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篇为孔子与鲁哀公的问答记录,在讨论治国选拔人才时提到五个等次的人,即所谓“五仪”,故以此名篇。对于鲁哀公自称“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而“不足以行五仪之教”的担心,孔子告诉他如何思哀、思忧、思劳、思惧等。孔子曰:“人有五仪1: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2023-11-01
原 文
哀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①。其人存则其政举②,其人亡则其政息③。天道敏④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⑤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⑥为大;义者,宜⑦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⑧,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⑨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⑩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⑪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⑫,不足以成之也。”
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公曰:“政其尽此而已乎?”
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⑬,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⑭群臣也,重庶民也,来百工也,柔⑮远人也,怀⑯诸侯也。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⑰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⑱,体群臣则士之报礼⑲重,重庶民则百姓劝⑳,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公曰:“为之奈何?”
孔子曰:“斋洁盛服㉑,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㉒,贱财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㉓亲亲也。官盛任使㉔,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㉕,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㉖,饩廪称事㉗,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㉘不能,所以绥㉙远人也。继绝世㉚,举废邦㉛,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㉜,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㉝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夫诚,弗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㉞,圣人之所以定体㉟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㊱之者也。”
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
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㊲。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㊳天下,无所不可。”
公曰:“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㊴。”
注 释
①布在方策:指书写在简策上。布:分布。这里指书写、记录。方策:即方册。指简册,典籍。
②举:发起,兴办。
③息:停止,歇。
④敏:勤勉。
⑤蒲卢:即果蠃。一种土蜂。《礼记·中庸》中记载:“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玄注释:“蒲卢,蜾蠃,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
⑥亲亲:指亲爱亲人。
⑦宜:适宜的事。
⑧杀:等级,差别。
⑨达道:指通行不变的道。
⑩达德:指通行不变的德。
⑪困:阻碍。
⑫固:鄙陋。
⑬经:原则,准则。
⑭体: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⑮柔:安抚或平息。
⑯怀:安抚。
⑰诸父:指伯父和叔父。
⑱眩:迷惑,迷乱。
⑲报礼:指报答之礼。
⑳劝:勉励。
㉑斋洁盛服:指斋戒沐浴,穿着礼服。
㉒去谗远色:指去除谄媚的人,远离美色。
㉓笃:厚实。这里指加重。
㉔官盛任使:指拥有众多的官员,按照事务任用他们。盛:多。
㉕时使薄敛:指按照农时役使百姓,减少赋税。薄敛:指减轻赋税。
㉖日省月试:指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㉗饩廪(xì lǐn)称事:指发放的薪资粮食与功效相符。饩廪:指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称事:指与事功相当。
㉘矜:怜悯,怜惜。
㉙绥(suí):安抚。
㉚继绝世:指承续已断绝的世代祭祀。
㉛举废邦:指复兴废亡的小国。
㉜跲(jiá):绊倒。这里指说话不顺畅。
㉝反诸身:指反省自身。
㉞从容中道:指轻松从容就符合原则。(www.chuimin.cn)
㉟定体:指支配躯体。
㊱固执:指坚持。
㊲用命:指效忠,听命。
㊳措诸:指用之于。
㊴罪咎:指过失,罪愆。
译 文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国之道。
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书写在简策上。圣人存在世上,那他的治国之道就能施行;圣人去世,那他的治国之道就没人施行了。天道在于勤勉地生养万物,人道在于勤勉地处理政事,地道在于勤勉地种植草木。政事,就像土蜂取螟蛉的孩子化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百姓得到教化就能成为子民,所以治理政事在于得到民心。选取人才要根据自身修养,修养道德要把仁作为根本。仁,就是要爱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义,就是要事事合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亲爱亲人有亲疏关系,尊重贤人有等级区别,这就是礼产生的原因。礼,是治国的根本,因此君子不可以不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不可以不侍奉父母;想要侍奉父母,不可以不了解别人;想要了解别人,不可以不知晓天道。天下共通的人伦道理有五条,实行它们的方法有三种。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这五条,是天下共通的人伦道德。智、仁、勇这三种品德,是天下共通的道德。实行这些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有的人生来就知晓这些道理,有的人学习后才知晓这些道理,有的人经历了困苦才知晓这些道理。等到他们知晓了这些道理,就都是一样的。有的人安心地实行,有的人为了名利去实行,有的人被迫勉强去实行。等到成功了,结果也是一样的。”
哀公说:“您说的话太好了,已经到达极点了!我实在是鄙陋,不能够成就这些。”
孔子说:“喜好学习就接近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爱,知道羞耻就接近勇猛。知道这三条,就知道怎么修养自身了;知道怎么修养自身,就知道怎么统治百姓;知道怎么统治百姓,就能成就治理国家的大事了。”
哀公问:“关于治国之道,您已经说完了吗?”
孔子说:“凡是治理国家有九条原则,叫作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看重平民、招纳各种工匠、优待远来的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困惑,亲爱亲人就能让叔伯兄弟不互相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迷惑,体恤群臣就能让士人回报厚重,看重平民就能让百姓努力做事,招纳各种工匠就会使财物丰足,优待远来的人就能让四方各国来归顺,安抚诸侯就能让天下人敬畏。”
哀公问:“应该怎么做呢?”
孔子说:“斋戒沐浴,穿着礼服,不符合礼仪的事不去做,这是修养自身的方法。去除谄媚的人,远离美色,轻视钱财而重视道德,这是尊重贤人的方法。给有才能的人封爵,增加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的爱憎一致,这是让亲人更加亲近的方法。拥有众多的官员,按照事务任用他们,这是敬重大臣的方法。给忠诚的人丰厚的俸禄,这是劝勉士人的方法。按照农时役使百姓,减少赋税,这是劝勉百姓的方法。每天省察,每月考核,发放的薪资粮食与功效相符,这是招纳各种工匠的方法。来的时候迎接,去的时候相送,嘉奖善良的人,怜惜能力差的人,这是优待远来的人的方法。延续断绝祭祀的家族,复兴废亡的小国,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诸侯朝见,赠送丰厚的礼物,接受菲薄的进贡,这是安抚诸侯的方法。治理国家有这九条原则,用来实行它们的方法,只有一个。任何事情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会顺畅,做事前先有准备就不会困顿,行动前先有计划就不会愧疚,道路事先选定就不会受到阻碍。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百姓就不能得到治理了。获得君主的信任有方法:不能被朋友信任,就不能获得君主的信任了。得到朋友的信任有方法:不孝顺父母,就不能被朋友信任了。孝顺父母有方法:反省自身不够真诚,就不会孝顺父母了。使自身真诚有方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身真诚了。真诚,是上天的原则;做到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如果真诚,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虑就能得到,轻松从容就符合原则,这是圣人之所以能支配躯体的原因。能做到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好的目标而一心去追求的人。”
哀公说:“您教诲我的已经很完备了,请问从哪里开始实行呢?”
孔子说:“树立仁爱从亲爱亲人开始,可以教导百姓和睦;树立恭敬从尊敬长辈开始,可以教导百姓顺从。教导他们慈爱和睦,那百姓就会重视亲人;教导他们恭敬,那百姓就会重视听从命令。百姓既孝顺父母,又顺从命令,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天下,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哀公说:“我已经听到了这些话,却担心不能果断实行而犯下过错。”
原 文
宰我①问于孔子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谓,敢问焉。”
孔子曰:“人生有气有魂。气者,神之盛②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毙③于下,化为野土,其气发扬④于上,此神之著⑤也。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⑥,明命⑦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⑧,春秋祭祀,以别亲疏,教民反古复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众人服自此,故听且速焉。教以二端⑨,二端既立,报以二礼⑩,建设朝事⑪,燔燎膻芗⑫,所以报气也;荐⑬黍稷,羞⑭肺肝,加以郁鬯⑮,所以报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不敢不尽也,此之谓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则必哀,称讳⑯则如见亲,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见亲之所爱。祭欲见亲颜色⑰者,其唯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⑱。’则文王之谓与?祭之明日,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⑲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为能得之矣。”
注 释
①宰我:宰予,字子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②神之盛:指人旺盛的生命力。
③毙:死。
④发扬:指散播上升。
⑤著:显现,显扬。
⑥极:准则。
⑦明命:指尊名。恭敬地命名。
⑧宗祧(tiāo):指宗庙。祧:远祖之庙。
⑨二端:指生与死。
⑩二礼:指黍与稷两种祭品。
⑪朝事:指古代早晨祭祀宗庙之事。
⑫燔燎膻芗:指焚烧牛羊,发出脂肪的香气。燔燎:指烧柴祭天。膻芗(shān xiāng):指古代祭祀时烧牛羊脂的气味。
⑬荐:进献,祭献。
⑭羞:进献。
⑮郁鬯(chàng):指香酒。用鬯酒调和郁金之汁而成,古代用于祭祀或待宾。
⑯称讳:指称呼名字。
⑰颜色:指面容,面色。
⑱“明发不寐”两句: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小宛》。明发:指黎明,平明。有怀二人:指又想起父母二人。
⑲飨:祭献。
译 文
宰我向孔子问道:“我听说鬼神的名字却不知道指的是什么,冒昧来询问您。”
孔子说:“人生来有气有魂魄。气,是人旺盛的生命力。众人生下来就必定会死亡,死亡必定回归到土地,这就是鬼;魂魄回归到天上,这就是神。会合鬼与神一起来祭祀,就是教化的极致。骨肉埋在地下,转化成野土,气升上天空,这就是神的显现。圣人根据物的精神,制定了标准,恭敬地命名为鬼神,作为百姓的准则。但还认为这不够,所以建起宫室,修筑宗庙,春秋时举行祭祀,来区别亲疏关系,教导百姓反思远古初始,不敢忘记自己产生的根源。众人从此顺服教化,所以能听从并快速实行。教导他们生与死的原因,生与死的问题解决后,献上黍与稷来回报鬼神,设置早晨祭祀宗庙的礼仪,焚烧牛羊,发出脂肪的香气,用来回报气。献上黍稷五谷与煮熟的肺、肝,再加上美酒,用来回报魂魄。这是教导百姓修养根本,返归初始,崇尚仁爱,对上下的人都用情感沟通,这是礼的极致。
“君子反思远古初始,不敢忘记自己产生的根源,因此要对鬼神表示尊敬,表达情感,竭尽全力做事,不敢不尽心,这叫作大教。从前周文王祭祀,侍奉死者就像侍奉生者,想死去而不想活着,祭祀的时候必定哀痛不已,说起亲人的名讳就像看到亲人在世一样,这是祭祀的忠心。思念深切,就像看见亲人对自己的爱。祭祀时想着见到亲人的模样,大概只有周文王了吧?《诗经》中说:‘天亮了还睡不着,怀念父母二人。’这说的就是周文王吧?祭祀的第二天,天亮了还睡不着,怀念父母,尊敬地请二人魂魄到来,接着又继续思念他们。祭祀那天,欢乐与哀伤各占一半,给他们进献供品时必定欢乐,进献完毕后必定哀伤。这是孝子的感情,周文王是能够做到的了。”
有关孔子家语的文章
导读本篇为孔子与鲁哀公的问答记录,在讨论治国选拔人才时提到五个等次的人,即所谓“五仪”,故以此名篇。对于鲁哀公自称“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而“不足以行五仪之教”的担心,孔子告诉他如何思哀、思忧、思劳、思惧等。孔子曰:“人有五仪1: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施政原则和鬼神观念的看法,因首章以“哀公问政于孔子”为首,故以“哀公问政”名篇。哀公1问政于孔子。注释1哀公:鲁哀公,姓姬,名蒋,谥哀。3蒲卢:德化政治。译文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国方略。5既廪称事:百工的工钱粮米与工作实绩相称。......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子张如何做官问题的回答,因开篇即有“子张问入官于孔子”,故以“入官”名篇。本篇谈到孔子主张的“身安誉至而政从”之道,为官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选贤任能,重民爱民,取信于民,务必除去“忿数”“距谏”“慢易”“怠惰”“奢侈”“专独”六弊。子张问入官1于孔子。......
2023-11-01
因其中有“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之言,故以“执辔” 名篇。孔子主张“以六官总治”,而六官犹如马缰绳,天子要控制好六官,“与三公为执六官,均五教,齐五法”,对官吏要“考德正法,以观治乱”,并视之为“治国之要”。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3也。君者,人也;吏者,辔4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2023-11-01
本篇即记载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而不断精进的事,所以能纠正子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错误,能在同宾牟贾论《武》乐时发挥创见,阐发音乐的教化功能。故本篇以“辩乐解”名篇。在早期儒家政治哲学架构中,礼、乐、刑、政一体不分。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是主礼乐合治、“周道四达,礼乐交通”的。注释1师襄子:春秋时鲁国乐官,一说是卫国乐官。......
2023-11-01
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很高兴,请求把廪丘作为供养他的食邑。孔子推辞没有接受。原文孔子在齐,舍于外馆①,景公造②焉。今本《诗经》中不载。孔子高徒,以孝闻名,与颜回并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三年守丧期满后,去拜见孔子。......
2023-11-02
导读本篇由孔子与鲁哀公、齐景公、卫灵公、宋国国君等几位君主,及孔子与子贡、颜渊、子路等数位弟子的问答组成,主要讨论了贤君、贤臣的标准,也探讨了如何治国理政以避免乱亡、获得大治的政治思想。因开篇为鲁哀公“当今之君,孰为最贤”之问,故以“贤君”名篇。......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