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成因分析1.自然破坏雨水冲蚀本段齐长城为土石混筑墙体,墙体夯筑程度不均一、抗水性较差,容易在降水过程中被不断冲蚀消减甚至消失。(二)现状评估齐长城穆陵关西段墙体位于人为活动频繁区,紧邻村庄,饱受人为因素破坏。由垦田拓路等原因造成的墙体切面、凹陷等病害,在雨水冲刷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继续恶化,使墙体出现掏蚀凹进、冲沟、坍塌等现象,处于失稳状态。......
2023-11-02
本次勘察主要针对齐长城五莲前长城岭至张榜沟段,对墙体保存程度的好差、折拐、消失等不同方面进行详细测绘和分析。为便于描述,顺长城走向由西向东,统一设定墙体的起点为里程起始点,标记为K0+000,并沿里程详细记录墙体的现状、病害分布及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资料。现从遗址分布、构造及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描述。
(一)现存遗址分布
齐长城五莲前长城岭至张榜沟段起点(K0+000)位于前长城岭村北山,终点(K3+902)位于张榜沟西岭,全长3902米。总体走势为由西向东转东北,其中K0+000至K0+114点间呈西南—东北走向;K0+114至K0+190点间呈南北走向,K0+190至K0+740点间呈西北—东南走向,K0+740至K0+881点间呈西南—东北走向,K0+881至K0+937点间呈东西走向,K0+937至K1+209点间呈西北—东南走向,K1+209至K1+531点间呈西南—东北走向,K1+531至K1+940点间呈西北—东南走向,K1+940至K2+827点间呈南北走向,K2+827至K3+207点间呈西北—东南走向,K3+207至K3+902点间呈西南—东北走向,略偏北。
(二)现存遗址形制
齐长城五莲前长城岭至张榜沟段共计长度3902米,包含土石混筑墙体、石墙、地表无遗迹和山险四种类型。
1.土石混筑墙体
该段墙体主要的墙体砌筑类型,现存总长2068米,共计六段,分别为K0+000至K0+224、K0+286至K0+548、K0+740至K1+325、K2+827至K3+129、K3+207至K3+902。现存墙体整体呈土垄状,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顶面残宽0.6—4.1米,底边残宽1.9—14.1米,内侧残高0.4—3.9米,外侧残高0.4—4.4米,内外边坡安全坡度为30°—60°。
土石混筑即用黄土(或砂土)和粒径为5—20厘米的石块混合夯筑,经调查,墙体夯筑的土(砂)为长城两侧附近的平地就近挖沟取土而来,墙体内大小不一的石块取自附近的基岩,多为沉积岩,充分反映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一特点。
2.石墙
现存总长398米,共两段,分别为K1+325至K1+628、K1+940至K2+035。(www.chuimin.cn)
主要分布在山顶,依据山体走势就近取材,挑选临近块石略加处理后干摆垒砌而成。墙体顶部残宽1.6—3.2米,底部塌落残宽3.7—8.5米,内侧残高0.2—1.5米,内侧残高0.4—1.6米。
3.灭失(地表无遗迹)
总长1348米,共计六段,分别为K0+224至K0+286、K0+548至K0+740、K1+628至K1+940、K2+035至K2+142、K2+230至K2+827、K3+129至K3+207。
4.山险
总长88米,共一段,为K2+142至K2+230。
具体遗址形制参见下表:
表1 现存遗址形制表
(续表)
有关齐长城遗址保护与研究的文章
(一)主要成因分析1.自然破坏雨水冲蚀本段齐长城为土石混筑墙体,墙体夯筑程度不均一、抗水性较差,容易在降水过程中被不断冲蚀消减甚至消失。(二)现状评估齐长城穆陵关西段墙体位于人为活动频繁区,紧邻村庄,饱受人为因素破坏。由垦田拓路等原因造成的墙体切面、凹陷等病害,在雨水冲刷等自然力的作用下继续恶化,使墙体出现掏蚀凹进、冲沟、坍塌等现象,处于失稳状态。......
2023-11-02
(一)损害类型及成因分析通过现场勘察发现,齐长城莱芜锦阳关段墙体损害主要包括坍塌、塌落、断面、歪闪、鼓胀、垒砌围堰、后建构筑物及乔灌木生长等类型。现对方案中涉及的墙体损害类型进行对应分析说明。(二)损害统计表借鉴线型工程中的里程表述方式,如K0+010,对齐长城莱芜锦阳关段墙体出现的损害类型、损害分布范围、损害发育程度及损害发展趋势等情况,做详尽描述,见下表。......
2023-11-02
(二)现状勘察详表图表中将各点段墙体的保存程度划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消失五个等级,等级划分均以齐长城资源调查结果依据;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破坏趋势、持续破坏四个等级,主要依据墙体保存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否可能继续发展进而影响墙体来划分。......
2023-11-02
(一)病害现状由现状勘察结果得知,在本次勘察的齐长城段落中,不同类型的墙体的主要病害不同。水冲沟主要指墙体受到雨水、人为挖掘等原因造成墙体组分破坏并被冲刷成沟的病害,本次勘察中按照形成原因不同分为拉裂冲沟和挖掘冲沟两种。凹陷多为雨水、人为取土及长期碾压造成的墙体凹陷。(二)病害成因分析齐长城五莲前长城岭至张榜沟段墙体损害的主要病害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且多为共同作用。......
2023-11-02
目前,有关遗址类文物病害的产生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这是文物保护领域已经形成的共识。病害的机理不同,保护时所采用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便有差异,因此,按不同病害的形成机理对齐长城遗址的病害进行分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经现场勘察可知,失稳是墙体坍塌的必经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墙体外层块石本身强度降低、发生碎裂,减弱了对墙体内部碎石的约束。......
2023-11-02
展示利用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在确保齐长城遗址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向公众充分展示和解释其文化价值,促进价值认同与维护;要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的原则进行逐步展示,注重展示利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本体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整治及展示利用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
2023-11-02
调整第Ⅲ区段周边原有的车行道及人行道至整治区域外,具体道路选址需符合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要求。齐长城临朐桲根腿东岭段第Ⅲ区段断面示意图(四)第Ⅳ区段以现状保护为主,结合考古勘探设立齐长城遗址保护区域,并在该区域内进行绿化环境整治。......
2023-11-02
(一)工程范围及要求1.工程范围:东门关便门及两侧长城墙体。(二)结构演算拟对修复后的东门关便门的稳定性进行验算,以保证修复后的拱券仍处于稳定状态。(四)回填保护设计为了更好地协调文物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保护长城墙体,对便门东侧墙体的坍塌缺口,不做完整补砌处理,设计保留一段缺口(长4米),对其仅做遗址回填保护,具体做法参照南关遗址回填保护设计。......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