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据实地调查,景陵妃园寝马槽沟上有桥两座,中路为拱桥,东侧为平桥。本来在官方档案里,不仅使用词语要较为规范,就是其位号排名的前后,也是意味着身份的尊卑。对于这种记载上的个别差异,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以《陵寝易知》记载为准,即使用“贵常在”这个称呼。......
2023-11-02
在清朝的妃园寝中,要说是各自隐藏着的历史谜团,只有景陵妃园寝的谜团才是最名符其实的,它们或是隐藏在历史尘埃里,或是明摆在宝顶间,却都是那么传奇、也最神秘。那么,景陵妃园寝都有哪些谜团值得关注呢?
经过梳理,笔者现将景陵妃园寝的四个历史谜团一一列举如下:
谜团一:阿哥葬入妃园寝。
妃园寝,顾名思义就是埋葬皇帝妃嫔的墓地,然而在景陵妃园寝里,却还埋葬有康熙帝年仅八岁就去世的十八阿哥[2]。
十八阿哥,名允祄,生母顺懿密妃,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八月初八日。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月跟随康熙帝巡幸塞外,八月十九日,刚度过八岁生日的允祄在永安拜昂阿生病。为了抢救允祄的生命,康熙帝不仅派御医给予治疗,并于当天谕旨令在北京的三皇子允祉、四皇子胤禛迅速派其他医生前来:
谕三阿哥、四阿哥。十八阿哥腮肿甚大,故召大夫孙之定、祁佳兆。文到之日,著玛喇噶之妻、刘妈妈、外科大夫妈妈何氏等三人来,派出干练之人,其随从人等皆令乘驿,并拨人役车辆,视其所能,日夜兼程前来,若刘妈妈病未痊愈则拔。至于何氏,内太监皆知之,朕亦由此遣人往迎。为此急书颁下,勿妄张扬。
八月二十日,三皇子允祉、四皇子胤禛接到谕旨后,不敢怠慢,立刻派遣员外郎硕图库、管领那尔布选择好车良马,将谕旨中提到的三人送来,并写奏折询问允祄病情:
臣等闻阿哥腮肿甚大,心甚不安,今好与如何,伏乞皇父降旨。
八月二十二日,康熙帝接到奏折回复道:
该阿哥在朕院内善加调养,不顾一切,昼夜勤治,今已大好,全然无妨,尔等放心,犹如朕之老身复生。
康熙帝在谕旨中充满了父爱的关切,称允祄病情的好转令自己感到了有种重生再世般的高兴。八月二十九日,允祄的病情再次有所好转时,康熙帝异常高兴,并决定回北京,为了照顾允祄,每天的行程不超过二十里。因此,他给在京城的皇子谕旨中写道:
仰赖佛恩,十八阿哥今又好些,朕心神渐宽些。今将回銮,但不能远行,止走二十里以内,故寄尔知之。
然而九月初二日早晨,允祄的病情却突然加重,并发展为不可能挽回生命的状态时,无奈之下的康熙帝非常痛惜,但为了顾全大局而决定适可放弃感情上的割舍,因此他谕扈从诸大臣等:
皇太子允礽
自十八阿哥患病以来,朕冀其痊愈,昼夜疗治。今又变症,谅已无济。朕躬所系甚重,上则恐贻高年皇太后之忧;下则天下臣民,咸赖予一人,区区稚子,有何关系?朕乃割爱,即此就道,至二十里许驻跸,特谕。
虽尽全力治疗,但允祄还是于九月初四日病死。康熙帝悲痛的同时却发现,跟随自己身边的其他皇子却对失去一个小弟弟无动于衷,一点悲哀的感情都没有,这令他很是失望,尤其是皇太子允礽的表现,更是令康熙帝忍无可忍,愤怒至极,于是在允祄死的当天,康熙帝命允礽跪于地上,老泪横流作出了“拘执”废黜皇太子的决定,当时康熙帝是这么说的:
十八阿哥患病,众皆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虑。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因朕加责让伊反忿然发怒。
允祄死后不久,就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葬入了景陵妃园寝,其葬位在第三层宝顶东面第一位,但地面上不封不树,没有建宝顶、月台等附属建筑,并且葬入后没有任何祭祀。
景陵妃园寝十八阿哥墓上无封土
据《大清会典》记载:“康熙年间定,凡皇子初殇,皆备小式朱棺,祔葬于黄花山园寝,惟开墓穴平葬,不封不树。”
按照以上规定,早殇皇子墓穴不封不树,但应该埋葬在黄花山即清东陵风水墙外的西面才是,可为什么十八皇子却被葬入了风水墙内的妃园寝内呢?还有,康熙帝有十五个早殇皇子,为什么单单把十八皇子允祄葬在这座妃园寝呢?是因为当时国家建不起园寝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是因为允祄未成年,不值得单建园寝吗?也不是。如果是这个原因,为什么另外十四个早殇的皇子不葬在这座妃园寝内呢?那么,难道是因为允祄的生母顺懿密妃受宠并葬在了这座妃园寝而子随母葬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景陵妃园寝内,有许多早殇皇子的生母,她们的早殇子并没有随葬,而且允祄死的时候,其生母还健在,并且于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才晋封为密嫔,所以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那是否因为允祄特别受钟爱,康熙帝才把他葬在景陵附近的妃园寝里,以使娇儿不仅母子相聚还能常依自己的膝下吗?答案还是否定的,在康熙帝的十五个早死的皇子中,虽然康熙帝对允祄也是十分喜爱,还因他的死斥责兄长和皇太子的允礽对允衸的病死没有丝毫的哀伤,但要说康熙帝最钟爱的皇子莫过于承祜。承祜是孝诚仁皇后所生,属于嫡出,而且聪明贵重,气宇不凡,被康熙帝视为掌上明珠。当承祜死时,康熙帝悲痛万分,多日躲在寝宫里闷闷不乐。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却没有将最钟爱的承祜葬在妃园寝内,因此说,因为最喜爱允祄而将其葬入妃园寝这个理由也是不成立的。那难道是因为允祄属于庶出,不受钟爱,将其降格才葬在妃园寝吗?那就更不是了,因为在十五个早亡皇子中除承祜外,都是庶出,而且有的生母还是贵人,而这些皇子并没有被葬入妃园寝,所以说这个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作为景陵的附属陵寝,景陵妃园寝坐落在风水墙内景陵的旁边,里面的人物葬位都是严格按照身份等级排列的,其墓制规格也是按照严格的标准建造的,而且内葬人的等级标准都是关乎着陵寝风水的,因此出于这些因素,就是那些没有侍寝过康熙帝的低级侍妾,都是无资格葬入妃园寝的,就更不要说属于男性的皇子了。因此将十八皇子葬进景陵妃园寝,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十八皇子能葬入妃园寝,对其身份来说,肯定是一种无上的尊荣。
景陵妃园寝空券宝顶
还有,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未受封的皇子地宫等级很可能就是常在级别即砖池,但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谜团二:景陵妃园寝有一个空券。
据《陵寝易知》记载,在景陵妃园寝第五层东数第三个宝顶,其下面是一个空券。对于这个空券的存在原因,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这个空券曾是安葬敏妃的,是因为敏妃被雍正帝追封为皇贵妃并迁葬景陵地宫后留下的,而且这种解释也最合情合理,除了这种解释,还真找不到别的合理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解释呢?因为在《陵寝易知》中记载敏妃的葬入日期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月,既然敏妃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就葬入地宫了,那么当时除了葬入景陵妃园寝外,不可能葬在别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敏妃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月,其封号还是妃等级,死在她之前的温僖贵妃都葬在了妃园寝,而她这个只是妃封号的女人,也就只能葬在妃园寝。
可是,目前依旧有人对此解释持怀疑态度,认为景陵妃园寝的空券根本就不是敏妃使用过的,其理由有二:
(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葬入妃园寝的平妃,其宝顶在第三层西侧;康熙十年葬入的慧妃葬在第四层宝顶温僖贵妃宝顶的西面。那为什么深受康熙帝喜爱的敏妃,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葬入时其宝顶却是在温僖贵妃宝顶后面的第五层呢?
景陵妃园寝鸟瞰
(二)目前尚未发现敏妃在康熙朝葬入妃园寝的记载,也未发现档案中有迁葬敏妃的记载。(www.chuimin.cn)
至于景陵妃园寝空券产生的原因,期待能发现新的档案信息来支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支持空券是敏妃的这种说法。
谜团三:景陵妃园寝后院前半部空留着没有建宝顶。
无论是走进景陵妃园寝还是翻阅《陵寝易知》上所绘制的陵寝葬位图,都会发现景陵妃园寝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在景陵妃园寝的后院,前三层宝顶区域的中心重点地段都空着没有建宝顶。每当进入院落,由于两侧的宝顶并不妨碍目光直视,以至于眼前突显空荡荡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种情况,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预留分位原因。有人说,根据景陵妃园寝葬位分布呈现出来的前松后紧的现状,认为这是一种人为有意的安排,其用意是为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预留的分位,因为她们地位尊贵,所以雍正帝和乾隆帝为她们预留了分位。如果仅从两位皇贵妃死亡时间,以及乾隆帝单独为她们建陵来看,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因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乾隆元年来保要求将妃园寝琉璃门前移,以此扩展后院的使用面积了。从实地调查看,如果给两位皇贵妃在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空出来的地方建方城、明楼和宝顶,空出来的这三层中心部分土地,似乎又小了些。又因为乾隆帝没有同意将琉璃门前移,所以,这才单独新选地点为两位皇贵妃建园寝。可笔者对这种说法持谨慎怀疑的态度,其原因有两个:
1.如果为了预留分位而空让出来的话,难道这种想法在康熙朝时康熙帝就有先见之明已经考虑到了将来会有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两位皇贵妃葬在这里吗?因为悫惠皇贵妃的“皇贵妃”这一位号是雍正二年(1724)得到的,惇怡皇贵妃的“皇贵妃”这一位号则是乾隆八年(1743)得到的。而在康熙朝,前三层宝顶院落的中心地段就空着没有使用。在雍正朝,这三层的宝顶数量还是康熙朝那样并没有增加,其宝顶位置也没有改变。只不过到了乾隆朝,乾隆帝才在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内两侧增添五个宝顶,而第一层还是保留着康熙朝时的原样。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无论是雍正帝还是乾隆帝都认为,康熙帝的本意就是第一层只能东、西各建一个宝顶,他们对康熙帝的设计理念都是默默地遵守。
2.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康熙朝,第四层和第五已经建好了四个宝顶,其中第四层中间两个宝顶的间隔较大,第五层中间的两个宝顶间隔也较大,却均建在园寝中轴线的两侧,第四层康熙帝建好的两个宝顶之间的宝顶,其葬入者时间为乾隆八年(1743),位号是妃的顺懿密妃,得到“妃”这一位号时间是雍正二年(1724);第五层中间两个宝顶间却是空着一直没有建宝顶。于是笔者在这里试问:如果说景陵妃园寝前三层宝顶的中心部分的空留是为了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两位皇贵妃或者更为尊贵者预留分位,那么,在康熙朝,现在的顺懿密妃这个葬位是否建有宝顶?如果建有宝顶而没有葬人的话,这个分位又是为谁预留的呢?还有,如果当初康熙帝在现在顺懿密妃葬位建有宝顶,这个宝顶位置必然是园寝的中轴线,那为什么第五层宝顶没有考虑在中轴线上也建一个宝顶呢?
因为以上的疑问笔者无法找到答案,故此对预留分位这一说法,持保留意见。
景陵妃园寝康熙年间葬位示意图(绘图:徐鑫)
景陵妃园寝康熙朝、雍正朝葬位示意图(绘图:徐鑫)
(二)设计之初,就故意空留这些中心部分。景陵妃园寝共七层宝顶,其中康熙朝在六层宝顶都葬入妃嫔了,在这六层宝顶中,虽然第四层和第六层各有一个宝顶位于园寝的中轴线上,但在康熙朝没有一个妃嫔是葬在园寝中轴线上的。并且奇怪的是在康熙朝就已经明确存在的第五层宝顶,至今也没有一个是建在园寝中轴线上的。这说明了什么?笔者认为,这说明康熙帝在设计宝顶葬位时,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在园寝的中轴线上建宝顶。再根据康熙帝营建的孝东陵小宝顶的排列,是否可以认为景陵妃园寝的宝顶排列形式,其形状有些像孝东陵那些小宝顶分列为东、西两侧呢?因此笔者认为,康熙帝在初期设计景陵妃园寝宝顶的排列时考虑的方向是:前半部宝顶为东、西两侧,中间部分空出来,后半部则是分列布局。这样就可以突出第四层宝顶位置更为尊贵,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康熙朝,妃、嫔、贵人葬位能排列在前三层,而且同样是嫔,其葬位可以在第一层,也可以在第二层,只不过第一层第二位是嫔,第二层第一位是嫔;同样是妃,可以在第二层,也可以在第三层,只不过第二层第二位是妃,第三层第二位是妃。按照这种排列规律,第四层应该有贵妃,实际上也果然如此,康熙帝在第四层第一位葬入的是贵妃,而且其葬位已经在园寝中轴线的左侧。经过实地测试和档案的记载,这样的宝顶布局,有些像群臣护翼着处于园寝中心部位的宝顶,的确更能显得中间的宝顶尊贵。康熙帝考虑自己妃嫔较多,而且大多数当时都健在,为了达到这种设计目的,他故意将仅有少数入葬者的宝顶分为六层排列,并且前三层宝顶的中心部分都空出来,而后三层宝顶则都是按照先中间葬入的宝顶形式。以此暗示嗣皇帝,将来自己的妃嫔死后,即使妃园寝葬位不够用,也不能占用前三层的中间部分建宝顶。笔者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在康熙朝,景陵妃园寝的一些葬位是提前就确定哪里葬谁的而建好了宝顶。如新贵人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葬入景陵妃园寝的,她的葬位就是康熙帝亲自圈定,并特意指出,她的葬位在徐常在葬位前面,而当时徐常在还健在。据考证,雍正三年(1725)葬入景陵妃园寝的徐常在,其葬位的确在新贵人宝顶之后。由此可见,徐常在死后的葬位在生前就已经被康熙帝圈定,虽然她死在了雍正朝,雍正帝还是将她按照康熙帝的意愿葬在她生前的那个已经早就被圈定的分位,这可以说明雍正帝认识到了康熙帝对妃园寝的设计理念。又由于乾隆帝也认识到了康熙帝的这种设计理念,故此即位之初,就让人考察是否可以考虑扩展妃园寝后院面积,但当听说扩展妃园寝的代价将是前移园寝门,而前移园寝门后也只是能多增加一层宝顶,而增加的这层宝顶所能增加的宝顶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却因增加一层宝顶的缘故,不仅破坏了康熙帝设计理念的初衷,还打破了妃园寝宝顶排列次序的视觉美观,因为即使将园寝门前移,前半部中心还是必须要空着,但如果前半部四层的中心部位都空着的话,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不和谐的视错觉感——庭院深深无底洞。故此当乾隆帝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放弃了扩展妃园寝的计划。以上只是笔者根据康熙朝葬入者的宝顶位置推断,实际情况如何,尚需档案的进一步佐证。
谜团四:景陵妃园寝宝顶的排列非常混乱。
按理说,妃嫔中地位高的,应该葬在前排,并且居中,其次葬两旁或后面。可是景陵妃园寝内各妃嫔葬位的排列,并没有遵循这一规则,前三排中不仅有嫔、贵人级别的葬位,更为独特的是,前三排的中间部位留出了空地,并没有建任何宝顶。并且园寝中最为尊贵的温僖贵妃和顺懿密妃排在第四层,虽然顺懿密妃排在第四层的园寝中轴线上,但温僖贵妃却排在了她的东侧。据查,温僖贵妃死于康熙年间,并于康熙年间入葬,得到“贵妃”这一位号的时间也是在康熙朝;而顺懿密妃则是乾隆年间死和乾隆年间入葬的,得到“妃”这一位号时间则是雍正朝。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后来者“妃”却能占据更为尊贵的园寝中轴线而令“贵妃”在旁陪伴了呢?原来,这是由于她们葬入妃园寝先后顺序造成的。至于为什么在这两朝空着,有人解释说是为了给悫惠皇贵妃预留的穴位。悫惠皇贵妃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被封为贵妃,在康熙朝,这是继温僖贵妃死后仅有的第二位贵妃,其地位当时也是仅次于皇后,所以是给她留出来的位置。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悫惠皇贵妃寿命很长,活到了乾隆八年。在乾隆二年(1737),乾隆帝以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曾抚养过自己为由,为这两位皇贵妃单独建了皇贵妃园寝。于是悫惠皇贵妃在妃园寝第四排温僖贵妃宝顶与慧妃宝顶之间的位置只能空到了乾隆十年(1745),这时候恰好顺懿密妃死了,顺懿密妃又是当时还活着的康熙帝妃嫔中地位最高的,于是乾隆帝就将她葬在了这个位置。以上只是笔者分析的,具体原因尚需得到档案的支持。
对于造成景陵妃园寝妃嫔等级葬位混乱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康熙帝的妃嫔很多,她们葬入妃园寝的时间从康熙二十年(1681)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前后时间差为87年,她们生前死后身份的变化,都是造成葬位上混乱的原因。
笔者根据这些妃嫔入葬先后时间绘制图表时发现,康熙帝在安排景陵妃园寝这些妃嫔葬位时,其心态很是奇怪:康熙五十七年(1718)入葬的马贵人,葬位在第一层的第一位;康熙五十八年(1719)入葬的布贵人、新贵人和袁贵人,葬位在第五层、第六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不符合规律的排列呢?而根据实地勘测葬位绘制图,只能说明这两点事实:
1.康熙朝时的葬位显示,当时宝顶南、北层数为六层外,并且妃、嫔、贵人宝顶排列毫无规律可循。即第一层排列的是贵人、嫔;第二层排列的是嫔和妃;第三层是皇子和妃;第四层是贵妃和妃;第五层是空券(即使空券是雍正朝产生的,也不能看出有什么规律)、贵人、贵人;第六层是贵人。
2.景陵妃园寝宝顶的排列,其前半部分在康熙朝就是前三层中心部位是空出来的,并且园寝的中轴线上没有安排葬位。
因此,笔者对因康熙帝妃嫔数量较多且死亡间隔大,以及生前地位变化等原因是造成妃园寝葬位混乱的说法,不敢苟同。因为如果仅仅按照康熙朝葬入者来说,似乎混乱,但如果看雍正朝和乾隆朝葬入者身份来说,还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并且如果就妃园寝宝顶整体的排列布局来看,还是规则且分布合理的,而且在空中鸟瞰景陵妃园寝宝顶的排列效果也是非常壮观、震撼的。
(二)有人在网上以“景陵妃园寝显露天机”为题写文章,认为康熙帝在景陵妃园寝表面上葬自己的妃嫔,实际上隐藏着他心里的一些“秘密”,经过归纳,其原文所说“秘密”中心意思如下:
1.景陵妃园寝后半部的券位结构是在模仿清东陵山峦。
2.清孝陵是一个空穴。
3.顺治的消失是与近身侍卫有关。
4.康熙第十八子允衸在景陵妃园寝的地位象征顺治皇帝。
5.被秘密废黜的顺治皇帝监禁在山西晋城皇城相府。
对上文这种无聊的说法,笔者一笑置之,试问:如果康熙帝真的在这里故弄玄虚设摆迷局,其用意何在?不至于他的目的就是让后人研究他的妃园寝古墓迷踪吧?故此,笔者借用一位网友对此文的一句精妙评价:“估计写此文的人推理小说看多了。”
【注释】
[1]《清皇室四谱》,是清末民初唐邦治先生在北京清史馆供职时所编,其书内容按照帝、后妃、皇子、皇女四部分内容撰写,其生卒年月大都依据玉牒,凡有事实可征者,皆具小传。由于其内容的真实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和采用,因此此书的价值已经是研究清史必备工具书之一。
[2]阿哥,清朝皇帝对皇子的称呼。
有关康熙帝陵历史之谜的文章
而据实地调查,景陵妃园寝马槽沟上有桥两座,中路为拱桥,东侧为平桥。本来在官方档案里,不仅使用词语要较为规范,就是其位号排名的前后,也是意味着身份的尊卑。对于这种记载上的个别差异,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以《陵寝易知》记载为准,即使用“贵常在”这个称呼。......
2023-11-02
因为这两座妃园寝均建于盛世时的乾隆朝,因此它的规制未能被后世所采用,于是其规制被定性为超规制的妃园寝。这在妃园寝中是唯一的特例。而这座妃园寝的厢房则设有前廊,超越了标准规制的妃园寝。所以在一座园寝内建两座方城、明楼和宝顶,这在清朝妃园寝中是独一无二的。......
2023-11-02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景陵是清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由于建陵较早,各种档案丢失或残毁,景陵的堪舆人及选址的“风水说帖”目前并没有发现,虽然这是一个遗憾,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选址传说:康熙帝登上皇帝宝座后,派出大学士、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钦天监官员到昌瑞山顺治帝孝陵附近相度万年吉地。陵寝选址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要从宏观、总体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具体选址地点的风水。......
2023-11-02
景陵妃园寝享殿建有三间暖阁,目前享殿遗址上还有暖阁内的神龛石座三个。据实地考察,景陵妃园寝享殿面阔五间,享殿前建有月台,殿内北面建有暖阁三间,暖阁内供有神牌,享殿内及享殿后面均没有“后殿”。由于妃园寝的祭祀主要场所是享殿,因此,享殿及园寝的清扫是不能忽视的。按照这段记载,妃园寝卫生,根据不同部位,打扫卫生的责任人也不相同,其中享殿内的卫生是由......
2023-11-02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
2023-11-02
而又据一些档案记载分析,康熙帝的死不仅出乎人们的意料,也是他没想到的。首先,人们认为康熙帝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允禵执手延信,痛哭失声,反复问询有关康熙帝去世前的情形。遍查档案记载发现,皇四子胤禛对康熙帝的“病情”最为关心关注,并且行迹最为可疑。于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便成了人们最大的怀疑对象。康熙帝与胤禛的对话时间是巳刻,康熙帝死亡时间为戌刻。......
2023-11-02
所谓的人祸,就是人为的对陵寝的破坏和被盗,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地宫被盗。修复后的景陵二柱门对于景陵来说,遭受最严重的破坏并不是地面建筑,而是深在地下的地宫被盗。景陵地宫的被盗有两次。景陵地宫躲过一劫,其原因是传闻盗挖景陵时,因为地下冒出大水而被迫终止。第二次是发生在1945年12月22日,景陵地宫被盗开,随葬珍宝全部被盗走。......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