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隆恩殿的清扫是由太监负责,对此,《陵寝易知》记载:太监撢扫殿宇,每逢大小祭前一日,俱进殿撢扫一次。景陵隆恩殿天花板隆恩殿内钻金柱四根,沥粉扫金或贴金缠枝莲花和八宝图案,其余柱子均饰红漆,金砖墁地,顶棚为格井天花。隆恩殿的中暖阁前设宝座五个,宝座前设连三供案一张。景陵隆恩殿内景中暖阁内设有神龛一座。景陵隆恩殿的东暖阁沿用孝陵的方式,供奉陵图、玉碗和“祥瑞”产物。......
2023-11-02
俗话说“人分出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自古以来,人,生有贵贱,死有尊卑。那些身份高贵的人,不仅生前住豪宅、吃大餐,享尽人间的富贵,就是死后也会有牌位供祭祀,享受人间的敬仰。因此,这对于身份高贵的人来说,无论男女,都会得到相应的待遇。那些生活在皇宫中的后妃们,在她们死后也得到了与其身份相符合的皇家待遇,这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埋葬地点不同。皇后可袝葬皇帝陵,或单独建陵,皇贵妃可以从葬皇帝陵;而其他的包括贵妃以下级别的妃嫔,都可葬在妃园寝内。这足以说明身份、地位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二)祭祀级别不同。皇后不但有一年的四时大祭,其素服日(忌辰)自乾隆初年始也是大祭,其神牌不仅要升祔太庙,而且还要供奉在陵寝隆恩殿的中暖阁,与皇帝神牌供奉在一起;如果皇贵妃从葬皇帝陵,其神牌却只能供在隆恩殿的西暖阁。如果皇贵妃葬在妃园寝,其神牌供在享殿中暖阁,那些葬在妃园寝的妃嫔们,贵人及贵人以上级在祭祀有四时大祭,常在和答应只有清明和岁暮两大祭,忌辰只是小祭。
关于妃园寝的祭日执事,在《陵寝易知》上均有记载,其中小祭执事,在前文已经叙述,这里就不再重复,此处只是将《陵寝易知》中记载妃园寝大祭执事和忌辰执事的史料抄录如下:
大祭日执事:
内务府官员监视摆设膳桌,太监恭请神位,捧递香盒。供献茶酒各项祭品,茶膳房人抬请茶桌。茶桶、茶碗等项系茶房人抬请;点熄灯火,供献祭品系内务府领催差役人、八旗披甲人、礼部打果人等抬请各宝顶前月台上供献,差役人等请茶桶、茶碗进至月台前奠茶一碗;礼部打果人抬请执壶、盅、碟,内务府官员一员各奠酒三盅。
宫门外支搭凉棚。工部匠役安设桌张摆设酒樽,礼部打果人抬肉槽安于凉棚之下。
收发祭品系礼部官员收发查管。
景陵妃园寝享殿三座神龛石座
办造祭品系内务府差役人办造;膳桌系膳房人及差役人办造;奶茶系茶房人办造;羊只系膳房人监视差役人省煮。每年清明祭前一日各供佛托一座,岁暮祭日焚化,亦系石门工部造送焚化。
忌辰日执事:
贝子、公、内务府大臣轮流主祭。内务府官供献祭品,太监捧递香盒,礼部司官监礼,赞礼郎前引赞礼郎叫官、八旗章京、骁骑校、赞礼郎等抬请果桌,太监差役人等执事与大祭同。
每逢朔、望点灯,内务府官拈香。
大臣、官员班次前后,与各大陵同。
启闭门户、供献祭品、收发祭器与各大陵同。
在皇帝的妃嫔中,只有妃及妃以上位号的人有神牌,供奉在享殿暖阁内。景陵妃园寝享殿建有三间暖阁,目前享殿遗址上还有暖阁内的神龛石座三个。在《陵寝易知·神牌位次》上不仅记载有景陵妃园寝享殿神牌的供奉位次,还有死亡时间及奉安地宫时间:
中暖阁内供奉:
温僖贵妃,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薨。三十四年九月内奉安。
慧妃,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十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雍正十年九月内奉安。大王母。
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乾隆二年九月内奉安。五王、九王母。
东暖阁内供奉:(www.chuimin.cn)
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七王母。
顺懿密妃,乾隆九年四月十八日薨。十年十月内奉安。十五王、十六王母。
纯裕勤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十九年四月内奉安。十七王母。
定妃,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卯时薨。是年十月内奉安。十二王母。
西暖阁内供奉:
荣妃,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初六日薨。雍正五年十二月内奉安。三王母。
平妃,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薨。是年十月内奉安。
良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五十二年二月内奉安。八王母。
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薨。于二年九月内奉安。
通过对享殿供奉神牌位次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同样是妃级别,她们身份排名次序也不一致。例如能供奉在中暖阁的神牌,其主人身份排名自然要在东暖阁之前,东暖阁内神牌主人,其身份排名要高于西暖阁,即使在同一暖阁内,其神牌排列顺序,也是能体现出其主人尊卑关系。如惠妃、成妃、平妃三人,看其位号均为“妃”,但是就其神牌所在暖阁位置来看,惠妃地位高于成妃和平妃,成妃地位又高于平妃。又如西暖阁的荣妃、平妃、良妃和宣妃,她们四人位号均为“妃”,但是她们身份尊卑排列也是有前后的,其中康熙五十五年(1716)闰三月初六日薨、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内奉安的荣妃,排名最靠前,因此她的神牌位次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十月奉安的平妃和康熙五十二年(1713)二月奉安的良妃之前。这正如开会坐在主席台上的人,谁坐在哪个位置上,都是有一定规则的,这与其地位和身份有关,绝不是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来确定的。又同样是一个单位的副职领导,也会分为第一副职、第二副职等。
嫔、贵人、常在和答应虽无神牌,在《陵寝易知·神牌位次》记载中,被统一记载为“后殿×位”或“在后殿”。
据实地考察,景陵妃园寝享殿面阔五间,享殿前建有月台,殿内北面建有暖阁三间,暖阁内供有神牌,享殿内及享殿后面均没有“后殿”。但在《陵寝易知》上却记载有这些“后殿”主位的祭日执事情况:
各园寝后殿福晋、格格、贵人、答应、常在供献物品桌张执事:
安设香饼、斟注供酒仍系太监看管,礼部司官一员监礼,赞礼郎、大念、小念前引;叫茶、叫官捧帛、数帛;披甲人抬请肉槽安于凉棚之下,并抬请饽饽、西瓜、香瓜桌抬请膳桌进殿;内务府官员监视尚膳及膳房人供献;屠户抬请牲匣牲羊,礼部官员监视供设,内务府司员带领领催役人启闭门户,搭拆凉棚、安撤桌张,卷放雨搭,打扫月台,进、撤酒樽酒器。
既然妃园寝没有建“后殿”,为什么《陵寝易知》上还会这么写呢?
对于这个问题,经过考察和研究,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所谓“后殿”,实际上就是指的后院。
由于妃园寝的祭祀主要场所是享殿,因此,享殿及园寝的清扫是不能忽视的。在《陵寝易知》中有这样的记载:
皇贵妃园寝、妃园寝所有一切撢扫阶庭。
凡殿内系太监撢扫,殿外月台以上及花门内地面,系内务府差役人等打扫,月台以下宫门内外地面并红墙周围等处,均系礼部校尉、割草人打扫(原设割草人处割草人打扫,未设割草人之处校尉打扫)。花门内树行及仪树行内草薪系树户刈割,地面系树户打扫。仪树、山树行外草薪地面,系树户刈割打扫。仪树、山树行外,系礼部割草人打扫。
按照这段记载,妃园寝卫生,根据不同部位,打扫卫生的责任人也不相同,其中享殿内的卫生是由太监打扫的。然而,当时清东陵内并无太监,所以其本应由太监负责的卫生区域,具体是由哪个部门负责的,目前尚不知晓。
有关康熙帝陵历史之谜的文章
陵寝隆恩殿的清扫是由太监负责,对此,《陵寝易知》记载:太监撢扫殿宇,每逢大小祭前一日,俱进殿撢扫一次。景陵隆恩殿天花板隆恩殿内钻金柱四根,沥粉扫金或贴金缠枝莲花和八宝图案,其余柱子均饰红漆,金砖墁地,顶棚为格井天花。隆恩殿的中暖阁前设宝座五个,宝座前设连三供案一张。景陵隆恩殿内景中暖阁内设有神龛一座。景陵隆恩殿的东暖阁沿用孝陵的方式,供奉陵图、玉碗和“祥瑞”产物。......
2023-11-02
而据实地调查,景陵妃园寝马槽沟上有桥两座,中路为拱桥,东侧为平桥。本来在官方档案里,不仅使用词语要较为规范,就是其位号排名的前后,也是意味着身份的尊卑。对于这种记载上的个别差异,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以《陵寝易知》记载为准,即使用“贵常在”这个称呼。......
2023-11-02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所谓的人祸,就是人为的对陵寝的破坏和被盗,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地宫被盗。修复后的景陵二柱门对于景陵来说,遭受最严重的破坏并不是地面建筑,而是深在地下的地宫被盗。景陵地宫的被盗有两次。景陵地宫躲过一劫,其原因是传闻盗挖景陵时,因为地下冒出大水而被迫终止。第二次是发生在1945年12月22日,景陵地宫被盗开,随葬珍宝全部被盗走。......
2023-11-02
景陵之前的永陵、福陵、昭陵、孝陵四座清陵,或帝后同时入葬,或皇后晚于皇帝入葬。(二)景陵在丧葬制度上的两项改革。因此,景陵以前的清朝四座皇帝陵,埋葬的帝、后都是火化后安葬的骨灰罐,这种骨灰罐在官书中被称为“宝宫”。......
2023-11-02
景陵的单体建筑形式与孝陵相同,其建筑规制是仿照顺治帝的孝陵,但减少了部分建筑,却对后世清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建筑蓝本作用。景陵五孔拱桥(三)景陵的五孔拱券桥在清陵的五孔拱券桥中,其长度为106.35米,仅比孝陵五孔拱桥短1.51米,在清陵中位居第二位。景陵的五孔拱券桥其规模宏大,起拱大,曲线优美,恢宏壮观,石料精良,在清陵寝建筑中实为罕见。据考证得知,景陵的望柱和石像生是乾隆朝所补建的。这在清陵中是唯一的特例。......
2023-11-02
景陵隆恩殿焚烧后的部分废石料隆恩殿被烧毁,事态严重,责任重大。对于景陵隆恩殿的起火原因,两位朝廷大员竟查不出半点线索,这可真是一件奇事。传言二,一个作案多起的江洋大盗长期藏匿于景陵隆恩殿的天花板上,由于用殿内的蜡烛照明,不小心碰倒了蜡烛,引起了火灾。景陵圣德神功碑亭东南侧面惨状景陵的第三次大火发生在1952年,景陵圣德神功碑亭被烧。......
2023-11-02
而陵寝所立的功德神碑,其碑文则是研究帝王一生政治功绩的参考史料。然而,笔者通过对陵寝的碑文研读后发现,碑文中竟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没有记载。在孝陵的功德碑碑文中,对于追论睿亲王多尔衮之罪的事,只字未提。铲除这些乱臣贼子,是当时的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是名副其实的先帝的伟绩神功。不知为什么在彰显先帝“圣德神功”的碑文中都缄口不言,讳莫如深,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举止严重,性度恢宏。......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