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自古以来,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无论人的地位有多么显赫,身份又如何高贵,终究难免一死。于是聪明之人,往往在生前就会为自己留下遗嘱,将自己生前的心愿和死后事宜用文字的形式提前交代清楚,做个生前明白、死后清楚的鬼。既然帝王也是人不是神,因此也是无法逃脱大自然的法则,只不过他们写的遗嘱被称为“遗诏”。
在我国封建社会,大多数皇帝在临死前是要写遗诏的,在遗诏中,不但总结自己一生的功过,安排后事,还要确定皇位的继承人,规定丧葬礼仪等。皇帝驾崩后,颁布至全国各地以及中国附属国。遗诏一般由皇帝口授,由皇帝指定的心腹重臣代笔。实际上,当皇帝病危时再写遗诏,往往其本人或已口不能言,或神志不清,或昏迷不醒,或猝然死去,在这些情况下,只能由文臣代写遗诏。然而也正因此,这种遗诏往往不能真实地表达出先帝的意愿,甚至被反对派利用,起到宣传反对派观点、歪曲先帝真实思想的作用。如顺治帝的遗诏,一些清史专家至今都认为那是在孝庄文皇后的授意下改写的,以致使顺治帝的遗诏成了他的罪己诏。
鉴于历史教训,康熙帝不以死为忌,决心趁自己清醒之际,采取汉族文化中子孙成家立业、分家产提前写遗嘱的形式,自己提前写遗诏,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开始,他就在思想上进行了准备,平时的生活和朝政等点点滴滴,自己认真总结,随时笔记,精心收藏,十年之间,从不间断。
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康熙帝卧病在床,此时遗诏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他决定在自己清醒之时,把已写好的遗诏基本内容公之于世,让海内臣民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思想,避免将来一旦猝死,别人矫诏篡改。当月二十一日,康熙帝把众皇子、满汉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大臣召进乾清宫东暖阁,当众宣布了他准备了10年之久的遗诏。
首先,他介绍了自己最近的身体健康情况:
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
接着,康熙帝阐述了清朝入主中原最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称其原因是“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虽然当皇帝五十余年,却全是“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自古至今,在有年号的211位帝王中,他当皇帝时间最长。然而他在位虽久,却“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不痛哭流涕,豫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
康熙帝讲完自己用心治理天下的苦心未必能为天下世人知之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提前写遗诏的原因:(www.chuimin.cn)
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此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欲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
接着,他讲述自己当政五十七年中日理万机,用人行政,兢兢业业,“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劳苦”治理国家,可他并没有因此“旁诿”帝王所应担负的责任。讲到他的日常生活起居,自幼强健,巡狩节俭,戒酒色,防小人,因一次大病身体欠佳,未死之前不吐不快,为之旁征博引,评古论今。并讲明他不信祥瑞,只求实政。洋洋数千言,尽皆肺腑之语。最后他这样说道:
愿尔等大小臣工,念朕五十余年太平天子,惓惓叮咛反复之苦衷,则吾之有生考终之事毕矣。
明黄缎平金彩绣龙皇帝朝袍
并强调这些言语已经存在心里十年,如果日后他死了,要说的话也就是这些了,“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
康熙帝的这篇感人肺腑的遗诏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位久、高寿;二是勤于政事,鞠躬尽瘁;三是注重骑射,用武力统一和保卫国家;四是力戒奢华,崇尚节俭;五是不信祥瑞,讲求实政。康熙帝的自我总结和评价,基本符合实际,并无夸大和吹嘘之词。
当时间又过了五年,康熙帝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畅春园,终年69岁。据查,其死后所颁发的遗诏,除了增加了指定皇位继承人、规定了持服期限外,其内容与提前公布的内容基本相同。
有关康熙帝陵历史之谜的文章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参领海宽的女儿,入宫后被封为妃。但尽管如此,康熙帝并没有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康熙帝给她的最终封号也只是妃级别。敏妃能死后得到“皇贵妃”封号,以及从葬景陵地宫,其原因就是她的儿子是雍正帝的心腹。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康熙帝和孝恭仁皇后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敏妃即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地宫的时间是雍正元年六月二十六日。......
2023-11-02
景陵是清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由于建陵较早,各种档案丢失或残毁,景陵的堪舆人及选址的“风水说帖”目前并没有发现,虽然这是一个遗憾,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选址传说:康熙帝登上皇帝宝座后,派出大学士、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钦天监官员到昌瑞山顺治帝孝陵附近相度万年吉地。陵寝选址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要从宏观、总体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具体选址地点的风水。......
2023-11-02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
2023-11-02
而又据一些档案记载分析,康熙帝的死不仅出乎人们的意料,也是他没想到的。首先,人们认为康熙帝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允禵执手延信,痛哭失声,反复问询有关康熙帝去世前的情形。遍查档案记载发现,皇四子胤禛对康熙帝的“病情”最为关心关注,并且行迹最为可疑。于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便成了人们最大的怀疑对象。康熙帝与胤禛的对话时间是巳刻,康熙帝死亡时间为戌刻。......
2023-11-02
对于此事,民间盛传着一首诗:头戴飞禽羽,身穿走兽衣。父子不同姓,姐弟配夫妻。通过景陵皇贵妃园寝的规制可以断定,葬在这里面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她们生前绝对是非同凡响的两个重量级人物。由于这两个皇贵妃有名有姓,其生前的身份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因此说这两个皇贵妃既不是亲姐妹,也不是传说中康熙帝的两个姐姐,她们只是康熙帝的两个皇贵妃,两妃之死相距二十五年。......
2023-11-02
而陵寝所立的功德神碑,其碑文则是研究帝王一生政治功绩的参考史料。然而,笔者通过对陵寝的碑文研读后发现,碑文中竟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没有记载。在孝陵的功德碑碑文中,对于追论睿亲王多尔衮之罪的事,只字未提。铲除这些乱臣贼子,是当时的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是名副其实的先帝的伟绩神功。不知为什么在彰显先帝“圣德神功”的碑文中都缄口不言,讳莫如深,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举止严重,性度恢宏。......
2023-11-02
“玄烨”,有着特殊的含义。难能可贵的是,汤若望并没有因顺治帝的恩宠而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小心谨慎地供职,严格恪守君臣之道。汤若望居住的北京南堂旧影原来,皇三子玄烨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顺治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的封号,加俸一级。“玄烨”者,乃祝愿洋“玛法”所传学问辉煌光大之意。因此,由康熙帝的这个“玄烨”名字可以知道,顺治帝给皇三子取这个名字,其内心的期望是多么的高。......
2023-11-02
在民间,人死之后,不仅要为其摆设祭品,还会为其焚烧一些他(她)生前使用及喜爱的物品,供其在阴间继续使用,谓之“烧饭”,又称“送褡裢”。第一次焚烧物品,称“小丢纸”;第二次焚烧,称“大丢纸”。惇怡皇贵妃死后,在她入葬地宫的当天,在景陵皇贵妃园寝为她举行了“大丢纸”,并将她使用过的仪仗车轿也废弃,任其自行朽烂。据统计,这些物品中,仅黄金就有六百多两。在清朝,贵人死后奉安前,也有此类仪式。......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