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订的方法多采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因此说,这类标准均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如根据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的数据,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所制订的身高和体重的评价标准。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从7岁开始,一直跟踪10年对其身高或体重进行的评价。(二)体质综合评价对体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体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测试与评价指标的选择、各类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标准的制订和评价方法等诸多问题。......
2023-11-02
(一)相对柔韧性测量
1.后屈体造桥
目的:测量受试者脊柱伸展的能力。对象:6岁至大学男女生。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7,客观性为0.99。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
测量方法:首先测量受试者的脐高(脐点至足底之距),然后测试桥高,令受试者仰卧于地,两手分开与肩同宽,双掌在颈部两侧反撑,屈膝,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足同时用力,缓慢地撑起身体,头后仰,手足尽量靠近,肘、膝关节应尽可能伸直,使身体呈弓状(桥状)。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将身体撑起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至其背弓最高点为止(图7-17)。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脐高减去最大桥高值,取其差为成绩(成绩=脐高一桥高)。桥高愈接近脐高,成绩愈好。
评价标准见表7-22。
图7-17 后屈体造桥测验
图7-18 肩臂上抬测验
表7-22 体院一年级男生后屈体造桥测量评价标准
2.肩臂上抬(俯卧抬臂)
目的:测量受试者肩臂和腕部的柔韧性。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5,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一米长(直径为2厘米)的圆木棍或竹杆。
测量方法:受试者直立,两手下垂于体侧,测量其右臂长。令受试者俯卧,下颌着地,两腿伸直,双臂前伸,两手相距与肩同宽,正握木棍,然后两臂尽力上抬(可伸腕)。肘伸直,双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测试者持尺在受试者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两臂上抬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木棍下缘中点为止(图7-18)。要求测验时下颌始终着地。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右臂长减去最大上抬高度,取其差为成绩(成绩=右臂长一上抬高度)。
评价标准见表7-23。
表7-23 体院一年级男生肩臂上抬测验评价标准
3.俯卧仰体
目的:测量受试者颈和躯干的伸展能力。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0,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直腿端坐姿势,置桡度尺于两腿间,测量其坐位鼻尖高(鼻尖至地面之距)。然后,受试者俯卧于地,双手背叠于臀上,腿伸直。由一同伴按压其两大腿,受试者尽力向后仰体抬头。测试者在其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后仰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引尺上端触及鼻尖(图7-19)。要求后仰至最高点时,保持1~2秒的稳定,以便测量。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坐位鼻尖高减去最大后仰高度,取其差为成绩(成绩=坐高一后仰高度)。
评价标准见表7-24。
图7-19 俯卧仰体测验
表7-24 体院一年级男生俯卧仰体测验评价标准
4.转肩
目的:测量受试者肩部的柔韧性。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5,客观性为0.99。场地器材:2米长的皮尺。
测量方法:测量受试者肩宽。受试者直立,两手正握皮尺(左手虎口与尺的零端处对齐),两臂同时上抬,逐渐绕至体后。当两臂后绕时,若感觉所握的尺距太窄,右手可向尺的外侧滑动直至刚好能使两臂绕到体后的位置,然后再由体后绕至体前(仍然握着尺)。要求两臂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直臂、身体不得扭动,不得提足跟(图7-20)。测2~3次,记录右手虎口握尺处的读数(厘米)。用两手握距的最大值减去肩宽,取其差为成绩(成绩=握距一肩宽)。
评价标准见表7-25。
图7-20 转肩测验
表7-25 体院一年级男生转肩测验评价标准
(二)绝对柔韧性测量(www.chuimin.cn)
1.前后劈腿
目的:测量受试者两腿前后伸展的能力。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6,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前后分腿站立开始,两腿滑落成前后分腿坐姿势,两臂侧平举。测试者在其体后,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臀部下落至最低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两腿分叉处(图7-21)。要求两腿保持伸直,与躯干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下滑时不得弹振,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取最大值为成绩。
评价标准见表7-26。
2.左右劈腿
目的:测量受试者两腿左右伸展的能力。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1,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同前。
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左右分腿立姿开始,然后,两腿向左右滑落成左石分腿坐玲势,两臂侧平举(图7-22)。其余测量方法同前。
评价标准见表7-27。
图7-21 前后劈腿测验
图7-22 右左劈腿测验
表7-26 体院一年级男生前后劈腿测验评价标准
表7-27 体院一年级男生左右劈腿测验评价标准
3.坐位体前屈
目的:测量受试者髋、背弯屈以及腘肌伸展的能力。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4,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在地上画一条长50厘米的基准线,使桡度尺的38厘米处与基准线重叠。
测量方法:受试者直腿坐于地上,双足跟(赤足)置于基准线后,两脚相距15厘米。由一同伴在受试者体侧按压其双膝,令受试者上体前屈,同时向前伸臂,用两手中指端一起向前推动引尺,直至不能前移为止(图7-23)。测验时,上体不得左右摆动或前后弹振,双手不得离开引尺。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
评价标准见表7-28。
图7-23 坐位体前屈测验
表7-28 体院一年级男生坐位体前屈测验评价标准
4.转体
目的:测量身体的柔韧性。
对象:6岁至大学年龄的男女生。
测量三性:未见报道。
场地器材:如图7-24所示,在平坦地面铺一画有0°~180°度的图,系有锥形重物的约一米长木棍一根。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脚开立约30厘米,立于0°~180°度直线上,双肘屈曲于体后夹住木棍,使锥尖正对0°度,向左、右各缓慢转体两次。以转体角度为测量值。取两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测验成绩。
除以上介绍的方法外,柔韧性还可用踝关节伸展或弯曲、立位体前屈等来测验。
有关实用身体素质与评价的文章
标准制订的方法多采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因此说,这类标准均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如根据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的数据,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所制订的身高和体重的评价标准。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从7岁开始,一直跟踪10年对其身高或体重进行的评价。(二)体质综合评价对体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体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测试与评价指标的选择、各类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标准的制订和评价方法等诸多问题。......
2023-11-02
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就有关体质综合测量评价及测量规范等问题召开了研讨会,提出了基本可行的当前我国体质测量指标方案和长远、深入研究体质测量指标的方案。(一)当前基本可行的体质测量指标1.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骨盆宽。因其研究对象不同于青少年,测量的指标也有其特点。......
2023-11-02
由于对体质概念的不同理解,开展体质问题研究的目的、对象的不同,世界上各个国家在测量指标的选择上是不尽一致的。“体力诊断测验”是对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测验。日本已将对青少年《体力测定》作为中小学体育课中法定的测量内容。(二)美国少儿健康体质测量主要评价5个与健康相关的体质要素。......
2023-11-02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在人体活动和运动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关系。异类转移是指存在于各种素质之间的不同素质的转移。产生素质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3.利用素质转移原理来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首先要认清主体与客体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即直接练习的素质是实体,受到影响的素质是客体。......
2023-11-02
身体素质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应专项需要已经合理负荷的肌肉训练,充分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身体素质训练是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以及心理训练的基础。所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训练量应根据运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023-11-02
发展灵敏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发展灵敏素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等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竞技体操、武术、技巧、滑冰、滑雪、各种球类运动等项目都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有效项目;在专项练习复杂化的条件下反复练习与专项运动性质相似的动作,是发展专项灵敏素质的有效途径。发展灵敏素质的途径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等。......
2023-11-02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四)胸部柔韧性练习1.俯卧背屈伸。练习者腿部不动,积极抬上体、挺胸。下肢的柔韧性练习方法。......
2023-11-02
由此可见,最大吸氧量和有氧耐力之间紧密相连。目前,常用无氧阈速度的70%~90%作为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手段。图4-3有氧耐力的决定因素(二)练习时间有氧耐力的练习时间,一般可根据训练水平而定,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可长达2小时,但至少也要维持20分钟以上。......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