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家语:卫将军文子立庙先君,子羔拜见孔子

孔子家语:卫将军文子立庙先君,子羔拜见孔子

【摘要】:原文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①,使子羔②访于孔子。

原 文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使子羔访于孔子

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

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太祖近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焉,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曰祖考庙,享尝乃止。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庙而三,曰皇考庙,享尝乃止。士立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合而享尝乃止。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谓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应为太祖者,则其庙不毁。不及太祖,虽在禘郊,其庙则毁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注 释

①文子:卫国将军,名弥牢。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②子羔: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孔子弟子。

③近庙:古时称高祖以下祖先的宗庙。

④远庙:指远祖的宗庙。

⑤二祧(tiāo):指高祖及父母祖。王肃注释云:“二祧者,高祖及父母祖是也。”

⑥享尝:指四时的祭祀

⑦祖考:指祖先,始祖。

⑧皇考:对已故曾祖的敬称。

⑨王考:对已故祖父的敬称。

⑩有虞:古部落名,首领为舜。

译 文(www.chuimin.cn)

卫国将军文子将要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先代君王的庙宇,派遣子羔去拜访孔子询问有关的礼仪。

孔子说:“公家的庙宇设置在私人的封地上,这不是古代礼制谈论到的,我不知道。”

子羔问:“我冒昧地询问您建造庙宇的尊卑上下的礼制,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天下有了君王后,分封土地,建立国家,设置祖宗庙宇,于是就有亲与疏、贵与贱、多与少的区别。因此天子设立七座庙宇,三座昭庙、三座穆庙,连同太祖庙总共是七座。太祖庙是最近的庙宇,每月都要祭祀。远祖的庙宇叫作祧,有两座祧庙,只要四季祭祀。诸侯设立五座庙宇,两座昭庙、两座穆庙,连同太祖庙总共是五座,叫作祖考庙,只要四季祭祀。大夫设立三座庙宇,一座昭庙、一座穆庙,连同太祖庙总共是三座,叫作皇考庙,只要四季祭祀。士设立一座庙宇,叫作考庙,没有祖庙,父亲与祖先合祭,只要四季祭祀。平民没有庙宇,四季在家中祭祀。这从有虞到周代都没有改变。凡是四代的帝王称作郊祭的,都祭祀先祖来配祭上天。称作禘祭的,都是五年一次的大祭中会涉及到的。地位为太祖的,那他的庙宇不能损毁。地位不及太祖的,即使在禘祭、郊祭中受到配祭,他的庙宇也能损毁。古代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叫作祖宗,他们的庙宇都不能损毁。”

原 文

子羔问曰:“祭典云:‘昔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

孔子曰:“善,如汝所问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它祖宗者,功德不殊,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憩。’周人之于召公也,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注 释

①祭典:指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

②其庙可也:指他们的庙宇不被毁坏是可以的。

③不殊:指没有区别,一样。

④“蔽芾甘棠”三句: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指幼小的甘棠树。蔽芾:形容幼小的样子。甘棠:木名。即棠梨。翦:通“剪”。召伯所憩:指那是召伯休息过的地方。召伯:姬奭,又称召公、召伯,西周宗室、大臣。深受百姓爱戴。憩:休息。

⑤犹:尚且。

译 文

子羔问道:“记载祭祀的法典上说:‘从前有虞氏把颛顼当作祖而把尧当作宗,夏后氏也把颛顼当作祖而把禹当作宗,殷商把契当作祖而把汤当作宗,周代把文王当作祖而把武王当作宗。’这四祖四宗,有的是时代不同,有的是祖先有功德,他们的庙宇不被毁坏是可以的。像有虞氏把尧当作宗,夏后氏把颛顼当作祖,都是不同时代有功德的人,他们的庙宇也可以长久存在吗?”

孔子说:“是的,就像你所问的那样。如殷代、周代的祖宗,他们的庙宇可以不被毁坏,其他的祖宗,功德与他们祖先相同,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也无疑是不能损毁的了。《诗经》上说:‘这幼小的甘棠树,不要折断它的枝叶,那是召伯休息过的地方。’周代人对于召公,爱戴他的为人,尚且敬重他所休息过的树,何况是有功德的祖宗呢,可以不尊奉他们的庙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