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篇由孔子与鲁哀公、齐景公、卫灵公、宋国国君等几位君主,及孔子与子贡、颜渊、子路等数位弟子的问答组成,主要讨论了贤君、贤臣的标准,也探讨了如何治国理政以避免乱亡、获得大治的政治思想。因开篇为鲁哀公“当今之君,孰为最贤”之问,故以“贤君”名篇。......
2023-11-01
原 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
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①?”
公曰:“吾闻其闺门②之内无别,而子次③之贤,何也?”
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
公曰:“其事何如?”
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④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⑤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⑥,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鳅,以道去卫⑦,而灵公郊舍⑧三日,琴瑟不御⑨,必待史鳅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
注 释
①抑: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卫灵公:姬姓,名元。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擅长识人,知人善任。
②闺门:指宫苑,内室的门。借指宫廷,家庭。
③次:顺序,等第。这里指排序。
④退:辞去官职。
⑤游放:即放逐。
⑥容贤:指容纳贤人。
⑦以道去卫:指因为道不能被实行而离开卫国。
⑧郊舍:指宿于城郊。表示诚敬。
⑨御:使用,应用。
译 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当今的君主,谁最贤德?”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区别,您却把他排在贤人这一类,为什么?”
孔子说:“我说的是他在朝廷上做的事,不说他家庭内部的情况。”
哀公问:“他在朝廷的事情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回答说:“卫灵公的弟弟叫公子渠牟,他的智谋足够用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他的诚信足够用来守卫这个国家,灵公喜爱他而任用他。又有个士人叫林国,看到贤人必定举荐,如果这个贤人被罢免,林国就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因此灵公在国内没有被放逐的士人,灵公认为林国贤德而尊敬他。又有个士人叫庆足,卫国有大事,他就必定出来治理;国家没事,他就辞去官职而让别的贤人被朝廷容纳,灵公喜欢并敬重他。又有个大夫叫史鳅,因为自己的道不能被实行而离开卫国,灵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弹奏琴瑟,一定要等史鳅再回来,然后自己才回去。我凭这些事选取了他,即使把他排在贤人那一类,不也是可以的吗?”
原 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
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①,郑有子皮②,则贤者矣。”
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
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③为贤乎?”
子贡曰:“进贤贤哉。”
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注 释
①鲍叔: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登位,并推荐管仲为相,为政重教化,与管仲一起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②子皮:姬姓,罕氏,名虎,字子皮。郑国七穆之一,罕氏宗主。曾积极拥护子产改革使郑国的国力得到加强。
③进贤:指举荐贤人。
译 文
子贡向孔子问道:“当今的臣子,谁是贤德的?”
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他们是贤人。”
子贡问:“齐国不是还有管仲,郑国不是还有子产吗?”
孔子说:“赐啊,你只知道一点,不知道其他。你听说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德呢,还是举荐贤人的人贤德?”
子贡说:“举荐贤人的人贤德。”
孔子说:“对啊,我听说鲍叔牙使管仲显达,子皮使子产显达,没有听说管仲、子产这两人使比他们自己贤德的人显达。”
原 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孔子对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公曰:“可得而闻乎?”
孔子曰:“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①,荒②于淫乐,耽湎③于酒。佞臣④谄谀,窥导⑤其心;忠士折口⑥,逃罪不言,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谓忘其身之甚矣。”
注 释
①世祀:指世代祭祀。
②荒:放纵,迷乱。
③耽湎:指沉迷。多用于嗜酒。
④佞臣:指奸邪谄媚的臣子。
⑤窥导:指窥测迎合。
⑥折口:即闭口。
译 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听说忘性大的人,迁徙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妻子,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回答说:“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忘记了自己。”
哀公问:“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从前夏桀是尊贵的天子,富有四海,但他忘记了圣明先祖的治国之道。破坏了典章制度,废弃了世代的祭祀,放纵地淫乱享乐,沉湎于酒色。奸佞的臣子谄媚阿谀,窥测迎合他的心思;忠诚的士人闭口不敢劝谏,为了逃避罪责而不说话,天下人起来诛杀了夏桀并占有了他的国家。这就是忘记自身最厉害的情况。”
原 文
颜渊将西游于宋,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①?”
子曰:“恭敬②忠信而已矣。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勤③斯四者,可以政国④,岂特⑤一身者哉?故夫不比于数而比于疏⑥,不亦远乎?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⑦乎?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注 释
①身:指立身处世。
②恭敬:指恭谨敬肃。
③勤:尽力多做。
④政国:指主持朝政。
⑤特:只。
⑥比:靠近,挨着。数:亲密,亲近。
⑦反:指违反常理。
译 文
颜渊将要到西边的宋国去游历,向孔子问道:“我应该用什么立身处世?”
孔子说:“做到恭谨、敬肃、忠心、诚信就好了。恭谨就能远离祸患,敬肃就能让别人喜爱,忠心就能与众人和睦相处,诚信就能被别人任用。努力地修养这四个方面,就可以主持国政,哪里只能够立身处世呢?所以那些不亲近近处而去亲近远处的人,不也走得远了吗?不修养自己的内心而修饰外表的人,不也违反常理了吗?事先不思虑完备,遇到事情时再谋划,不也太晚了吗?”
原 文
孔子读《诗》,于《正月》①六章,惕②焉如惧,曰:“彼不达③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④,则道废;违上离俗,则身危。时不兴善⑤,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即妄⑥也。故贤也既不遇天⑦,恐不终其命焉。桀杀龙逢⑧,纣杀比干⑨,皆是类也。《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⑩。谓地盖厚,不敢不蹐⑪。’此言上下畏罪,无所自容也。”
注 释
①《正月》:《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一篇。
②惕:戒惧,小心谨慎。
③不达:指不得志,不显贵。
④从上依世:指顺从君主依附世俗。
⑤时不兴善:指所处的时代不崇尚行善。
⑥非妖即妄:指不是反常就是不合法。妄:不法。
⑦遇天:指遇到好时机。
⑧龙逢:关龙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
⑨比干:子姓,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纣王的叔叔,官至少师(丞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
⑩局:弯曲。
⑪蹐(jí):走小碎步,即后脚尖紧接着前脚跟。
译 文
孔子阅读《诗经》,读到《正月》第六章时,小心谨慎得就像很恐惧一样,说:“那些不得志的君子,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顺从君主依附世俗,那自己的道法就废弃了;违背君主远离世俗,那自身就有危险。所处的时代不崇尚行善,而自己一个人坚持行善,那有人就会说不是反常就是不合法。所以贤德的人如果没有遇到好时机,恐怕不能有个好结果。夏桀杀了龙逢,商纣王杀了比干,都是这样的情况。《诗经》上说:‘谁说天很高,走路不敢不弯腰。谁说地很厚,走路不敢不蹑脚。’这说的就是害怕得罪上下的人,没有地方让自己容身啊。”
原 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①不肖。”
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②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
孔子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③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注 释
①贱:轻视。(www.chuimin.cn)
②中行(háng)氏:即中行文子荀寅,春秋时晋国六卿之一。后与范宣子被赵鞅打败而奔齐。
③构兵:指交战。
译 文
子路向孔子问道:“贤德的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做的是什么?”
孔子说:“在于尊敬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
子路说:“我听说晋国的中行氏尊敬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那他灭亡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中行氏尊敬贤人但不能任用他们,轻视不贤的人但不能罢免他们。贤人知道他不会任用自己就怨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必定轻视自己就仇恨他,怨恨与仇恨他的人同时存在于国内,邻国在郊外交战,中行氏即使想不灭亡,难道能够做到吗?”
原 文
孔子闲处①,喟然而叹曰:“向使②铜鞮伯华无死,则天下其有定矣。”
子路曰:“由愿闻其人也。”
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③。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难乎哉!”
子路曰:“幼而好学,壮而有勇,则可也。若夫有道下人,又谁下哉?”
子曰:“由不知!吾闻以众攻寡,无不克④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⑤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犹下白屋⑥之士,日见百七十人,斯岂以无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恶有有道而无下天下君子哉?”
注 释
①闲处:指闲居。
②向使:指假使,假如。
③下人:指处在别人之下,即屈身礼待贤士。
④克:战胜,攻下。
⑤冢宰:周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
⑥白屋: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
译 文
孔子闲居,叹了口气说:“如果铜鞮伯华没有死,那天下大概就能安定了。”
子路说:“我希望能听听这个人的事。”
孔子说:“他年幼时,聪敏而喜好学习;壮年时,勇敢而不屈服;年老时,有道而能处在人下。有这三种品质,用来安定天下,有什么难的呢!”
子路说:“年幼时聪敏而喜好学习,壮年时勇敢而不屈服,那是可以的。至于年老时有道德而处于人下,又能处在谁之下呢?”
孔子说:“你不知道啊!我听说凭借人多去攻打人少的,没有不胜利的;凭借尊贵的身份屈身对待地位低下的人,那就没有什么得不到。从前周公处在宰相的尊贵地位,主持天下的政事,却还是屈身礼待住在草屋的士人,每天要接见一百七十人,这难道是他没有道吗?这是想要得到有才能的士人来任用啊。哪有有道而不屈身礼待天下君子的人呢?”
原 文
齐景公来适鲁,舍于公馆①,使晏婴迎孔子。
孔子至,景公问政焉。孔子答曰:“政在节财。”
公悦,又问曰:“秦穆公②国小处僻而霸,何也?”
孔子曰:“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③。其举也果④,其谋也和⑤,法无私而令不愉⑥。首拔五羖⑦,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⑧矣。”
景公曰:“善哉!”
注 释
①公馆:指古时公家所建造的馆舍。
②秦穆公: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以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为谋臣,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为良将,使秦国逐渐壮大起来,成为一方霸主。
③中:指切中关键。
④果:果断。
⑤和:适中,恰到好处。
⑥愉:王肃注释云:“愉,宜为偷。愉,苟且也。”
⑦首拔五羖(gǔ):指首先提拔百里奚。五羖:五羖大夫,指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时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
⑧少:轻。这里指比较轻的情况。
译 文
齐景公来到鲁国,住在馆舍里,派晏子去迎接孔子。
孔子到了馆舍,景公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事。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物。”
景公很高兴,又问道:“秦穆公的国家很小,而且处在偏僻的地方,却能称霸,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他的国家虽然很小,但他的志向大;所处的地方虽然偏僻,但他的政令切中关键。他做事果断,谋划适宜,执法不会偏私,政令不会马虎。首先提拔百里奚,赐予他大夫的爵位,与他谈论了三天后就把国家大政交给他。他能做到这样,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还算比较轻的情况了。”
景公说:“说得好啊!”
原 文
哀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公曰:“为之奈何?”
孔子曰:“省力役①,薄②赋敛,则民富矣;敦③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
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④。’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注 释
①省力役:指减少劳役。
②薄:减损,减轻。
③敦:督促。
④“恺悌君子”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
译 文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事。
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没有比使百姓富裕和长寿更重要的了。”
哀公问:“那要怎么做呢?”
孔子说:“减少劳役,减轻赋税,那百姓就富裕了;督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那百姓就长寿了。”
哀公说:“我想按照您说的话去做,但担心我的国家会贫穷。”
孔子说:“《诗经》上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没有孩子富裕而父母贫穷的情况。”
原 文
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①,则政治②矣。’何如?”
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③。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④之谓也。”
注 释
①计:谋划,打算。庙堂:指朝廷。
②政治:指政事得以治理,政事清明。
③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指知道从自己身上得到启发就能知道从别人身上得到启发。
④反己:指反省自己。
译 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道:“有人告诉我说:‘拥有国家的人,在朝廷中策划好国家大事,那国家就治理好了。’您觉得怎么样?”
孔子说:“大概可以吧。喜欢别人的人,别人就喜欢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就厌恶他。知道从自己身上得到启发就能知道从别人身上得到启发。所说的不走出屋子而能够知晓天下事,指的就是知道反省自身。”
原 文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①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②,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
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③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④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⑤,则官府治理。”
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⑥,不足以致之也。”
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
注 释
①列都:指各城邑。
②当时:指适时,按时。
③悉:详尽。
④释:释放。
⑤黜否:指废黜没有才能的人。
⑥不佞:谦辞,犹言不才。
译 文
孔子拜见宋国君主,宋国君主询问孔子说:“我想要长久地拥有国家,而且各个城邑都能得到治理,我想让百姓不困惑,我想让士人尽心竭力,我想让日月按时运行,我想让圣人自己到来,我想让官府得到治理,应该怎么做?”
孔子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君主,问我这个问题的有很多了,但没有像您问得这么详细的。但是君主您想要得到的,全部都可以得到。我听说,与邻国互相亲近和睦,就能长久地拥有国家;君主仁爱臣子忠心,那各个城邑都能得到治理;不杀害无罪的人,不要放过有罪的人,那百姓就不困惑;士人的俸禄得到增加,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尊敬天地鬼神,那日月就按时运行;崇尚道德,那圣人自己就会到来;任用有才能的人,废黜没有才能的人,那官府就得到治理了。”
宋国君主说:“说得好啊!难道不是这样吗?我没有才能,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啊。”
孔子说:“这件事并不难,只要想做就能达到了。”
有关孔子家语的文章
导读本篇由孔子与鲁哀公、齐景公、卫灵公、宋国国君等几位君主,及孔子与子贡、颜渊、子路等数位弟子的问答组成,主要讨论了贤君、贤臣的标准,也探讨了如何治国理政以避免乱亡、获得大治的政治思想。因开篇为鲁哀公“当今之君,孰为最贤”之问,故以“贤君”名篇。......
2023-11-01
原文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困于道矣,愿息而事君,可乎?”⑤“昼尔于茅”四句: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译文子贡向孔子问道:“我对学习感到厌倦,对道感到困惑,希望能侍奉君主而休息一下,可以吗?”遂还,息于邹⑧,作《槃操》⑨以哀之。孔子于是就返回,在邹地休息,写了首《槃操》来哀悼他们。......
2023-11-02
本篇即记载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而不断精进的事,所以能纠正子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错误,能在同宾牟贾论《武》乐时发挥创见,阐发音乐的教化功能。故本篇以“辩乐解”名篇。在早期儒家政治哲学架构中,礼、乐、刑、政一体不分。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是主礼乐合治、“周道四达,礼乐交通”的。注释1师襄子:春秋时鲁国乐官,一说是卫国乐官。......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子张如何做官问题的回答,因开篇即有“子张问入官于孔子”,故以“入官”名篇。本篇谈到孔子主张的“身安誉至而政从”之道,为官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选贤任能,重民爱民,取信于民,务必除去“忿数”“距谏”“慢易”“怠惰”“奢侈”“专独”六弊。子张问入官1于孔子。......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礼仪规范的评论,“曲礼”即礼之细目,因本篇首章孔子回答子贡就礼仪细节方面的问题,故以“曲礼子贡问”名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1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2’,何也?”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1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2023-11-01
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宾客行走的台阶。季孙氏把这些话告诉了鲁哀公,哀公同意了。孔子回到鲁国后,住在哀公招待宾客的馆舍里。......
2023-11-02
导读本篇中,针对鲁哀公之问,孔子论述性和命、生和死的关系,对于“命”的本原作了解读,故以“本命解”名篇。孔子的天命观,以天道为形上根据。他的“命者,性之始也”的思想,可与新出楚简《性自命出》所载之“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相互印证。......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