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晋文公的召见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晋文公的召见

【摘要】:原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①,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原文子贡问曰:“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俭。与其俱失矣,二者孰贤?”

原 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

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

注 释

①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实召天子:指实际上是召请天子。王肃注释云:“晋文公会诸侯于温,召襄王且使狩于河阳,因使诸侯朝。”

②训:典式,法则。

译 文

子贡向孔子问道:“晋文公在温地举行会盟,实际上是召请天子,而让诸侯来朝见他。老师您写《春秋》时记载:‘天子在河阳狩猎。’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凭借臣子的身份去召请君主,这不能作为法则,所以我这样写,就是要写成晋文公率领诸侯去朝见天子。”

原 文

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

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乎?”

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

注 释

①桓魋(tuí):又称向魋。春秋时期宋国司马。石椁:指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②病:疲惫,困乏。

③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④靡:浪费,奢侈。

⑤愈:较好。

⑥豫:通“预”,预先,事先。

⑦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⑧卜葬:指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

译 文

孔子在宋国,看见桓魋为自己做石椁,三年也没有完成,工匠都很忧虑。孔子神色严肃地说:“像这样奢侈啊。死了不如快点朽烂的好。”

冉有在边上侍奉,说:“《礼》书上说,凶事不能事先预料到,这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说:“人死后再议定谥号,谥号确定后再占卜选择下葬的时间地点,安葬完毕后再建立宗庙,这都是臣子要做的事情,不是事先就做好的,何况还是自己去做呢!”

原 文

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

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

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

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

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

注 释

①复:指恢复官职。

②若是其货也:指像这样使用财物行贿。

③骤如:指马上去。

译 文

南宫敬叔因为富裕得罪了鲁定公,出逃到卫国。卫侯请鲁定公恢复南宫敬叔的官职。南宫敬叔就载着他的宝物朝见鲁定公。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像这样使用财物行贿,丢了官职还不如早些贫困的好。”

子游在边上服侍,问:“请问为什么这样说?”

孔子说:“富裕却不喜好礼仪,就会遭殃。南宫敬叔因为富裕而失去官职,但还不知道改正,我怕他将来有祸患啊。”

南宫敬叔听到孔子的话,马上去见孔子,之后就遵循礼制,把财物施舍给众人。

原 文

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

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注 释

①驽马:指劣马。

②驰道:指皇帝的专用车道。

③悬: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这里指奏乐。

④下牲:指祭祀或敬神用的等级较低的牲畜。

译 文

孔子在齐国,齐国大旱,春季出现了饥荒。齐景公向孔子问道:“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灾年就要乘坐劣马出门,不要兴起劳役,不要修整驰道,君主祈祷时要用币和玉,祭祀时不奏乐,用下一等的牺牲。这是贤明的君主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挽救百姓的礼制啊。”

原 文

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康子出见之。言终,孔子退。

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

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注 释

①康子:即季孙肥,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

②大故:指重大变故,父母丧事

③致齐:指古代在举行祭祀前清心洁身的礼式。齐:通“斋”。

译 文(www.chuimin.cn)

孔子去拜见季氏,季康子白天在内室睡觉,孔子探问他的病情,季康子就出来接见孔子。话说完后,孔子就退出去了。

子贡问道:“季孙氏没有生病,但您却探问他的病情,这符合礼制吗?”

孔子说:“根据礼制,君子没有重大变故,就不会睡在外室。不是祭祀前斋戒,不是生病,就不会白天待在内室。因此,晚上处在外室,即使去吊问,也是可以的;白天处在内室,即使探问病情,也是可以的。”

原 文

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

子贡曰:“敢问何也?”

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吾为有司,故拜之。”

注 释

①厩:马房。焚:火烧起来。

②之:到,往。

③士一:指对士人拜谢一次。

④大夫再:指对大夫拜谢两次。

⑤吊:慰问丧家或者遭遇不幸者。

⑥有司:此指主管的官员。司:旧时官署的名称。

译 文

孔子担任大司寇时,国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后来到失火的地方。乡亲们有来慰问灾情的,孔子就都拜谢。对士人拜谢一次,对大夫拜谢两次。子贡问:“请问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他们过来,也是慰问的礼节。我作为主管官员,所以要拜谢。”

原 文

子贡问曰:“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俭。与其俱失矣,二者孰贤?”

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掩豆,一狐裘三十年。贤大夫也,而难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逼上。”

注 释

①镂簋(guǐ):指刻有花纹的食器。朱纮:指冠冕上的红色系带。

②旅树:指面对门道立屏。反坫(diàn):指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在坫上,这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③山节藻棁(zhuō):指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

④豚肩:指猪腿。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

⑤上不僭下,下不逼上:《礼记·杂记下》中此句为“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当是。指不僭越君主,不刻薄下属。

译 文

子贡问道:“管仲的缺点在于太奢侈,晏子的缺点在于太节俭。这两个人都有缺点,谁更贤德呢?”

孔子说:“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器和朱红色的帽带,在门前树立屏障,设置放回酒杯的土台,庙宇中有刻成山行的斗拱和画有藻文的梁柱。他是个贤德的大夫,但很难做他的君上。晏平仲祭祀先祖时只用一节不能掩盖豆器的猪腿,一件狐皮衣穿三十年。他是个贤德的大夫,但很难做他的下属。君子应该不僭越君主,不刻薄下属。”

原 文

冉求曰:“臧文仲知鲁国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亡,可谓知礼者矣?”

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忌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妇之所祭,盛于瓮,尊于瓶,非所祭也。故曰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注 释

①臧文仲:姬姓,臧氏,名辰,谥文,故死后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世袭司寇,历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执礼以护公室。知:主管。

②夏父弗忌:鲁国主持礼仪的官。逆祀:指违反上下位次的祭祀。

③燔柴:指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

④尊于瓶:指酒盛在瓶里。尊:通“樽”。

译 文

冉求说:“臧文仲主持鲁国政事时,制定的法度流传下来,到今天还在使用,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礼制吗?”

孔子说:“从前的臧文仲哪里懂得礼制呢?夏父弗忌祭祀时违反上下位次,他没有阻止;在灶台上举行祭天仪式,他也没有制止。灶神,是年老妇人所祭祀的,祭祀时把祭品放在瓮里,酒盛在瓶里,焚烧木柴来祭祀是不对的。所以说礼制,就像是人的身体,身体不完备,就称作不完整的人,礼仪做得不合适,就像身体不完备一样。”

原 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臧武仲率师与邾人战于狐鲐,遇,败焉。师人多丧而无罚,古之道然与?”

孔子曰:“凡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国,邑危则亡之,古之道也。其君在焉者,有诏则无讨。”

注 释

①臧武仲:即臧孙纥(hé),又称臧孙、臧纥,谥武,臧文仲之孙。春秋时鲁国大夫。狐鲐(tái):地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②有诏则无讨:指有赦免的诏书就不能讨伐了。王肃注释云:“诏,君之教也。有君教,则臣无讨。”

译 文

子路向孔子问道:“臧武仲率领军队在狐鲐与邾国交战,遇到邾国军队就失败了。士兵死了很多人,但臧武仲却没有受到惩罚,古代的制度是这样的吗?”

孔子说:“凡是指挥军队作战,失败了,将领就要自杀谢罪;管理国家都城,城邑陷入危险的境地,管理者就要被流放,这是古代的制度。如果君主在,有了赦免的诏书就不能讨伐了。”

原 文

晋将伐宋,使人觇之。宋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哭之哀。觇之反,言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咸悦,宋殆未可伐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子罕有焉。虽非晋国,其天下孰能当之!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悦其爱者,弗可敌也。’”

注 释

①觇(chān):偷偷地察看。

②阳门之介夫:指守卫城门的一个士兵。

③司城子罕: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春秋时期宋国贤臣。在宋平公时任司城,位列六卿。

④“凡民有丧”两句:出自《诗经·邶风·谷风》。匍匐:竭力,尽力。

译 文

晋国将要讨伐宋国,派人去刺探敌情。宋国守卫城门的一个士兵死了,司城子罕哭得很伤心。刺探情况的人回到晋国,对晋侯说:“宋国守卫城门的一个士兵死了,而司城子罕哭得很伤心。百姓们都很感动,宋国大概还不能讨伐。”

孔子听到后说:“好啊!刺探敌情的人善于观察宋国啊!《诗经》上说:‘凡是百姓有丧亡,就要尽力去救援。’子罕有这种品质。即使不是晋国,天下谁能与宋国为敌呢!因此周任有句话说:‘百姓爱戴爱护他们的人,这样的人不能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