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在人体活动和运动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关系。异类转移是指存在于各种素质之间的不同素质的转移。产生素质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3.利用素质转移原理来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首先要认清主体与客体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即直接练习的素质是实体,受到影响的素质是客体。......
2023-11-02
(一)性别
按一般规律,男子的力量通常比女子要大,这主要是由于肌肉大小的差异所致。例如,一般成年男子肌肉重量约占体重的40%~45%,而女子则占35%。科学研究证明,女子的力量平均约是男子的2/3。但并非所有肌群均成此比例。若男性力量为百分之百时,女性的前臂屈、伸肌群约为男性的55%;手指内收肌、小腿伸肌约65%;髋关节屈、伸肌、小腿屈肌、咀嚼肌约为80%。在力量训练的影响下,女子力量的增长和肌肉体积的增大都比男子要慢。因为“肌肉肥大”主要受体内睾丸酮激素的调节,正常男子这种激素比正常女子多,所以无论肌肉力量增加多少,女子的“肌肉肥大”总不如男子。
(二)年龄
力量素质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其生理机制是由肌肉发育与年龄密切相关而决定的。一般规律是10岁以前,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无论男孩或女孩力量一直缓慢而平稳地增长,而且两者区别不大。从11岁起男女孩的最大力量的差异开始显露,男孩增长稍快而女孩增长缓慢,青春期过后,力量仍在增长但其增长速率很低。女性达到最大力量约在20岁左右,男性约在25岁左右,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速率减退。
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13~17岁,13~17岁时最大力量进入快速增长的第一个高峰。这个年龄段力量的增长与体重的增长同步,而且最大力量增长快,相对力量却增长不大。这时的肌肉向长度增长比向横度增长要快,因为此时也正是身高的快速增长期。16~17岁是最大力量快速增长的第二高峰。这时肌肉向横度增长的速度加快了。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增长均很快,这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最重要时期。18~25岁,力量增长变得缓慢。此后如不坚持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将逐渐减小,然而如果坚持良好的训练,男子力量增长可达35岁左右。至于速度力量的"敏感期"还要早一些,男子在7~15岁,女子在7~13岁发展比较快,这与速度素质"敏感期"较早密切相关。
概括起来看,青少年力量的增长有如下特点:快速力量先于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先于相对力量;长度肌肉力增长先于横度肌肉力;躯干肌肉力先于四肢肌肉力。
(三)体型
多年实践证明,运动训练能影响人的体型,而体型也能影响人的运动能力。同样,体型的差异与力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践观察,体格健壮的粗壮型的人由于肌肉较发达,因此表现的力量也较大;体型匀称性的人力量次之,但这种体型的人一般比较精干,肌肉线条比较清晰,往往会具有比较好的速度力量;体型细长的人力量比较差;肥胖型的人看起来似乎最大力量应好,因为这种体型的人体重重,若从相对力量的角度看,则其力量水平就不高了,大家悉知脂肪太厚会影响肌肉的发展。(www.chuimin.cn)
不同的体型的人其力量素质客观存在的差异,是不同运动项目选材时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四)身高与体重
俗语讲"身大力不亏",说明体重重的人往往力量大,体重轻的人则力量小些。当一名运动员的体重与其最大力量的比值不变时,则体重与最大力量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体重增长,则其最大力量也随之增长。然而身高与力量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两者之间似乎必然联系不大。如果某人身高又壮实,则力量也较大;若其身高但瘦长,则力量就不会大。如果某人身矮又粗壮,则力量也不会小;若其又矮又瘦则力量会更小。所以在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中,常常把体重与身高联系起来考虑,用体重/身高指数(克/厘米)来衡量,即1厘米身高有多少体重,指数大,则力量一般也比较大。
(五)脂肪
脂肪组织聚集在内脏的四周、骨骼肌表面(肌肉与皮肤之间)和骨骼肌中,肌肉中的脂肪不仅本身不能收缩,而且在肌肉收缩时会产生摩擦,从而降低肌肉的收缩效率。同时脂肪太厚还会影响肌肉的发展。有的专家认为青少年肥胖,脂肪太厚,会影响自身的睾丸酮激素的发展。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减少肌肉内脂肪,从而提高肌肉收缩效率使力量增强。脂肪的多少与相对力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因为减少了脂肪就意味着减轻了体重,故相对力量也就得到了提高。所以,竞技体操、摔跤、举重等运动项目,都十分重视控制运动员体内脂肪的含量,以提高他们的相对力量。
(六)睾丸酮激素
据科学研究证明,睾丸酮激素水平的高低与力量的大小也有密切的关系,睾丸酮激素水平高的人往往一般力量比较大。所以有专家认为可以通过测定血液或尿中的睾丸酮水平来进行力量性项目的选材。
有关实用身体素质与评价的文章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在人体活动和运动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关系。异类转移是指存在于各种素质之间的不同素质的转移。产生素质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3.利用素质转移原理来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首先要认清主体与客体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即直接练习的素质是实体,受到影响的素质是客体。......
2023-11-02
标准制订的方法多采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因此说,这类标准均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如根据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的数据,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所制订的身高和体重的评价标准。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从7岁开始,一直跟踪10年对其身高或体重进行的评价。(二)体质综合评价对体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体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测试与评价指标的选择、各类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标准的制订和评价方法等诸多问题。......
2023-11-02
这条定义指出身体素质不仅仅是人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而且也是人体劳动和生活机能能力。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五项基本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相反,当人体生长发育完全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机能逐渐降低,从而引起各项身体素质的减退。然而,通过对各种肌肉群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身体素质自然减退的速度。......
2023-11-02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及时作出应答动作是灵敏素质的先决条件,各素质协同配合是完成应答动作的基础。所以说,灵敏素质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灵敏素质没有客观衡量标准,只有通过动作的熟练程度来显示灵敏素质的高低。灵敏素质的发展水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023-11-02
运动训练中的许多因素如负荷强度、动作速度、动作幅度、练习的组数、每组练习重复的次数、每组练习的间歇时间等训练因素都会对力量的大小和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三)以肌肉收缩形式为基础的不同训练方法以等张的离心或向心,等长、等动等不同的肌肉收缩形式为基础而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力量的大小或特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的专家研究,只要每6周进行一次力量训练,就可延缓力量的消退速度。......
2023-11-02
由此可见,最大吸氧量和有氧耐力之间紧密相连。目前,常用无氧阈速度的70%~90%作为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手段。图4-3有氧耐力的决定因素(二)练习时间有氧耐力的练习时间,一般可根据训练水平而定,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可长达2小时,但至少也要维持20分钟以上。......
2023-11-02
灵敏素质从其与专项运动关系来看,可分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一般灵敏素质是指人在各种活动中,在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合理、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它是专项灵敏素质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灵敏素质有不同的要求,球类和一些其他对抗性项目要求判断、反应、躲闪、随机应变等方面的灵敏素质。灵敏素质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因此,有经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非常重视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灵敏素质。......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