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乳房不发育,女性乳房在青春期后逐渐发育,妊娠和哺乳期有分泌活动。乳房中央的突起称乳头,平对第四肋间隙或第五肋与锁骨中线相交处,其顶端有输乳管的开口。乳腺包括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又分为若干个乳腺小叶,每个乳腺叶含有一个排泄管,称为输乳管,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为减少对输乳管的损伤,需作放射状切口。......
2023-11-02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食物。
(一)胃的位置、形态及其运动
1.胃的位置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前壁的右侧与肝左叶相邻,左侧与膈相贴,并被左侧肋弓遮盖。在左、右肋弓之间的部分,胃直接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触诊胃的部位。胃后壁邻近脾、左肾、左肾上腺和胰等器官。
2.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有两壁、两缘和两口。两壁即前壁和后壁。两缘即上缘和下缘,上缘短而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点处有一切迹,称角切迹;下缘长而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两口即入口和出口,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分为4部分:贲门部,位于贲门附近;胃底,为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胃体,为胃底与角切迹之间的部分;幽门部,为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临床上又称胃窦。在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将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幽门窦近胃小弯处是胃溃疡和胃癌的好发部位。
3.胃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是指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种缓慢、微弱而持续的收缩状态。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形态和位置,维持胃内压,是其他运动形式产生的基础。
(2)容受性舒张:在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腔、咽和食管的刺傲,反射性地引起胃壁平滑肌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其生理意义为:使胃能够容纳大量食物后,仍保持胃内压的相对稳定,从而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充分消化。
(3)蠕动:胃的蠕动在食物入胃约5分钟后开始,蠕动波起始于胃体的中部,频率约为3次/分。一个蠕动波需1分钟左右到达幽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胃的蠕动,可以使食物被挤压研磨,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同时推送食糜分批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
4.胃的排空 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即开始排空。一般来说,流质或小块食物排空速度较快,黏稠或大块食物排空较慢。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其次,脂肪最慢。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5.呕吐 是把胃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体外的过程。呕吐中枢位于延髓,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刺激呕吐中枢而引起呕吐。呕吐具有保护作用,可把胃、肠内有害物质排出,但剧烈频繁的呕吐影响正常进食和消化,严重时可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www.chuimin.cn)
(二)胃壁的微细结构及其分泌功能
1.胃壁 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构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黏膜和肌层。胃在空虚和半充盈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黏膜表面有许多针孔状小窝,称胃小凹,胃小凹的底部有胃腺开口。在黏膜的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管状的胃腺,按位置分为胃底腺、幽门腺和贲门腺。胃液主要由胃底腺分泌,分布于胃底和胃体,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构成。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分解。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2.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液体,pH为0.9~1.5。正常成人每天胃液分泌量约1.5~2.5 L,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又称胃酸,是由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的强酸性液体。
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③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④盐酸进入小肠内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若盐酸分泌过少,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分泌过多则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侵蚀作用而引起消化性溃疡。
(2)胃蛋白酶原:由胃腺的主细胞分泌,是胃液中最重要的消化酶。胃蛋白酶原可被盐酸活。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1.8~3.5,当pH值大于5时,胃蛋白酶便完全失活。
(3)内因子: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有两个活性部位,一个部位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使维生素B12免遭小肠中水解酶的破坏,另一个部位可与回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并促进维生素B12吸收。当内因子缺乏时(如胃大部切除的患者),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黏液分泌后,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状的保护层,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性损伤。此外,还参与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它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胃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有关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文章
男性乳房不发育,女性乳房在青春期后逐渐发育,妊娠和哺乳期有分泌活动。乳房中央的突起称乳头,平对第四肋间隙或第五肋与锁骨中线相交处,其顶端有输乳管的开口。乳腺包括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又分为若干个乳腺小叶,每个乳腺叶含有一个排泄管,称为输乳管,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为减少对输乳管的损伤,需作放射状切口。......
2023-11-02
如果将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即可引导出心脏兴奋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变化,这种电变化经一定处理后并记录到特殊的记录纸上,便成为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是由P波、QRS波群和T波及各波间的线段所组成。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ST段的异常表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2023-11-02
胰的右端膨大称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胰的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胰岛主要由A、B两种细胞组成,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二)胰液及其作用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约为7.8~8.4,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2L,胰液的主要成分有水、碳酸氢盐、多种消化酶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
2023-11-02
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脊髓节。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中央有纵贯脊髓全长的小管称为中央管。一侧脊髓损伤时,对侧出现痛、温觉、压觉减退或消失。③脊髓小脑前、后束: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前部和后部,上行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主要传递同侧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以及皮肤触压觉至小脑。因此当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而躯干肌不发生瘫痪。......
2023-11-02
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质参与,皮质下各级中枢就可形成,它使机体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可提高机体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2023-11-02
脏面中部有形似“H”的3条沟,其中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称肝门;右纵沟的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
2023-11-02
小网膜的右缘游离,后方为网膜孔,经此孔可进入网膜囊。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前两层由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前、后两层腹膜向下延伸而形成,降至脐平面稍下方,前两层向后返折向上,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连于横结肠并叠合成横结肠系膜,贴于腹后壁。......
2023-11-02
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又称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耳蜗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旋转约两圈半构成。三个管道中充满淋巴液,前庭阶与鼓阶内为外淋巴,它们在底部分别与前庭窗膜和圆窗膜相接,而在耳蜗顶部通过蜗孔相沟通;蜗管是一个充满内淋巴的盲管。其壁内有一嵴状隆起,称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