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何好乐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何好乐

【摘要】: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子路再拜,敬而受教。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拜了两拜,恭敬地接受教诲。译文子路将要出行,向孔子辞别。原文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①,康子不悦。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高兴。

原 文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子路曰:“学岂益哉也?”

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敬而受教。

注 释

①好乐:指喜好,嗜好。

②徒:只。

③教友:指能够提供意见教诲的朋友。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⑤绳:木工用的墨线。

⑥受学重问:指接受知识,重视学问。

⑦恶士:指厌恶读书人。

⑧揉:使木弯曲或伸直。

⑨达于犀革:指射穿犀牛皮。

⑩括:箭的末端。

⑪镞(zú):箭头。砺:磨。

译 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说:“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我喜好长剑。”

孔子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只是说凭你的能力,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

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

孔子说:“君主没有劝谏的臣子就会失去公正,士人没有教诲他的朋友就听不到善意的批评。驾驭奔跑的马不能放开马鞭,拿着拉开的弓不能再用檠去矫正。木材用墨绳测量就能笔直,人接受别人的劝谏就能成为圣人。接受知识,重视学问,还有谁会不顺利成功呢?诋毁仁人,厌恶读书人,一定会接近刑罚。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长着竹子,不用矫正自然是直的。砍来做成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从这里说来,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孔子说:“做好箭括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入得不是更深吗?”

子路拜了两拜,恭敬地接受教诲。

原 文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

子路曰:“请以言。”

孔子曰:“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已。”

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

孔子曰:“汝所问苞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其礼也。”

注 释

①不强不达:指不坚持努力就达不到目的。强:指强力,坚持努力。

②复:履行,实践。

③亲交取亲:指取得新结交朋友的信任。亲交:指新结交的朋友。

④言寡可行:指话说得少但事情能够实行。

⑤苞:通“包”,包裹,包含。

译 文

子路将要出行,向孔子辞别。孔子说:“我送给你车呢,还是送给你忠告?”

子路说:“请您说些忠告吧。”

孔子说:“不坚持努力就达不到目的,不劳动就没有功绩,不忠诚就没有亲近的人,不诚信就没有人再相信你,不恭敬就失去礼仪,谨慎地做到这五个方面就好了。”

子路说:“我将终身奉行。请问取得新结交朋友的信任应该怎么做?话说得少但事情能够实行应该怎么做?一直作为善良的人而不受别人侵犯应该怎么做?”

孔子说:“你所问的已经包含在前面所说的五个方面中了。要取得新结交朋友的信任,就要做到忠诚;话说得少但事情能够实行,就要做到诚信;一直作为善良的人而不受别人侵犯,就要做到守礼。”

原 文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

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

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

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

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

注 释

①季康子:即季孙肥,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

②进:规劝。

③常:通“尝”,曾经。

④弗动:指不主动去求取。

⑤屈节:指降低身份,对人谦卑。

⑥相陵:亦作“相凌”,指相互侵扰。相暴:指互相欺凌。

⑦有司:指主管官员。

⑧违:相距,距离。

⑨蟪蛄:即知了。

⑩政事莫如应之:指处理政事要谨慎地听取意见,然后去实行。

译 文

孔子担任鲁国司寇,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高兴。孔子又去拜见他。

宰予进言规劝说:“从前我曾听老师说过:‘王公贵族不聘请我,我就不主动去找他们。’现在老师您做司寇的时间很短,却多次降低身份去找季康子,不能不去吗?”

孔子说:“是这样的,鲁国凭借人多去欺凌人少、用兵欺压别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但主管官员却不去治理,就将出现混乱了。如果能聘请我,让我治理这件事,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呢?”

鲁国人听到这些话,说:“圣人就要来治理鲁国了,为什么不自己先远离刑罚?”从此以后,国内没有互相争斗的人。

孔子对宰予说:“距离山十里远,蟪蛄的声音仍然就像在耳边,所以处理政事要谨慎地听取意见,然后去实行。”

原 文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

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

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篾。

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www.chuimin.cn)

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注 释

①孔篾:孔忠,字子篾。孔子的侄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②王事若龙:指政事一件接着一件。龙:疑为“袭”,前后相因。

(zhān)粥:指稀饭。这里指微薄的礼物。

④吊死问疾:指吊唁死者、慰问病人。

⑤阙:通“缺”,空缺,缺少。

⑥诵:背诵学习。

⑦被:通“披”,覆盖。

⑧兼:同,连同。

⑨笃:深厚。

译 文

孔子兄长的儿子叫孔篾,与宓子贱一起做官。孔子去看孔蔑,问他说:“自从你做官,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孔蔑回答说:“没有得到什么,失去的东西有三件:政事一件接着一件,学过的知识哪里有时间温习?这样学习了却不明白啊;俸禄太少,不能给亲戚一些微薄的礼物,这样骨肉之间就更加疏远了;公事大多很急迫,不能去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样朋友之间的道义就缺失了。我说的失去的三件东西,就是指这些。”

孔子听了很不高兴,去看宓子贱,问了和孔蔑一样的问题。

宓子贱回答说:“自从我做官,没有什么失去的,得到的东西有三件:最初诵读的知识,现在能够实行,这样学问就更加明白了;所得的俸禄,能够施与亲戚,这样骨肉之间就更加亲近了;虽然有公事,但能顺便去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深厚了。”

孔子感叹地对宓子贱说:“你真是个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那宓子贱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原 文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

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

公曰:“善哉。”

注 释

①雪:擦拭。

②上盛:指上等供品。

③登:进。

译 文

孔子在鲁哀公边上陪坐,哀公赐给他桃子和黍。哀公说:“请吃吧。”孔子先吃了黍,然后吃桃,哀公左右近臣都捂着嘴嘲笑他。

哀公说:“黍是用来擦拭桃子的,不是用来吃的。”

孔子回答说:“我知道。但是黍是五谷中最好的东西,在郊庙祭祀中当作上等的供品。果品有六种,而桃子是最下等的,祭祀时不使用,不能摆在郊庙祭祀的供桌上。我听说,君子用低贱的东西来擦拭高贵的东西,没有听说过用高贵的东西来擦拭低贱的东西。现在用五谷中最好的黍来擦拭果品中最下等的桃子,这是用上等的东西来擦拭下等的东西。我认为这是妨碍教化、损害道义的,所以不敢这么做。”

哀公说:“说得好啊!”

原 文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泄冶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

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悟,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泄冶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狷矣。《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注 释

①陈灵公:妫姓,陈氏,名平国。春秋时期陈国第十九任国君。与大夫夏御叔之妻子,司马夏征舒之母私通被杀。宣淫:指公然淫乱,毫无避忌。

②泄冶:春秋时期陈国大夫。

③比干:子姓,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纣王的叔叔,官少师(丞相)。因劝谏商纣王而被杀。

④冀:希望,期望。

⑤区区:指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⑥狷(juàn):性情耿直。

⑦“民之多辟”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板》。辟:通“僻”,邪僻。辟:法律,法度。

译 文

子贡说:“陈灵公在朝廷上做淫乱的事,泄冶正直地劝谏却被杀害,这与比干劝谏商纣王而被杀是一样的,可以说是仁吗?”

孔子说:“比干对于商纣王,亲属关系上来说是纣王的叔父,官位上来说是少师,他报国的忠心在于宗庙延续罢了,必然要以死诤谏,希望自己死后,纣王将会悔悟,他的思想、情志都在于仁。泄冶对于陈灵公,官位是大夫,没有骨肉的亲属关系,受到宠信不愿意离开,在混乱的朝廷上做官,凭借自己一人,想要匡正一国荒淫昏乱的情况,即使死了也没有用,可以说是性情耿直啊。《诗经》上说:‘百姓多邪僻,不能用法来规劝。’说的就是泄冶这种情况吧。”

原 文

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饰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驷,以遗鲁君。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微服往观之再三,将受焉。告鲁君为周道游观。观之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言于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若致膰于大夫,是则未废其常,吾犹可以止也。”

桓子既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孔子遂行,宿于郭屯

师已送曰:“夫子非罪也。”

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请,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注 释

①相:辅佐。

②文饰:指彩饰。这里指华丽的衣服。容玑:春秋时齐国的舞曲名。

③文马:指毛色有纹彩的马。驷:通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④遗(wèi):给予,馈赠。

⑤陈女乐:指让舞女排队跳舞。

⑥季桓子:季孙斯,春秋时鲁国大夫。微服:指为隐藏身份而穿的便服。

⑦周道:指大路。

⑧郊:古代祭天地的典礼。

⑨膰(fán):古代祭祀用的熟肉。

⑩止:停留,逗留。

⑪郭屯:指城外的村庄。

⑫师已:人名,事不详。

⑬聊以卒岁:指凑合着度过年月。聊:姑且,勉强。卒岁:指度过岁月。

译 文

孔子辅佐鲁国君主,齐国人担心鲁国会成为霸主,想要败坏他们的政事,就选了八十个美貌女子,让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学会跳容玑舞,并挑了四十辆有纹彩的马车,送给鲁国君主。在鲁国都城南门外,这八十名女子跳着舞,四十辆有纹彩的马车也排列着。

季桓子换上平民的衣服去观看了好几次,打算接受这礼物。他告诉鲁国君主并带他去大道上观看。看了一整天,荒废了政事。

子路对孔子说:“您可以离开鲁国了。”

孔子说:“鲁国现在就要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如果鲁国君主还能把祭祀的肉送给大夫们,这就还没有废弃常礼,我还可以在这里停留。”

季桓子接受齐国送来的美女后,君臣沉迷于女色中,三天都不理朝政,祭祀天地时又没有准备祭祀的肉和礼器。孔子就离开了鲁国都城,住在城外的村庄里。

师已去送他,说:“您没有错。”

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嘴巴,可以让你出走;那些妇人的请求,可以让你失败死亡。我还是悠闲地游乐吧,凑合着度过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