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哀公问政于孔子。《礼记·中庸》中记载:“夫政也者,蒲卢也。”译文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国之道。......
2023-11-02
原 文
孔子侍坐于哀公①,公曰:“敢问人道孰为大②?”
孔子愀然③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④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⑤从之。”
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⑥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⑦为大。大婚至矣,冕⑧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也。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注 释
①哀公:鲁哀公,姬姓,名将。鲁定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
②人道:指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大:重要。
③愀(qiǎ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
④无辞:指不推辞。
⑤庶物:指众物,万物。
⑥愿:希望。
⑦大婚:又称大昏,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
⑧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这里指最隆重的礼服。
译 文
孔子在鲁哀公边上陪坐,哀公问:“请问使百姓遵循道德的方法中,哪个最重要?”
孔子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回答说:“大王您说到这个问题,是百姓的福分啊,臣下我自然敢不加推辞地回答您:使百姓遵循道德的方法中,政事最重要。政事,就是要正。君主的言行正直,那百姓就会跟着正直了。君主的所作所为,是百姓所跟从的。君主的言行不正直,那百姓能跟从什么呢!”
哀公问:“请问治理政事应该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使夫妇间有区别,男女互相亲爱,君臣互相信任。这三个方面做好了,那别的事情都会跟着做好了。”
哀公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希望能了解做到这三个方面的方法,能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回答说:“古人治理政事,爱护百姓是最重要的;要做到爱护百姓,礼仪是最重要的;要施行礼仪,恭敬是最重要的;恭敬中最极致的情况,那君主的婚姻是最重要的。君主婚姻中最极致的情况,是君主穿上冕服亲自去迎接;亲自迎接,就是尊敬对方的表现。因此君子采用恭敬的态度表示亲爱的感情,抛弃恭敬的态度就是遗弃亲爱的感情。不亲爱不恭敬,那就不能互相尊重。亲爱与恭敬,大概是治理政事的根本吧!”
原 文
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①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
公曰:“寡人实固②,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③。”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④也,君何谓已重乎?”孔子遂⑤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⑥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⑦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⑧,国耻足以兴之。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⑨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⑩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⑪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⑫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⑬乎天下矣,昔太王⑭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
注 释
①已:太,过。
②固:鄙陋。
③少进:指稍作进一步的申述。
④嗣:后代。
⑤遂:延续。
⑥配:配合,合于。
⑦直言:指发布政令。
⑧物耻则足以振之:指事情不符合礼制就足以振兴而改变它。耻:羞耻。这里指不合礼法。
⑨亲:婚姻。
⑩支: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⑪象:形状,样子。
⑫妃:通“配”,配偶。
⑬忾(xì):遍及,到。
⑭太王:古公亶(dǎn)父,姬姓,名亶,又称周太王。上古周族的杰出领袖,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
译 文
哀公说:“我还有想说的。君主穿着冕服亲自去迎接,不是太隆重了吗?”(www.chuimin.cn)
孔子脸色变得更加严肃,回答说:“使两姓的家族友好,来延续先代圣人的后嗣,让他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祭祀的主人,您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
哀公说:“我实在是鄙陋,不鄙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呢!我想问,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请您稍微再多说一些。”
孔子说:“天地阴阳不交合,万物就不会产生。君主的婚姻,是为了生育延续万代的后嗣,您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孔子接着说:“夫妇在内主持宗庙的祭祀礼仪,足以与天地神灵相配;在外治理发布号令的政事,足以确立君臣上下的礼制。事情不符合礼制就足以改变它,国家混乱就足以振兴它。所以治理政事首先要守礼,守礼是治理政事的根本啊!”孔子又接着说:“从前夏、商、周三代的明君,必定尊重妻儿,这是有道理的。妻子,是婚姻的主体;儿子,是婚姻产生的后代。敢不敬重他们吗?因此君子没有不敬重妻儿的。对于恭敬来说,敬重自身是最重要的。自身,是婚姻的附属,敢不敬重它吗?不敬重自身,这就破坏了婚姻关系;破坏了婚姻关系,这就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那附属的其他方面也会跟着消亡。自身、妻子、儿子这三个方面,百姓也与君主一样。由自身想到百姓自身,由儿子想到百姓的儿子,由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君主能修养好这三个方面,那么教化就能同行天下了,这是从前太王的治国之道。像这样,国家就太平和顺了。”
原 文
公曰:“敢问何谓敬身?”
孔子对曰:“君子过言①则民作辞,过行则民作则。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恭敬以从命。若是则可谓能敬其身,敬其身则能成其亲②矣。”
公曰:“何谓成其亲?”
孔子对曰:“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③而为其子也。”孔子遂言曰:“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④;不能乐天,则不能成其身。”
公曰:“敢问何能成其身?”
孔子对曰:“夫其行己不过乎物⑤,谓之成身。不过乎,合天道也。”
公曰:“君子何贵⑥乎天道也?”
孔子曰:“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⑦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⑧,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
注 释
①过言:指言辞错误。过:错误。
②成其亲:指成就亲人。
③君:君子。指有名望的人。
④乐天:指乐于顺应天命。
⑤行己不过乎物:指行为立身不超过常理。
⑥贵:重视。
⑦不闭:指没有阻塞。
⑧无为而物成:指顺应自然而万物发育成长。无为:指顺应自然。
译 文
哀公问:“请问什么叫作敬重自身?”
孔子回答说:“君主说错了话而百姓就跟着说错话,君主做错了事而百姓就跟着做错事。君主不说错话,行为不超过准则,那百姓就会恭敬地顺从命令。像这样就可以说能敬重自身了,敬重自身就能成就亲人了。”
哀公问:“什么叫作成就亲人?”
孔子回答说:“君子,是成就了名声的人。百姓给他的名称是君子,那么这就使他的亲人成为有名望的人,而他是有名望人的儿子。”孔子接着说:“重视政事而不能重视百姓,那就不能成就自身;不能成就自身,就不能安定国土;不能安定国土,就不能乐于天命;不能乐于天命,就不能成就自身。”
哀公问:“请问怎么才能成就自身?”
孔子回答说:“自己的行为不超过常理的界限,就叫作成就自身。不超过常理,就符合天道了。”
哀公问:“君子为什么要重视天道呢?”
孔子说:“重视的是天道永远不停止啊。就像日月每天从东向西运行不休,这就是天道;运行无阻而且长久,这也是天道;顺应自然而万物发育成长,这也是天道;已经有些成就而能得到显扬,这也是天道。”
原 文
公曰:“寡人且愚冥①,幸烦子之于心。”
孔子蹴然②避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闻如此言,无如后罪何③?”
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注 释
①且:尚,还。愚冥:指愚蠢蒙昧。
②蹴(cù)然:形容恭敬的样子。
③无如后罪何:指以后还是犯错的话该怎么办呢。
译 文
哀公说:“我还是太愚笨了,幸好您耐心给我讲这些道理。”
孔子恭敬地离开坐席回答说:“仁人的行为不会超越常理,孝子不会超越亲情的规范。因此仁人侍奉双亲就像侍奉上天一样,侍奉上天就像侍奉双亲一样,这叫作孝子能成就自身。”
哀公说:“我既然听了您的这些话,以后还是犯错的话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说:“您能想到这个问题,这是下臣我的福分啊。”
有关孔子家语的文章
导读本篇为孔子与鲁哀公的问答记录,在讨论治国选拔人才时提到五个等次的人,即所谓“五仪”,故以此名篇。对于鲁哀公自称“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而“不足以行五仪之教”的担心,孔子告诉他如何思哀、思忧、思劳、思惧等。孔子曰:“人有五仪1: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2023-11-01
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很高兴,请求把廪丘作为供养他的食邑。孔子推辞没有接受。原文孔子在齐,舍于外馆①,景公造②焉。今本《诗经》中不载。孔子高徒,以孝闻名,与颜回并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三年守丧期满后,去拜见孔子。......
2023-11-02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施政原则和鬼神观念的看法,因首章以“哀公问政于孔子”为首,故以“哀公问政”名篇。哀公1问政于孔子。注释1哀公:鲁哀公,姓姬,名蒋,谥哀。3蒲卢:德化政治。译文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国方略。5既廪称事:百工的工钱粮米与工作实绩相称。......
2023-11-01
因其中有“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之言,故以“执辔” 名篇。孔子主张“以六官总治”,而六官犹如马缰绳,天子要控制好六官,“与三公为执六官,均五教,齐五法”,对官吏要“考德正法,以观治乱”,并视之为“治国之要”。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3也。君者,人也;吏者,辔4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述了孔子针对子贡的发问,辩察“政之所欲”,故以“辩政”名篇。由开头的“子贡问”章可以看出,孔子回答问题“各因其事”,齐君、鲁君、叶公均为“问政”,孔子对病发药,答以崇尚节俭、以民为本,知晓臣下、君臣同欲,悦近来远、天下大同,等等。2子西:楚国执政官,楚平王庶长子。......
2023-11-01
公闻之,越席⑦而起,促驾⑧召颜回。春秋诸侯国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定公听了,离开坐席站了起来,赶紧让人驾车去召见颜回。原文孔子在卫,昧旦晨兴①,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原文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
2023-11-02
本篇即记载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而不断精进的事,所以能纠正子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错误,能在同宾牟贾论《武》乐时发挥创见,阐发音乐的教化功能。故本篇以“辩乐解”名篇。在早期儒家政治哲学架构中,礼、乐、刑、政一体不分。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是主礼乐合治、“周道四达,礼乐交通”的。注释1师襄子:春秋时鲁国乐官,一说是卫国乐官。......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