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熙帝陵历史之谜:标准的演变与形成

康熙帝陵历史之谜:标准的演变与形成

【摘要】:在建筑规制上较帝、后陵明显低下,而且墓地的称呼也不同。皇帝和皇后的墓地称为“陵”,而妃嫔的墓地只能称“园寝”,不能称“陵”。因此,绿琉璃瓦是妃园寝的明显标志之一。向四周扩展面积是不可能的。经过乾隆朝和道光朝的三次改建、扩建,景陵妃园寝才形成现在的规模。这也就是泰陵妃园寝是仿照景陵妃园寝营建,但其厢房只有三间的缘故。这在清朝妃园寝中也是唯一的特例。

中华民族素有夫妻合葬的传统,但是作为皇帝,这个很简单的事情就会显得不那么简单了,因为皇帝总不能像平常百姓那样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老婆都带入自己的陵寝地宫。于是按照清制,能葬入皇帝陵地宫,长眠皇帝棺椁旁边的女人只有皇后和个别皇贵妃,贵妃及以下级别的女人,虽然活着的时候有机会与皇帝在一起吃饭、睡觉,死后却根本无资格与皇帝合葬在一起,只能另建新的陵园葬于其中,因此,在皇陵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建筑群体——妃园寝。

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不仅人活着分等级,就是死后埋葬的墓地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建筑规制上较帝、后陵明显低下,而且墓地的称呼也不同。皇帝和皇后的墓地称为“陵”,而妃嫔的墓地只能称“园寝”,不能称“陵”。建筑规格和颜色也有严格的规定,妃园寝只能用绿色琉璃瓦、布瓦,不能用黄琉璃瓦。因此,绿琉璃瓦是妃园寝的明显标志之一。

还有,妃园寝与皇后陵一样,也是建在皇帝陵旁边,属于皇帝陵的附属陵寝,它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建筑名称却有所区别。帝、后陵的大门称隆恩门,隆恩门外东、西建筑称朝房,大殿称隆恩殿,琉璃花门称陵寝门;妃园寝的则称大门、厢房、享殿、园寝门,并且妃园寝一般不建配殿、石五供和方城、明楼。

景陵妃园寝位于景陵东侧一里处,始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左右,完工于康熙二十年(1681),初称“妃衙门”,有仪树两千株。因慧妃首先葬入,故曾称“慧妃陵”,雍正五年(1727)改称景陵妃园寝。

景陵妃园寝平面示意图(绘图:徐鑫)

关于景陵妃园寝初始,《昌瑞山万年统志》上有如下的一段记载:

妃园寝在景陵东里许,康熙二十年建,称妃衙门。雍正五年尊为妃园寝。

谨按妃园寝内奉安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共四十八位,均各圈。前为园寝门三,前为飨殿五间。燎炉一,前为大门三间。缭以周垣,左右两厢各五间,东西班房各三间,前为石桥一。

《陵寝易知》也有一段记载:

景陵妃园寝一孔拱桥

景陵妃园寝大门

景陵妃园寝享殿遗址

景陵妃园寝园寝门

景陵妃园寝宝顶鸟瞰

妃园寝在景陵迤东里许。谨按妃园寝内奉安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四十八位,均各券。前为园寝门三,前为享殿五间,左燎炉一,前为大门三间。缭以朱垣,两厢各五间,东西班房各三间,前为石桥一。(www.chuimin.cn)

据实地调查,景陵妃园寝坐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一孔拱桥一座,东有一孔平便桥一座、东西厢房各五间、东西班房各三间、大门一座三间、焚帛炉一座、享殿一座五间、园寝门三座,其中中间一座门为琉璃花门,东、西两侧为便门,园寝门前为月台和踏跺,后院内是宝顶群。

这些宝顶各自为券(有一个空券),每个宝顶都建在砖石结构的月台之上,月台前建踏跺,宝顶下为地宫。宝顶为四十九个,南北分七层排列,其中葬有贵妃一位,妃十一位,嫔八位,贵人十位,常在九位,答应九位,并葬有皇子一位,皇子没有建宝顶、月台等建筑。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景陵妃园寝建成后,乾隆朝和道光朝曾扩建和改建。情况是这样的:乾隆元年(1736)四月二十三日,和硕和亲王弘昼面奏乾隆帝,称景陵妃园寝地势狭窄,要求宽展。奉旨:“陵寝事务关系甚大,尔等著洪文澜相视,将如何修理之处,内务府总管评议具奏。”内务府总管来保带着洪文澜到妃园寝相看,见妃园寝两旁及后面“俱无地局,前面又有河桥环抱。”向四周扩展面积是不可能的。于是来保建议,将琉璃花门前移接依享殿两山墙,照昭西陵式样成砌,两旁垣墙开门二座,园寝内可得地面六丈,则可解决地面狭窄难题。又因享殿太小,妃衙门现今只供牌位六座,每逢大祭之日,桌张仅堪容放。趁妃衙门修理之际,将妃衙门接添抱厦五间。再茶饭房现今亦属窄狭,接添二间,各作五间。后来的史实表明,内务府的这道奏案并没全落实,乾隆年间并没改动琉璃花门,只是在享殿前建了三间抱厦,将茶饭房接添了两间。另一件事是:景陵妃园寝工程于乾隆六年修建时,曾取用九凤朝阳山存贮的石料和砖块,并建成石劵六座、砖券十座、砖池四座。第三件事是:道光年间修整景陵妃园寝工程时,工部右侍郎“阿尔邦阿详查妃园寝享殿一座五间,业经承修大臣按照奴才奏改规制,将前接抱厦三间拆去,挑换正座前廊柱木枋桁,揭瓦头停,照旧油饰见新,并将抱厦台基改作月台,两边各接宽一丈五尺五寸”。

经过乾隆朝和道光朝的三次改建、扩建,景陵妃园寝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对于景陵妃园寝的初建规制,很可能就是现在的清西陵泰陵妃园寝那样,即东西厢房三间,东西班房三间,大门三间,享殿五间,园寝门三座,其中中门是琉璃门楼,后院是宝顶群,各宝顶都有月台和踏跺。其理由是,泰陵妃园寝始建于雍正年,完工是乾隆二年(1737)九月以后。清朝陵寝的营建,都是以前朝规制为蓝本,当初在清西陵营建泰陵时是参照孝陵和景陵,泰陵妃园寝营建也应是参照景陵妃园寝。

泰陵妃园寝厢房是参照景陵妃园寝厢房扩建前建的,因为雍正帝妃嫔相对康熙帝少了一半还多,所以办理祭品人员等相对较少,三间厢房也就够用了,所以无需扩建。这也就是泰陵妃园寝是仿照景陵妃园寝营建,但其厢房只有三间的缘故。当然,这只是分析和推断,具体情况,还需要档案文字的支持。

又经过实地调查发现,与其他妃园寝比较,景陵妃园寝具有如下三个建筑特点:

(一)在景陵妃园寝的西面不远处,建有两口水井。其他妃园寝附近,至今未发现有水井,更不要说是两口水井,景陵妃园寝的这两口水井是其他妃园寝没有的。

景陵妃园寝西南侧的古井(怀疑此井为景陵神厨库井亭)

景陵妃园寝西墙外的古井

(二)景陵妃园寝大门月台前建的是石踏跺,而并非是石礓。并且大门台基与月台之间因为落差不大,因此没有踏跺。在清朝妃园寝中,只有景陵妃园寝和景陵皇贵妃园寝是这样的。因为其他妃园寝大门月台前则是建石礓,大门台基与月台之间建有踏跺。

(三)景陵妃园寝享殿月台前建有三路踏跺,月台东、西两侧没有踏跺。这在清朝妃园寝中也是唯一的特例。因为其他妃园寝享殿月台前建有一路踏跺,月台的东、西两侧则各建有一路踏跺。

景陵妃园寝部分宝顶

景陵妃园寝是清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一座妃园寝,之前营建的悼妃园寝属于临时停灵殡官性质,而且也由于未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内,随着内葬主人的迁移而被废弃,成为历史尘埃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景陵妃园寝是现存的清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一座妃园寝,它的建筑格局是后来清朝妃园寝营建时效仿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