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一定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一)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多维主体间的相互沟通,而并非像传统考试制度仅仅将教师、家长与学生作为“诸多外部评价的依附者”。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共同参与,将学生从传统评价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向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自评就是学生自己是评价主体。......
2023-07-18
现代教学论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评价也应如此。评价活动的构成,离不开评价主体及评价客体。所谓评价主体,是指进行的个体或组织,在评价过程中呈现关于评价客体的客观资料、信息,对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目前,在国内的主流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通常比较单一,以教师评价学生、学校管理人员评价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学校为主。评价主体固定、模式化,造成了评价客体的资料、信息来源单一,最终导致评价结果丧失客观性、公正性。除此之外,单一、固定的评价主体也会造成评价主客体地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导致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间有了隔阂,评价功能也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其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展开自评或互评,并让家长也成为评价活动的重要一员,确定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主体。
(一)教师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初级阶段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受制于他人”。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甚至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准确明了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及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也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同样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例如,在课堂评价中,特别是针对学习兴趣不高或是不够自信的学生,评价更是要以鼓励、夸奖为主,如“你自信的小手终于举起来了,老师非常期待你的回答。”“你回答得非常好,老师希望看到你能够多多回答问题。”“你回答得真棒,大家一起给他鼓鼓掌!”等。又如,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经常为学生撰写评语,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总体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等都进行适当的点评,如“作业完成得不错,但书写还需要更加工整,继续加油!”“今天出现了很多错误,再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会!”等。在多次的教师评价中,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语文学习的优劣所在,对评价的标准与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作为整个评价过程的初始阶段,其发生的场地不局限于学校,要让自我评价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的自我评价灵活、及时、动态地进行,既可以是学生对自己解决某一语文问题的评价,也可以是完成某项语文作业、进行某项语文活动的评价,还可以是对自己在某一语文课堂中表现的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自我控制的意识,甚至对学生健全人格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www.chuimin.cn)
在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应充分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评价主体为同一高度和水平,易于被学生接受;其次,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再次,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可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恳对待学习伙伴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相互评价的具体形式有很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在交流讨论中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中,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在批改他人作业的过程,发现他人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形成反思。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学习小组,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先展开小组成员间互评,让小组成员依据评价标准给每一位组员评分;然后再进行小组间互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学生进行评分。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三)家长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形成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对学生全方位评价。生活中,学生期盼家长的认可、表扬和鼓励,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产生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家长参与评价,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起到监督、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融洽亲子关系,携手家校共育。在家长评价中,家长可以向教师提供如学生在家是否按时完成了作业、是否进行了额外的语文学习、是否参与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等信息,让教师对学生在校外生活的学习情况有准确、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生活化”及教师评价有所助益。
教育不仅是教师、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职责,“家校合一”的评价对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职业、经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家长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也有的家长没有信心对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更加鼓励家长,定期联系家长,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并对家长做出相应的评价指导;在家长评价过程中,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交流,及时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家长评价的功效,让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与研究的文章
所谓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一定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一)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多维主体间的相互沟通,而并非像传统考试制度仅仅将教师、家长与学生作为“诸多外部评价的依附者”。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共同参与,将学生从传统评价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向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自评就是学生自己是评价主体。......
2023-07-18
记得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主题是“由一件艺术品产生的联想”。读着孩子们与习作要求相去甚远的作文,笔者沉默无语,心想,师生必须要再次共同探讨想象和联想的区别,否则,学生们将被误导。那一次作文讲评,经过师生的共同研讨,学生们终于明白由一件艺术品产生的联想作文该怎么写。......
2023-07-05
苏联学者加里宁在一项研究中让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自编提纲,对照组则不编写提纲。让学生参与板书过程,是一项可行的好办法。因此,优秀教师通常宣布,这堂课虽然是我设计的,但不是我一人的,要由我们大家来共同创造。而这种艺术之境不正是由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而创造出来的吗?......
2023-07-31
舞蹈治疗教育还应该鼓励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使家长们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一)舞蹈治疗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优点舞蹈治疗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沟通,更好地表达感情,而且还能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上的问题显现出来,有利于学校与家长更好地认识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舞蹈治疗能让家长意识到特殊儿童也需要被关爱、被呵护,进而更加积极配合特殊儿童的舞蹈治疗活动。......
2023-11-19
体罚,像一片乌云漂浮在校园上方,它不仅不利于教书育人,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情,使师生关系陷入紧张。这封信惊动了福建省副省长潘心诚,他专门做了批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人人有责,我以为不论以哪种方式体罚学生都是不允许的。体罚必然会引起对立,对师与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成为搞好师生关系的一大障碍。虽然搞体罚的只是很少一些教师,但我们仍然殷切希望校园内不再发生类似事情。......
2023-07-31
恰恰相反,优秀的老师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将家长资源引入班级,以某种方式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我在教九五届高一班的时候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班上的学生家长,年龄大多在四十五岁上下,这正是当年的“老三届”!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当然不只这一种方式,而且我这种做法也不能作为唯一的“公式”到处套用。......
2023-10-21
在人才的需求结构中,人才的总量结构和层次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随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能级的提升而变化,而类型结构的变化,是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演变引发职业岗位日益分化或复合的发展趋势下所发生的,其中人才类型需求的变化是反映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最为明显的标志。前者称学术型人才,后者称应用型人才。对技术类人才的忽略和轻视,社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023-06-15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态度上要重视学生知识增长之外的多元智能,并配合相应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以课时为单位,及时记录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及参与过程中能力表现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记录表格设计如下所示。......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