关,人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也极为有限,文字还没有出现,其传播活动完全依赖于人的整体媒介功能,局限于极为有限的时空范围之内。这种人的整体媒介性,也即是以人的整个身体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用人体姿态(如手势)、人体器官(如声带)、人的表情等来传播信息。以上所讲到的主要传播方式与手段,都无不依赖于人的整体性。如口语传播即依赖于人体的声带器官,迁徙与婚姻传播,更以整体的人作为媒介。而图腾与岩画是早期人类传播的特殊语言,是一种“形象语”。
以人的整个身体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其中又以人的语言——口语作为最基本的传播手段。如传说,可以说是口语传播的故事化。结绳、刻符、画图等记事传播,则是口语传播的辅助与延伸。迁徙与婚姻传播,也不能不依赖于口传。上古主要传播方式与手段,最后又多归结为语言这一基础。除了人本身之外,当时人类尚缺乏独立的传播媒介。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各种劳动工具是人类精神创造的物化,人将自我移植于劳动工具之中,工具的创制及其发展、演变,同样有一个传播习学的推广过程,与人类的传播活动分不开。当某人最先拿着一种工具进行劳作时,旁人就可发现这种工具与传播工具合一,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一种必然现象,而劳动工具既具备属人性质,那么,劳动工具的本身又是人的整体媒介性的一种表现。
以人的整个身体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表明人既是信源,又是信宿,同时又是信息载体,人就是整个传播活动的本身。以人的整个身体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人体姿态、人的表情之可见距离又很有限,人的声音的可听范围也很小,这当然限制着当时人类的传播效果,它同时又与当时社会的信息需求量相一致。
5.信息传播的实用性。由于环境的恶劣,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先民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主要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展开的,是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守望,是为了生存所需的交流,也是以趋利避害为必然前提。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先民们的传播活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实用性的特点。由上古时代的传播活动的介绍可知,当时人们的传播行为主要围绕采集、狩猎、农耕等生存方式而进行,传递着生产、生活之经验,播散着氏族、部落生活的规则与意志,用以维系氏族、部落的生存与发展。正因为一切的信息传播活动都围绕着生存的需要进行,所以那时的传播少有无功利的信息,即使一些原始音乐、舞蹈等艺术传播行为,也并不是自发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行为,它们或为事而作,或以此娱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
(作者简介:秦志希,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路俊卫: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注释】
(www.chuimin.cn)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宋林飞:《社会传播学》第三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3〕班固:《白虎通疏证——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94年版。
〔4〕蔡俊生:《文明的跃升》,文汇出版社1992年版,第68~84页。
〔5〕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6〕李友谋:《中国原始社会史述》,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226页。
〔7〕田昌五、石兴邦主编:《中国原始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8〕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阎家岗》,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9〕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10〕季燕京:《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11〕季燕京:《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12〕季燕京:《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13〕季燕京:《西方新闻理论评析·自由主义理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有关新闻与传播研究辑刊 第2辑的文章
上古时代,生民群聚而生。当人类聚生群处之时,当个体的人作为群体的一分子时,人不能不传播。上古蒙昧时代,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除了采集外还有狩猎。先民并非生来就会猎取动物,所以就有一个“教以猎”的传播活动的展开。再者,狩猎活动多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因此它要求有更严密的组织性,更频繁的人际传播。上古时代并无“政治”这个概念,但却有政治传播活动。......
2023-11-02
媒体受众集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于一体,变成所谓的“大众自传播”,随时随地可发布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线性的;而新媒体则是交互性的,其提供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受众随时可以与传播者沟通交流,形成互动的传播操作环境。......
2023-10-22
新媒体这种互动的特性具有实现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新媒体自由主义的属性,促进了政治传播中政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网络自由主义作为民众冲击传统权力系统的动力促进了政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以网络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的自由主义的状况下,各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复制、传送、共享,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政治传播体系,这个体系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造成了整个社会政治价值体系的多元化。......
2023-12-07
对“新”的需求是创意传播萌芽的最好土壤。创意传播是产品打开市场增添胜利的筹码。新媒体不仅代表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也预示着交互式传播时代的到来。创意思维的注入无疑将传播引向了崭新的世界,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猎奇欲。......
2024-10-24
国家祭祀典礼往往规模盛大,天下皆知,可以说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项大型传播活动。此外在“官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也是官方普遍使用的传播手段。除了以上几项主要措施之外,封建政府还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颁布教化类法律法规等方式,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封建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国家制度的保障是封建社会有效实现核心价值观大规模传播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2023-11-02
合力传播达到的效果是“共赢”,是“互惠”。合力传播最理想的效果是两个符号都有各自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两个所指相互融合,彼此借力。奢侈品、时尚杂志与明星的结合正是成功运用合力传播的典范。......
2024-07-26
[28]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设计师的创意设计能不能被受众理解和被接受的关系。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传播中的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设计传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最终完成者;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客体,又是接受信息的主体。受众是视觉传达作品的中心,成功的设......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