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测量内容和方法-实用身体素质与评价

测量内容和方法-实用身体素质与评价

【摘要】:另外,还可根据需要采用分段计时、雷达测速和图片分析等方法来测量或研究速度。测试者按规定发出信号。

(一)相对柔韧性测量

1.后屈体造桥

目的:测量受试者脊柱伸展的能力。对象:6岁至大学男女生。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7,客观性为0.99。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

测量方法:首先测量受试者的脐高(脐点至足底之距),然后测试桥高,令受试者仰卧于地,两手分开与肩同宽,双掌在颈部两侧反撑,屈膝,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足同时用力,缓慢地撑起身体,头后仰,手足尽量靠近,肘、膝关节应尽可能伸直,使身体呈弓状(桥状)。测试者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将身体撑起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至其背弓最高点为止(图7-17)。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脐高减去最大桥高值,取其差为成绩(成绩=脐高一桥高)。桥高愈接近脐高,成绩愈好。

评价标准见表7-22。

图7-17 后屈体造桥测验

图7-18 肩臂上抬测验

表7-22 体院一年级男生后屈体造桥测量评价标准

2.肩臂上抬(俯卧抬臂)

目的:测量受试者肩臂和腕部的柔韧性。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5,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一米长(直径为2厘米)的圆木棍或竹杆。

测量方法:受试者直立,两手下垂于体侧,测量其右臂长。令受试者俯卧,下颌着地,两腿伸直,双臂前伸,两手相距与肩同宽,正握木棍,然后两臂尽力上抬(可伸腕)。肘伸直,双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测试者持尺在受试者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两臂上抬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木棍下缘中点为止(图7-18)。要求测验时下颌始终着地。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右臂长减去最大上抬高度,取其差为成绩(成绩=右臂长一上抬高度)。

评价标准见表7-23。

表7-23 体院一年级男生肩臂上抬测验评价标准

3.俯卧仰体

目的:测量受试者颈和躯干的伸展能力。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0,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直腿端坐姿势,置桡度尺于两腿间,测量其坐位鼻尖高(鼻尖至地面之距)。然后,受试者俯卧于地,双手背叠于臀上,腿伸直。由一同伴按压其两大腿,受试者尽力向后仰体抬头。测试者在其前方,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后仰至最高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引尺上端触及鼻尖(图7-19)。要求后仰至最高点时,保持1~2秒的稳定,以便测量。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用坐位鼻尖高减去最大后仰高度,取其差为成绩(成绩=坐高一后仰高度)。

评价标准见表7-24。

图7-19 俯卧仰体测验

表7-24 体院一年级男生俯卧仰体测验评价标准

4.转肩

目的:测量受试者肩部的柔韧性。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5,客观性为0.99。场地器材:2米长的皮尺。

测量方法:测量受试者肩宽。受试者直立,两手正握皮尺(左手虎口与尺的零端处对齐),两臂同时上抬,逐渐绕至体后。当两臂后绕时,若感觉所握的尺距太窄,右手可向尺的外侧滑动直至刚好能使两臂绕到体后的位置,然后再由体后绕至体前(仍然握着尺)。要求两臂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直臂、身体不得扭动,不得提足跟(图7-20)。测2~3次,记录右手虎口握尺处的读数(厘米)。用两手握距的最大值减去肩宽,取其差为成绩(成绩=握距一肩宽)。

评价标准见表7-25。

图7-20 转肩测验

表7-25 体院一年级男生转肩测验评价标准

(二)绝对柔韧性测量(www.chuimin.cn)

1.前后劈腿

目的:测量受试者两腿前后伸展的能力。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6,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前后分腿站立开始,两腿滑落成前后分腿坐姿势,两臂侧平举。测试者在其体后,置尺的零端于地。当受试者臀部下落至最低点时,迅速上移引尺直至触及两腿分叉处(图7-21)。要求两腿保持伸直,与躯干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下滑时不得弹振,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取最大值为成绩。

评价标准见表7-26。

2.左右劈腿

目的:测量受试者两腿左右伸展的能力。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1,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同前。

测量方法:受试者由左右分腿立姿开始,然后,两腿向左右滑落成左石分腿坐玲势,两臂侧平举(图7-22)。其余测量方法同前。

评价标准见表7-27。

图7-21 前后劈腿测验

图7-22 右左劈腿测验

表7-26 体院一年级男生前后劈腿测验评价标准

表7-27 体院一年级男生左右劈腿测验评价标准

3.坐位体前屈

目的:测量受试者髋、背弯屈以及腘肌伸展的能力。

对象:同前。

测量三性:具有内容有效性,可靠性为0.94,客观性为0.99。

场地器材:地板、桡度测量尺。在地上画一条长50厘米的基准线,使桡度尺的38厘米处与基准线重叠。

测量方法:受试者直腿坐于地上,双足跟(赤足)置于基准线后,两脚相距15厘米。由一同伴在受试者体侧按压其双膝,令受试者上体前屈,同时向前伸臂,用两手中指端一起向前推动引尺,直至不能前移为止(图7-23)。测验时,上体不得左右摆动或前后弹振,双手不得离开引尺。测2~3次,记录量尺的读数(厘米)。

评价标准见表7-28。

图7-23 坐位体前屈测验

表7-28 体院一年级男生坐位体前屈测验评价标准

4.转体

目的:测量身体的柔韧性。

对象:6岁至大学年龄的男女生。

测量三性:未见报道。

场地器材:如图7-24所示,在平坦地面铺一画有0°~180°度的图,系有锥形重物的约一米长木棍一根。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脚开立约30厘米,立于0°~180°度直线上,双肘屈曲于体后夹住木棍,使锥尖正对0°度,向左、右各缓慢转体两次。以转体角度为测量值。取两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测验成绩。

除以上介绍的方法外,柔韧性还可用踝关节伸展或弯曲、立位体前屈等来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