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头颈肌及其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头颈肌及其作用

【摘要】:头颈肌包括头肌和颈肌。面肌收缩可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又称为表情肌。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内侧群:位于脊柱颈段前面、正中线的两侧,每侧有头长肌、颈头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共4块肌肉。一侧头长肌和颈头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头颈肌包括头肌和颈肌。

(一)头肌

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1.面肌 位置表浅,为扁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面肌收缩可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又称为表情肌。

(1)颅顶肌:为颅顶宽而薄的肌,如枕额肌。枕额肌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

(2)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呈椭圆形。睑部纤维收缩时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使眼裂闭合;泪囊部纤维收缩可扩大泪囊,使囊内产生负压,以利于泪液引流。

(3)口周围肌:人类口周围肌肉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形成复杂的肌群,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状肌。环绕口周的环形肌为口轮匝肌,收缩时可产生闭口,使上、下唇与牙紧贴等动作。咬肌为主要的辐射状肌,收缩时使唇、颊贴紧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可将口角拉向外侧,与口轮匝肌共同完成吹口哨动作。

2.咀嚼肌 包括颞肌、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分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1)颞肌:起自颞窝,肌束如扇形向后下会聚,经过颧弓的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并可向后牵拉下颌骨。

(2)咬肌: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纤维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同时向前牵引下颌骨。

(3)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向前运动。

(4)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起自蝶骨大翼下面和翼突外侧面,向后外止于下颌角。该肌双侧同时收缩可牵拉下颌骨作张口运动,一侧收缩可使下颌向对侧移动。(www.chuimin.cn)

(二)颈肌

颈肌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颈浅肌与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三群。

1.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

(1)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内的皮肌,薄而宽阔,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内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下部皮肤(图3-10)。该肌收缩时可牵拉口角及下颌向下,同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图3-10 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2)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大部分为颈阔肌覆盖,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属于二头肌,二头汇合止于斜后上方的颞骨乳突(图3-10)。该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2.颈前肌 颈前肌包括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3.颈深肌 可分为内、外侧两群。

(1)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2)内侧群:位于脊柱颈段前面、正中线的两侧,每侧有头长肌、颈头肌、头前直肌和头外侧直肌共4块肌肉。一侧头长肌和颈头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4.颈部筋膜 较为复杂,可分为颈浅筋膜和颈深筋膜。颈浅筋膜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延续,包绕颈阔肌;颈深筋膜又称颈筋膜,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包裹颈、项部的肌肉和其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