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关遗址类文物病害的产生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这是文物保护领域已经形成的共识。病害的机理不同,保护时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便有差异,因此,按不同病害的形成机理对齐长城遗址的病害进行分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经现场勘察可知,失稳是墙体坍塌的必经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墙体外层块石本身强度降低、发生碎裂,减弱了对墙体内部碎石的约束。......
2023-11-02
(一)第Ⅰ区段
以现状保护为主,进行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对土遗址进行植被保护。
1.绿化环境整治
(1)以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12米范围为绿化整治区域(植被控制地带),此范围内梯田退耕。
(2)在整治区域边界上埋设简易界桩,明确整治范围,待总体规划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调整。
(3)在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2米范围内(核心控制区域)清除乔灌木,补足并加强草皮护坡,使其覆盖率达到85%以上,长期目标为100%。
(4)再向外扩展10米范围作为景观绿化带,在其内适当清理植被:对自然生长且景观效果较好的乔木予以保留,其他的乔木予以清除;控制灌木丛的生长密度,定期进行修剪整理,确保植被生长不会对遗址的形状和规模展示造成影响;提高草皮覆盖率,使其达到85%以上。
(5)清理墙体表层沉积的枯树枝、树皮等杂物,使边墙痕迹更加清晰。
2.道路环境整治
(1)废除04、08段截断齐长城本体的人行道路。
(2)在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2米位置设置绿化隔离带及人行步道。步道采取坡道和台阶相结合的方式,在山势较缓地带设置坡道,山势陡峭地段采用台阶过渡。步道边缘为碎石,路面以草皮覆盖,设计宽度2米。
(3)在步道靠近墙体一侧设置小型灌木绿化隔离带和排水沟,设计宽度1米。选用荆条作为隔离带主要植被,修剪控制高度为0.5米;排水沟以碎石铺底。
3.树立保护标志碑及警示牌
在01点树立保护标志碑,在04、08点树立警示牌。
(二)第Ⅱ区段
以现状保护为主,对墙体残损严重、存在继续塌落风险的部位进行补夯加固,对整个区段进行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
1.补夯加固墙体
(1)对断面表面进行初步清理,排查是否存在塌陷、开挖、持续塌落、水土流失等病害。
(2)检查墙体塌陷情况,对已坍毁部分进行补足,针对可能出现大面积坍塌的墙体进行加固。
(3)对边墙痕迹清晰、部分石材缺失的墙体做适当补砌。
(4)对15点位置出现的墙体断面进行补夯加固,结合新做的夯筑保护层做模拟断面展示。
(5)对石砌边墙有松动、坍塌隐患的部位进行补砌。
2.绿化环境整治
同第Ⅰ区段做法。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Ⅱ区段断面示意图
3.道路环境整治
(1)拆除13、14段墙体外侧的盘山公路水泥路面。
(2)将13段外侧被盘山公路侵蚀的山体护坡进行恢复加固,在其表面重新种植结缕草草皮。
(3)将原盘山公路改造为人行步道,步道边缘为碎石,路面以草皮覆盖,设计宽度为2米。
(4)在步道靠近墙体一侧设置绿化隔离带和排水沟,设计宽度为1.5米。
(5)在13点位置设置跨越齐长城本体的木桥,将第Ⅰ、第Ⅱ区段的人行步道联系起来。
4.树立保护标志碑及警示牌
在12、15点树立保护标志碑,13点树立保护说明碑。(www.chuimin.cn)
5.其他
拆除14点南侧位置占压的蓄水池。
(三)第Ⅲ区段
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对受农耕取土活动影响残损严重的墙体进行补夯加固,对整个区段进行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
1.补夯加固墙体
(1)现状保护墙体内侧,保留遗址本体顶部农耕土为保护层。对16点至18点段东侧塌落面墙体进行补夯加固,以现存遗址断面顶部外扩1米、底部外扩1.5—2米形成护坡,顶部补种草皮,防止水土流失。
(2)本体西侧设置展示步道,路面以草皮覆盖,设计宽度为2米。
(3)对该区段北端的齐长城墙体断面做补夯加固,进行断面展示。对17点位置位的抗战时期所遗碉堡进行现状展示。
2.绿化及道路环境整治
(1)以齐长城本体、两侧塌落带及塌落带边缘向外扩展12米范围为绿化及道路整治区域(植被控制地带),此范围内梯田退耕。
(2)在整治区域边界上埋设简易界桩,明确整治范围,待总体规划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调整。
(3)在此范围内设置草皮护坡,加强两侧排水,避免降水对遗址的内部水分含量造成影响。
(4)调整第Ⅲ区段周边原有的车行道及人行道至整治区域外,具体道路选址需符合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要求。
3.墙体消失段落处理
通过考古调查等方式明确地表消失墙体的边界、走势,并在边界范围内植草标识,完善齐长城的整体延续性。
4.树立保护标志碑及警示牌
在17点树立保护标志碑和保护说明碑;在16点树立警示牌。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Ⅲ区段断面示意图
(四)第Ⅳ区段
以现状保护为主,结合考古勘探设立齐长城遗址保护区域,并在该区域内进行绿化环境整治。
1.设置齐长城遗址保护区域
(1)对第Ⅳ区段墙体进行考古勘探,确定遗址的残存及走向。
(2)在墙体消失段确定墙体边界,并在边界外沿1米处按照20—30米间隔埋标识桩。
(3)以考古勘探可确定遗址边界向外扩展12米为绿化环境整治区域(植被控制地带),在此范围内退耕。
(4)在整治区域边界上埋设简易界桩,明确整治范围,待总体规划批准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调整。
(5)以考古勘探可确定遗址边界向外扩展2米范围(核心控制区域)内植结缕草草皮,使其覆盖率至少达到85%以上,长期目标100%。
(6)再向外扩展10米范围作为景观绿化带,在其内种植小株灌木、草本植物等植被。通过控制植被种类和生长密度,使遗址范围与周边绿化范围形成视觉区分。
2.树立保护标志碑
在19点树立保护说明碑,20点树立保护标志碑。
3.其他
拆除20点位置上占压的蓄水池。
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Ⅳ区段断面示意图
有关齐长城遗址保护与研究的文章
目前,有关遗址类文物病害的产生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这是文物保护领域已经形成的共识。病害的机理不同,保护时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便有差异,因此,按不同病害的形成机理对齐长城遗址的病害进行分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经现场勘察可知,失稳是墙体坍塌的必经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墙体外层块石本身强度降低、发生碎裂,减弱了对墙体内部碎石的约束。......
2023-11-02
齐长城墙体构筑类型可分为土墙和石墙两种,修筑过程中多根据其所在区域的修筑条件和地形地貌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按照不同构筑材料及修建工艺又可具体分为夯土墙、土砂混筑墙、干摆石墙、土石混筑墙等。第2层为扰乱层。(四)土石混筑墙土石混筑墙多集中分布于博山、淄川、临朐、安丘、诸城、青岛等丘陵地带或地势平缓区域,整体表现形式为墙芯土石混筑石墙包边。......
2023-11-02
墙体两侧塌落带草皮缺失部位水土流失2.植被生长由于植树造林活动及保护意识的缺乏等因素,齐长城遗址本体及周围存在乔灌木过度生长的现象,对遗址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和影响。齐长城本体多位于山脊之上,墙体宽大,且植被覆盖率略低于两侧护坡,因此周边村民及游人均行走于长城之上,久之形成小道。具体保护区段划分见下表;综上,齐长城沂山桲根腿东岭段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现状保存情况较差。......
2023-11-02
本次勘察主要针对齐长城五莲前长城岭至张榜沟段,对墙体保存程度的好差、折拐、消失等不同方面进行详细测绘和分析。为便于描述,顺长城走向由西向东,统一设定墙体的起点为里程起始点,标记为K0+000,并沿里程详细记录墙体的现状、病害分布及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资料。现从遗址分布、构造及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描述。(二)现存遗址形制齐长城五莲前长城岭至张榜沟段共计长度3902米,包含土石混筑墙体、石墙、地表无遗迹和山险四种类型。......
2023-11-02
(一)损害类型及成因分析通过现场勘察发现,齐长城莱芜锦阳关段墙体损害主要包括坍塌、塌落、断面、歪闪、鼓胀、垒砌围堰、后建构筑物及乔灌木生长等类型。现对方案中涉及的墙体损害类型进行对应分析说明。(二)损害统计表借鉴线型工程中的里程表述方式,如K0+010,对齐长城莱芜锦阳关段墙体出现的损害类型、损害分布范围、损害发育程度及损害发展趋势等情况,做详尽描述,见下表。......
2023-11-02
依据齐长城墙体整体保存情况,在必要部位设置保护标志碑、警示说明牌等标识,减少人为干扰的影响。编号一律设置在界桩顶部。(二)标识制安说明本设计方案对保护标志碑、说明牌、警示牌等相关标识设施的制作、安装、埋设、说明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由于山东省正在编制齐长城整体保护标识部分相关技术要求文件,本方案中这一部分内容可依据相关条例、规范及该技术文件进行相应调整。......
2023-11-02
(一)工程范围及要求1.工程范围:东门关便门及两侧长城墙体。(二)结构演算拟对修复后的东门关便门的稳定性进行验算,以保证修复后的拱券仍处于稳定状态。(四)回填保护设计为了更好地协调文物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保护长城墙体,对便门东侧墙体的坍塌缺口,不做完整补砌处理,设计保留一段缺口(长4米),对其仅做遗址回填保护,具体做法参照南关遗址回填保护设计。......
2023-11-02
展示利用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在确保齐长城遗址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向公众充分展示和解释其文化价值,促进价值认同与维护;要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的原则进行逐步展示,注重展示利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本体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整治及展示利用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