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正常人体脑结构与功能简介

正常人体脑结构与功能简介

【摘要】: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脑干和小脑4个部分组成。延髓脑桥沟外侧端,即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界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③脊髓小脑前、后束:此二束起于脊髓,上行于延髓外侧,脊髓小脑后束经延髓上部的小脑下脚进入小脑,而脊髓小脑前束则继续上行到脑桥经小脑上脚入小脑。小脑中部狭窄的部分称小脑蚓,两侧膨大的部分称小脑半球。

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脑干和小脑4个部分组成。脑干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3部分。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与脊髓相连。

(一)脑干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部分组成。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腔为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向上连接中脑的中脑水管。

1.脑干的外形

(1)脑干腹侧面

①延髓:形似倒置的圆锥体,下端与脊髓相续,上端与脑桥为界。在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隆起称锥体,由皮质脊髓束纤维聚成。锥体的下方形成锥体交叉。锥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橄榄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有舌下神经根出脑。在橄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迷走和副神经。

②脑桥:位于脑干中部,其腹侧面宽阔膨隆为脑桥基底部,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内走行基底动脉。基底部向外逐渐移行为小脑中脚,移行处可见三叉神经根。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脑桥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出入脑,自内向外分别为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延髓脑桥沟外侧端,即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界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

③中脑:上界是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两侧各有一对粗大的柱状隆起称大脑脚,大脑脚底之间为凹陷称为脚间窝,有动眼神经出脑。

(2)脑干背侧面:脑干背侧面与小脑相连。中部由于中央管的敞开而形成一菱形浅窝,称为菱形窝,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①延髓:延髓后正中沟的两侧有两对隆起为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

②脑桥:脑桥背面中部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部,第四脑室底中部横行的髓纹可作为延髓和脑桥的分界线,第四脑室底的外侧壁为左右小脑上脚,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称为上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

③中脑:中脑背侧面有两对圆形隆起,即上丘和下丘。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出脑,它是唯一从脑干背侧面出脑的脑神经。

2.脑干内部结构 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3部分。

(1)灰质:脑干内的灰质主要是大小、形态不一的神经核团,分为脑神经核团和非脑神经核团两大类。

(2)白质:主要由上下行的纤维束和出入小脑的纤维束组成。

①内侧丘系:来自脊髓的薄束和楔束终止于延髓背侧的薄束核及楔束核,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后上行,即称内侧丘系。此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②脊髓丘系:是脊髓丘脑束的延续,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的冲动。

③脊髓小脑前、后束:此二束起于脊髓,上行于延髓外侧,脊髓小脑后束经延髓上部的小脑下脚进入小脑,而脊髓小脑前束则继续上行到脑桥经小脑上脚入小脑。此二束参与本体感觉的反射活动。

④三叉丘系:起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传导来自对侧面部痛、温、触觉信息。

⑤外侧丘系:起于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的纤维上行组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投射到间脑的内侧膝状体,传导听觉信息。

⑥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前者支配对侧肢体骨骼肌和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后者支配大部分双侧头面部的骨骼肌和对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及对侧舌肌的随意运动。

(3)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由神经细胞团块和纤维交错排列成“网状”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它涉及觉醒、睡眠的周期、脑和脊髓对运动控制以及各种内脏活动的调节。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脑干是联系大脑、间脑、小脑与脊髓之间的上、下行纤维束的必通之路。

(2)反射功能:脑干内有多个反射的低级中枢,如中脑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桥的角膜反射中枢,延髓的呼吸运动中枢和心血管反射中枢合称为“生命中枢”,故延髓一旦受损,可以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网状结构的功能:经脑干上行的各种特异性感觉传导路,均可发出侧支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核联系,再由此发出上行纤维止于丘脑,特异性的信息转化为非特异性的信息经丘脑广泛投射到大脑皮层,这种非特异性的上行投射系统称为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其主要作用可以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此系统受损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些麻醉药物就是通过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起作用。

(二)小脑

考点提示

小脑扁桃体疝。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前面与脑干相邻,上方与大脑半球的枕叶相邻。小脑中部狭窄的部分称小脑蚓,两侧膨大的部分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两侧呈半球形隆起。小脑下面的前方,由小脑半球的绒球、小脑蚓前端的小结以及二者之间的绒球脚共同构成绒球小结叶。小脑下面靠近延髓处称为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当颅内病变(如肿瘤或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会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2.第四脑室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第四脑室向上通中脑水管,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交通,室腔内有脉络丛。

3.小脑的功能

(1)前庭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前庭小脑损伤,可出现平衡失调,站立不稳,走路摇摆,眼球震颤。(www.chuimin.cn)

(2)脊髓小脑:调节肌紧张、协调骨骼肌随意运动,调节肌张力

(3)大脑小脑:参与随意运动,主要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大脑小脑损伤的患者不能完成精巧的运动。

(三)间脑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可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五个部分。

1.背侧丘脑 又称丘脑,由间脑背侧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组成。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一自外上斜向内下的“Y”形白质构成的内髓板将背侧丘脑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

2.后丘脑 是指位于背侧丘脑后下方的两个圆丘结构。位于内侧的称内侧膝状体,接受听觉传导纤维,发出纤维至听觉中枢。位于外侧的称为外侧膝状体,接受视觉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视觉中枢。

3.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前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和侧壁的下部。下丘脑由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组成。

4.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是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位裂隙。向前借左、右室间孔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四)端脑

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有纵形的裂隙,称为大脑纵裂,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在大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

1.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表面有脑回和脑沟。

(1)大脑半球的分叶: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每侧半球分5叶,分别为额、顶、枕、颞叶及岛叶。

(2)大脑半球重要的沟、回:

①上外侧面:在半球上外侧面,中央沟的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自中央前沟向前,有两条与半球上缘平行的沟,为额上沟和额下沟,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的分界线。在中央沟后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后沟,此沟与中央沟之间为中央后回。包绕外侧沟后端的缘上回和围绕颞上沟末端的角回。在外侧沟的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颞上沟的上方为颞上回,内有颞横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沟的下方为颞下回。

②内侧面:在半球的内侧面上部,自中央前、后回上外侧面延伸到内侧面的部分为中央旁小叶前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在中部有呈弓形的胼胝体,胼胝体由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构成。在胼胝体的后下方,有呈弓形的距状沟,向后至枕叶后端,此沟中部与顶枕沟相连。在胼胝体上方,有与之平行的扣带回。在半球的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称为边缘叶,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等构成。

③下面:在半球下面,额叶内有纵行的嗅束,其前端膨大为嗅球,后者与嗅神经相连,嗅束向后扩大为嗅三角。颞叶下方有侧副沟,侧副沟的内侧为海马旁回,后者的前端弯曲,称钩。

2.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位于白质内的神经元团块称为基底核,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为侧脑室。

(1)基底核:是位于大脑半球底部的白质内埋藏的灰质核团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呈“C”形弯曲,分头、体、尾3部。豆状核:分为3部,外侧部最大,称为壳;内侧的2部合称苍白球。尾状核与豆状核外观呈条纹状,故两者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群的运动。杏仁体:其功能与内分泌和内脏活动及情绪有关。

(2)大脑半球的髓质: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实现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可分3类: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考点提示

内囊的概念及意义。

内囊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是上下行纤维的重要通路。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①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②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颞桥束、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③内囊膝部:位于前、后肢会合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侧脑室是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内含脑脊液,两侧侧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室腔内有脉络丛。脑脊液在脉络丛产生。

3.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大脑皮质上具有完成机体各种反射活动的最高级的功能集中区,称为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或中枢。大脑皮质主要的功能定位如下。

考点提示

各功能皮质定位区。

(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为:①倒置管理,但头面部不倒置: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运动有关,下部与头面部运动有关。②交叉管理: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③精细正比: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有关。例如,手的代表区比躯干的大得多。

(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倒置管理,但头面部不倒置:中央旁小叶后部与下肢的感觉有关,中部与躯干和上肢的感觉有关,下部与头面部的感觉有关。②交叉管理:一侧躯体感觉区管理对侧半身的感觉。③精细正比: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例如,手指和唇的感觉灵敏,在感觉区的投射范围最大。

(3)视觉中枢: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经传来的视觉信息。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偏盲或称同向性偏盲。

(4)听觉中枢: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每侧听区接受两耳听觉冲动。

(5)语言中枢: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功能区。一般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半球视为优势半球,多数为左侧大脑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