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即可引导出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变化,这种电变化经一定处理后并记录到特殊的记录纸上,便成为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是由P波、QRS波群和T波及各波间的线段所组成。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ST段的异常表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2023-11-02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和延髓相连,成人脊髓下端约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椎穿刺。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全长40~45 cm。有两个膨大,为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膨大处有连接到上肢和下肢的神经,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末端延续的细丝结构,称为终丝,附着于尾骨的背面,起固定脊髓的作用。
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贯脊髓全长的沟裂。前面正中的称前正中裂,后面正中的称后正中沟。两侧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外侧沟连接脊髓前根,后外侧沟连接脊髓后根,后根上有脊神经节。前根与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脊髓节。脊髓有相应的31个脊髓节,即颈段8节(C1~C8),胸段12节(T1~T12),腰段5节(L1~L5),骶段5节(S1~S5),尾段1节(Co)。腰、骶部的脊神经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离开脊柱以前,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这就形成马尾。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考点提示
脊髓灰质前、后、侧角神经元的组成。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中央有纵贯脊髓全长的小管称为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可见H形或蝶形的灰质。灰质的周围是白质。
1.灰质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灰质有向前后方伸出的前角和后角,在胸髓和上部腰髓(T1~L3)还可见向外突出的侧角。
(1)前角: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组成,参与脊神经前根的构成,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2)后角:主要由联络神经元构成,接受脊神经后根的传入纤维。
(3)侧角:见于脊髓的T1~L3节段,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在脊髓的S1~S3节段,相当于侧角的部位,有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侧角和副交感核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离开脊髓,参与脊神经前根的构成,管理和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2.白质 脊髓的白质包括传导感觉信息到脑的上行纤维束和将神经冲动由脑向下传至脊髓的下行纤维束。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可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向为前索,前、后外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
(1)上行(感觉)纤维束(www.chuimin.cn)
①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位于内侧,由同侧第5胸节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向上止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位于外侧,由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向上止于延髓的楔束核。薄束和楔束向脑部传导同侧半身的本体感觉(肌、腱、骨骼、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以及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的粗细等)。楔束传导同侧上半身的冲动。薄束向脑部传导同侧下半身的冲动。
②脊髓丘脑束:分为位于外侧索前半的脊髓丘脑侧束和位于前索的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觉、压觉和粗触觉冲动。一侧脊髓损伤时,对侧出现痛、温觉、压觉减退或消失。由于后索传递的精细触觉存在,所以对触觉影响不大。
③脊髓小脑前、后束: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前部和后部,上行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主要传递同侧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以及皮肤触压觉至小脑。
(2)下行(运动)纤维束
①皮质脊髓束:分为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束起源于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下行至延髓锥体交叉,其中大部分的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四肢的随意运动(主要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没有交叉的少数皮质脊髓束纤维行于脊髓前索,形成皮质脊髓前束,部分纤维下行的过程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不交叉止于同侧前角细胞,皮质脊髓前束主要支配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因此当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而躯干肌不发生瘫痪。
②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起于中脑红核,交叉后在脊髓侧索下行,止于脊髓灰质,主要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的兴奋作用。
③前庭脊髓束:起于同侧延髓前庭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脊髓灰质,此束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9-1)。
图9-1 脊髓内部结构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脊髓是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脊髓横断后,横断平面以下的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
2.反射功能 脊髓反射是指脊髓内的固有反射,主要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有关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文章
如果将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即可引导出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变化,这种电变化经一定处理后并记录到特殊的记录纸上,便成为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是由P波、QRS波群和T波及各波间的线段所组成。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ST段的异常表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2023-11-02
胰的右端膨大称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胰的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胰岛主要由A、B两种细胞组成,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二)胰液及其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约为7.8~8.4,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2L,胰液的主要成分有水、碳酸氢盐、多种消化酶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
2023-11-02
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质参与,皮质下各级中枢就可形成,它使机体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可提高机体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2023-11-02
在左、右肋弓之间的部分,胃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触诊胃的部位。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正常成人每天胃液分泌量约1.5~2.5 L,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若盐酸分泌过少,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分泌过多则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蚀作用而引起消化性溃疡。......
2023-11-02
小网膜的右缘游离,后方为网膜孔,经此孔可进入网膜囊。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前两层由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前、后两层腹膜向下延伸而形成,降至脐平面稍下方,前两层向后返折向上,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连于横结肠并叠合成横结肠系膜,贴于腹后壁。......
2023-11-02
脏面中部有形似“H”的3条沟,其中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称肝门;右纵沟的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
2023-11-02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即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的术语。(三)轴以解剖学姿势为准,通过人体某部位或结构的假设线,可将人体分为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三种相互垂直的轴。(四)面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可将人体分作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3种切面。其中,通过人体正中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023-11-02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有3层被膜包裹,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一)脊髓的被膜考点提示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颗粒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粒。......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