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其实,在历朝历代,皇帝后宫中所有的女子包括那些宫女,都是供皇帝一个人驱使享用的,根本谈不上数量的限制,但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往往在典章礼法上还是做了一些表面上的规定。
清初,清朝的后妃制度并不健全,其后妃制度是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由于没有建立后妃制度,后宫妃嫔的数量随意性很强,后妃的位号称呼也只是沿袭满族多年来的习俗,正妻称“福晋”或“大福晋”,后来称为“大妃”,妾称“侧福晋”或“小福晋”。天聪元年(1627),清太宗皇太极为了区别诸多福晋的位号,以福晋的住所方位确定福晋的位号,有中宫大福晋、西宫福晋、东宫福晋。天聪元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改“汗”称“皇帝”,改“后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并开始建立后妃制度,于七月初十日正式册立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孝端文皇后,即原先的中宫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满文老档》上称之为“中宫国君福晋”,以及东宫(关雎宫)的宸妃、西宫(麟趾宫)的贵妃、次东宫(衍庆宫)的淑妃、次西宫(永福宫)的庄妃。因此,在《清史稿》上有这样的记载:
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
这就是清朝早期的后妃制度。(www.chuimin.cn)
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的后妃制度,《清史稿》记载:
世祖定鼎,循前代旧典。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
然而在顺治朝,上述的清朝后妃制度并未得到执行,这可以在顺治帝的后妃陵寝中找到佐证。顺治帝的孝东陵中葬有皇后一人、妃七人、福晋四人、格格十七人。福晋,清早期称“福金”,到了乾隆年间改称为“福晋”。其实,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将“金”换成了“晋”而已。孝东陵的格格,指的是顺治帝的低级侍妾,因为她们并没有得到正式封号,因而被统称为“格格”。此外,还有王爷的夫人,除了有福晋、侧福晋等称呼外,也有一些低级侍妾也被称为“格格”。“格格”一词,在满族是“姑娘”的尊称,清文汇书中解释“格格”的字义是“姐姐之称,乃泛称也”,“又凡尊称女孩儿亦称之”,因此王府的女孩也统称为“格格”。还有,在雍正朝虽然也有后宫女人被称为“格格”的,并且葬入了雍正帝的泰陵妃园寝。这只能说明,清初妃嫔位号的混乱和区分尚不明确。孝东陵里葬的四个福晋也是顺治帝较低级的妾,在《清皇室四谱》中被称为“庶妃”。到了康熙年间,后妃制度才逐步健全起来,并且也有了较为规范的后妃位号。康熙朝规定:在同一时期,后宫可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
有关康熙帝陵历史之谜的文章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而陵寝所立的功德神碑,其碑文则是研究帝王一生政治功绩的参考史料。然而,笔者通过对陵寝的碑文研读后发现,碑文中竟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没有记载。在孝陵的功德碑碑文中,对于追论睿亲王多尔衮之罪的事,只字未提。铲除这些乱臣贼子,是当时的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是名副其实的先帝的伟绩神功。不知为什么在彰显先帝“圣德神功”的碑文中都缄口不言,讳莫如深,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举止严重,性度恢宏。......
2023-11-02
景陵是清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由于建陵较早,各种档案丢失或残毁,景陵的堪舆人及选址的“风水说帖”目前并没有发现,虽然这是一个遗憾,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选址传说:康熙帝登上皇帝宝座后,派出大学士、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钦天监官员到昌瑞山顺治帝孝陵附近相度万年吉地。陵寝选址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要从宏观、总体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具体选址地点的风水。......
2023-11-02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
2023-11-02
而又据一些档案记载分析,康熙帝的死不仅出乎人们的意料,也是他没想到的。首先,人们认为康熙帝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允禵执手延信,痛哭失声,反复问询有关康熙帝去世前的情形。遍查档案记载发现,皇四子胤禛对康熙帝的“病情”最为关心关注,并且行迹最为可疑。于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便成了人们最大的怀疑对象。康熙帝与胤禛的对话时间是巳刻,康熙帝死亡时间为戌刻。......
2023-11-02
在民间,人死之后,不仅要为其摆设祭品,还会为其焚烧一些他(她)生前使用及喜爱的物品,供其在阴间继续使用,谓之“烧饭”,又称“送褡裢”。第一次焚烧物品,称“小丢纸”;第二次焚烧,称“大丢纸”。惇怡皇贵妃死后,在她入葬地宫的当天,在景陵皇贵妃园寝为她举行了“大丢纸”,并将她使用过的仪仗车轿也废弃,任其自行朽烂。据统计,这些物品中,仅黄金就有六百多两。在清朝,贵人死后奉安前,也有此类仪式。......
2023-11-02
陵寝隆恩殿的清扫是由太监负责,对此,《陵寝易知》记载:太监撢扫殿宇,每逢大小祭前一日,俱进殿撢扫一次。景陵隆恩殿天花板隆恩殿内钻金柱四根,沥粉扫金或贴金缠枝莲花和八宝图案,其余柱子均饰红漆,金砖墁地,顶棚为格井天花。隆恩殿的中暖阁前设宝座五个,宝座前设连三供案一张。景陵隆恩殿内景中暖阁内设有神龛一座。景陵隆恩殿的东暖阁沿用孝陵的方式,供奉陵图、玉碗和“祥瑞”产物。......
2023-11-02
康熙帝讲完自己用心治理天下的苦心未必能为天下世人知之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提前写遗诏的原因: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据查,其死后所颁发的遗诏,除了增加了指定皇位继承人、规定了持服期限外,其内容与提前公布的内容基本相同。......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