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齐长城遗址保护措施及研究结果

齐长城遗址保护措施及研究结果

【摘要】:调整第Ⅲ区段周边原有的车行道及人行道至整治区域外,具体道路选址需符合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要求。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Ⅲ区段断面示意图(四)第Ⅳ区段以现状保护为主,结合考古勘探设立齐长城遗址保护区域,并在该区域内进行绿化环境整治。

(一)第Ⅰ区段

以现状保护为主,进行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对土遗址进行植被保护。

1.绿化环境整治

(1)以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12米范围为绿化整治区域(植被控制地带),此范围内梯田退耕。

(2)在整治区域边界上埋设简易界桩,明确整治范围,待总体规划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调整。

(3)在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2米范围内(核心控制区域)清除乔灌木,补足并加强草皮护坡,使其覆盖率达到85%以上,长期目标为100%。

(4)再向外扩展10米范围作为景观绿化带,在其内适当清理植被:对自然生长且景观效果较好的乔木予以保留,其他的乔木予以清除;控制灌木丛的生长密度,定期进行修剪整理,确保植被生长不会对遗址的形状和规模展示造成影响;提高草皮覆盖率,使其达到85%以上。

(5)清理墙体表层沉积的枯树枝、树皮等杂物,使边墙痕迹更加清晰。

2.道路环境整治

(1)废除04、08段截断齐长城本体的人行道路。

(2)在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2米位置设置绿化隔离带及人行步道。步道采取坡道和台阶相结合的方式,在山势较缓地带设置坡道,山势陡峭地段采用台阶过渡。步道边缘为碎石,路面以草皮覆盖,设计宽度2米。

(3)在步道靠近墙体一侧设置小型灌木绿化隔离带和排水沟,设计宽度1米。选用荆条作为隔离带主要植被,修剪控制高度为0.5米;排水沟以碎石铺底。

3.树立保护标志碑及警示牌

在01点树立保护标志碑,在04、08点树立警示牌。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Ⅰ区段断面示意图

(二)第Ⅱ区段

以现状保护为主,对墙体残损严重、存在继续塌落风险的部位进行补夯加固,对整个区段进行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

1.补夯加固墙体

(1)对断面表面进行初步清理,排查是否存在塌陷、开挖、持续塌落、水土流失等病害。

(2)检查墙体塌陷情况,对已坍毁部分进行补足,针对可能出现大面积坍塌的墙体进行加固。

(3)对边墙痕迹清晰、部分石材缺失的墙体做适当补砌。

(4)对15点位置出现的墙体断面进行补夯加固,结合新做的夯筑保护层做模拟断面展示。

(5)对石砌边墙有松动、坍塌隐患的部位进行补砌。

2.绿化环境整治

同第Ⅰ区段做法。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Ⅱ区段断面示意图

3.道路环境整治

(1)拆除13、14段墙体外侧的盘山公路水泥路面。

(2)将13段外侧被盘山公路侵蚀的山体护坡进行恢复加固,在其表面重新种植结缕草草皮。

(3)将原盘山公路改造为人行步道,步道边缘为碎石,路面以草皮覆盖,设计宽度为2米。

(4)在步道靠近墙体一侧设置绿化隔离带和排水沟,设计宽度为1.5米。

(5)在13点位置设置跨越齐长城本体的木桥,将第Ⅰ、第Ⅱ区段的人行步道联系起来。

4.树立保护标志碑及警示牌

在12、15点树立保护标志碑,13点树立保护说明碑。(www.chuimin.cn)

5.其他

拆除14点南侧位置占压的蓄水池。

(三)第Ⅲ区段

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对受农耕取土活动影响残损严重的墙体进行补夯加固,对整个区段进行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

1.补夯加固墙体

(1)现状保护墙体内侧,保留遗址本体顶部农耕土为保护层。对16点至18点段东侧塌落面墙体进行补夯加固,以现存遗址断面顶部外扩1米、底部外扩1.5—2米形成护坡,顶部补种草皮,防止水土流失。

(2)本体西侧设置展示步道,路面以草皮覆盖,设计宽度为2米。

(3)对该区段北端的齐长城墙体断面做补夯加固,进行断面展示。对17点位置位的抗战时期所遗碉堡进行现状展示。

2.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

(1)以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12米范围为绿化及道路整治区域(植被控制地带),此范围内梯田退耕。

(2)在整治区域边界上埋设简易界桩,明确整治范围,待总体规划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调整。

(3)在此范围内设置草皮护坡,加强两侧排水,避免降水对遗址的内部水分含量造成影响。

(4)调整第Ⅲ区段周边原有的车行道及人行道至整治区域外,具体道路选址需符合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要求。

3.墙体消失段落处理

通过考古调查等方式明确地表消失墙体的边界、走势,并在边界范围内植草标识,完善齐长城的整体延续性。

4.树立保护标志碑及警示牌

在17点树立保护标志碑和保护说明碑;在16点树立警示牌。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Ⅲ区段断面示意图

(四)第Ⅳ区段

以现状保护为主,结合考古勘探设立齐长城遗址保护区域,并在该区域内进行绿化环境整治。

1.设置齐长城遗址保护区域

(1)对第Ⅳ区段墙体进行考古勘探,确定遗址的残存及走向。

(2)在墙体消失段确定墙体边界,并在边界外沿1米处按照20—30米间隔埋标识桩。

(3)以考古勘探可确定遗址边界向外扩展12米为绿化环境整治区域(植被控制地带),在此范围内退耕。

(4)在整治区域边界上埋设简易界桩,明确整治范围,待总体规划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调整。

(5)以考古勘探可确定遗址边界向外扩展2米范围(核心控制区域)内植结缕草草皮,使其覆盖率至少达到85%以上,长期目标100%。

(6)再向外扩展10米范围作为景观绿化带,在其内种植小株灌木、草本植物等植被。通过控制植被种类和生长密度,使遗址范围与周边绿化范围形成视觉区分。

2.树立保护标志碑

在19点树立保护说明碑,20点树立保护标志碑。

3.其他

拆除20点位置上占压的蓄水池。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Ⅳ区段断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