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很高兴,请求把廪丘作为供养他的食邑。孔子推辞没有接受。原文孔子在齐,舍于外馆①,景公造②焉。今本《诗经》中不载。孔子高徒,以孝闻名,与颜回并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三年守丧期满后,去拜见孔子。......
2023-11-02
原 文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①,使子羔②访于孔子。
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
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太祖近庙③,皆月祭之。远庙④为祧,有二祧⑤焉,享尝⑥乃止。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曰祖考⑦庙,享尝乃止。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庙而三,曰皇考⑧庙,享尝乃止。士立一庙,曰考庙,王考⑨无庙,合而享尝乃止。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此自有虞⑩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谓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应为太祖者,则其庙不毁。不及太祖,虽在禘郊,其庙则毁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注 释
①文子:卫国将军,名弥牢。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②子羔: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孔子弟子。
③近庙:古时称高祖以下祖先的宗庙。
④远庙:指远祖的宗庙。
⑤二祧(tiāo):指高祖及父母祖。王肃注释云:“二祧者,高祖及父母祖是也。”
⑥享尝:指四时的祭祀。
⑦祖考:指祖先,始祖。
⑧皇考:对已故曾祖的敬称。
⑨王考:对已故祖父的敬称。
⑩有虞:古部落名,首领为舜。
译 文(www.chuimin.cn)
卫国将军文子将要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先代君王的庙宇,派遣子羔去拜访孔子询问有关的礼仪。
孔子说:“公家的庙宇设置在私人的封地上,这不是古代礼制谈论到的,我不知道。”
子羔问:“我冒昧地询问您建造庙宇的尊卑上下的礼制,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天下有了君王后,分封土地,建立国家,设置祖宗庙宇,于是就有亲与疏、贵与贱、多与少的区别。因此天子设立七座庙宇,三座昭庙、三座穆庙,连同太祖庙总共是七座。太祖庙是最近的庙宇,每月都要祭祀。远祖的庙宇叫作祧,有两座祧庙,只要四季祭祀。诸侯设立五座庙宇,两座昭庙、两座穆庙,连同太祖庙总共是五座,叫作祖考庙,只要四季祭祀。大夫设立三座庙宇,一座昭庙、一座穆庙,连同太祖庙总共是三座,叫作皇考庙,只要四季祭祀。士设立一座庙宇,叫作考庙,没有祖庙,父亲与祖先合祭,只要四季祭祀。平民没有庙宇,四季在家中祭祀。这从有虞到周代都没有改变。凡是四代的帝王称作郊祭的,都祭祀先祖来配祭上天。称作禘祭的,都是五年一次的大祭中会涉及到的。地位为太祖的,那他的庙宇不能损毁。地位不及太祖的,即使在禘祭、郊祭中受到配祭,他的庙宇也能损毁。古代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叫作祖宗,他们的庙宇都不能损毁。”
原 文
子羔问曰:“祭典①云:‘昔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②。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
孔子曰:“善,如汝所问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它祖宗者,功德不殊③,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憩④。’周人之于召公也,爱其人,犹⑤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注 释
①祭典:指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
②其庙可也:指他们的庙宇不被毁坏是可以的。
③不殊:指没有区别,一样。
④“蔽芾甘棠”三句: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指幼小的甘棠树。蔽芾:形容幼小的样子。甘棠:木名。即棠梨。翦:通“剪”。召伯所憩:指那是召伯休息过的地方。召伯:姬奭,又称召公、召伯,西周宗室、大臣。深受百姓爱戴。憩:休息。
⑤犹:尚且。
译 文
子羔问道:“记载祭祀的法典上说:‘从前有虞氏把颛顼当作祖而把尧当作宗,夏后氏也把颛顼当作祖而把禹当作宗,殷商把契当作祖而把汤当作宗,周代把文王当作祖而把武王当作宗。’这四祖四宗,有的是时代不同,有的是祖先有功德,他们的庙宇不被毁坏是可以的。像有虞氏把尧当作宗,夏后氏把颛顼当作祖,都是不同时代有功德的人,他们的庙宇也可以长久存在吗?”
孔子说:“是的,就像你所问的那样。如殷代、周代的祖宗,他们的庙宇可以不被毁坏,其他的祖宗,功德与他们祖先相同,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也无疑是不能损毁的了。《诗经》上说:‘这幼小的甘棠树,不要折断它的枝叶,那是召伯休息过的地方。’周代人对于召公,爱戴他的为人,尚且敬重他所休息过的树,何况是有功德的祖宗呢,可以不尊奉他们的庙宇吗!”
有关孔子家语的文章
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很高兴,请求把廪丘作为供养他的食邑。孔子推辞没有接受。原文孔子在齐,舍于外馆①,景公造②焉。今本《诗经》中不载。孔子高徒,以孝闻名,与颜回并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三年守丧期满后,去拜见孔子。......
2023-11-02
本篇即记载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而不断精进的事,所以能纠正子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错误,能在同宾牟贾论《武》乐时发挥创见,阐发音乐的教化功能。故本篇以“辩乐解”名篇。在早期儒家政治哲学架构中,礼、乐、刑、政一体不分。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是主礼乐合治、“周道四达,礼乐交通”的。注释1师襄子:春秋时鲁国乐官,一说是卫国乐官。......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子张如何做官问题的回答,因开篇即有“子张问入官于孔子”,故以“入官”名篇。本篇谈到孔子主张的“身安誉至而政从”之道,为官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选贤任能,重民爱民,取信于民,务必除去“忿数”“距谏”“慢易”“怠惰”“奢侈”“专独”六弊。子张问入官1于孔子。......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礼仪规范的评论,“曲礼”即礼之细目,因本篇首章孔子回答子贡就礼仪细节方面的问题,故以“曲礼子贡问”名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1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2’,何也?”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1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2023-11-01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均为孟僖子的儿子。译文南宫说、仲孙何忌为父亲服丧期满时,鲁昭公正逃亡在外,没来得及任命他们。鲁定公即位后,才任命他们。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五任国君。译文卫国的孙文子得罪了卫献公,居住在戚地。孙文子于是终身不再听琴瑟。......
2023-11-02
导读本篇中,针对鲁哀公之问,孔子论述性和命、生和死的关系,对于“命”的本原作了解读,故以“本命解”名篇。孔子的天命观,以天道为形上根据。他的“命者,性之始也”的思想,可与新出楚简《性自命出》所载之“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相互印证。......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述了孔子针对子贡的发问,辩察“政之所欲”,故以“辩政”名篇。由开头的“子贡问”章可以看出,孔子回答问题“各因其事”,齐君、鲁君、叶公均为“问政”,孔子对病发药,答以崇尚节俭、以民为本,知晓臣下、君臣同欲,悦近来远、天下大同,等等。2子西:楚国执政官,楚平王庶长子。......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