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脑和脊髓的被膜及结构特点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脑和脊髓的被膜及结构特点

【摘要】:脑和脊髓的表面均有3层被膜包裹,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一)脊髓的被膜考点提示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粒。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有3层被膜包裹,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一)脊髓的被膜

考点提示

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

1.硬脊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上端附于枕骨大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下部附于尾骨。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为硬膜外隙,内呈负压,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的传导。

2.脊髓蛛网膜 为半透明的薄膜,位于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它与软脊膜之间有宽阔的蛛网膜下隙,两层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隙内充满脑脊液,此间隙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为终池,内有马尾。故临床上常在第3、4或4、5腰椎间进行穿刺,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

3.软脊膜 是一层透明、富有血管,紧贴脊髓表面、深入脊髓的裂,对脊髓起营养作用。

(二)脑的被膜(www.chuimin.cn)

1.硬脑膜

(1)两层构造:硬脑膜由两层构成。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此处骨折时,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如颅前窝骨折时,脑脊液可流入鼻腔,形成脑脊液鼻漏。

(2)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脑膜的内层在某些部位折叠形成板状突起,伸入各脑部之间,使脑不致移位而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些由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主要有:①大脑镰:呈镰刀形深入大脑纵裂;②小脑幕:形似幕帐,作为颅后窝的顶,伸入大脑与小脑之间。幕的前内侧缘形成小脑幕切迹。当小脑幕上发生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动眼神经和大脑脚。

(3)硬脑膜窦:在某些部位,硬脑膜两层彼此分开,内面衬内皮细胞,形成静脉窦称为硬脑膜窦,回流脑的静脉血。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易形成颅内血肿。主要的硬脑膜窦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海绵窦。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若累及上述神经,则出现神经痛、眼肌瘫痪、眼睑下垂等症状。

2.脑蛛网膜 薄而透明,与蛛网膜之间叫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脑蛛网膜下腔在某些部位扩大,如在小脑与延髓间的小脑延髓池。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粒。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3.软脑膜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对脑起营养作用。在脑室、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脑室壁的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内,形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