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化评价,促进师生家长共同参与

多元化评价,促进师生家长共同参与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展开自评或互评,并让家长也成为评价活动的重要一员,确定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主体。在家长评价中,家长可以向教师提供如学生在家是否按时完成了作业、是否进行了额外的语文学习、是否参与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等信息,让教师对学生在校外生活的学习情况有准确、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生活化”及教师评价有所助益。

现代教学论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评价也应如此。评价活动的构成,离不开评价主体及评价客体。所谓评价主体,是指进行的个体或组织,在评价过程中呈现关于评价客体的客观资料、信息,对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目前,在国内的主流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通常比较单一,以教师评价学生、学校管理人员评价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学校为主。评价主体固定、模式化,造成了评价客体的资料、信息来源单一,最终导致评价结果丧失客观性、公正性。除此之外,单一、固定的评价主体也会造成评价主客体地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导致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间有了隔阂,评价功能也就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其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展开自评或互评,并让家长也成为评价活动的重要一员,确定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主体。

(一)教师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初级阶段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受制于他人”。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甚至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准确明了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及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也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同样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例如,在课堂评价中,特别是针对学习兴趣不高或是不够自信的学生,评价更是要以鼓励、夸奖为主,如“你自信的小手终于举起来了,老师非常期待你的回答。”“你回答得非常好,老师希望看到你能够多多回答问题。”“你回答得真棒,大家一起给他鼓鼓掌!”等。又如,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经常为学生撰写评语,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总体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等都进行适当的点评,如“作业完成得不错,但书写还需要更加工整,继续加油!”“今天出现了很多错误,再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会!”等。在多次的教师评价中,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语文学习的优劣所在,对评价的标准与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作为整个评价过程的初始阶段,其发生的场地不局限于学校,要让自我评价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的自我评价灵活、及时、动态地进行,既可以是学生对自己解决某一语文问题的评价,也可以是完成某项语文作业、进行某项语文活动的评价,还可以是对自己在某一语文课堂中表现的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自我控制的意识,甚至对学生健全人格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www.chuimin.cn)

在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同时,也应充分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评价主体为同一高度和水平,易于被学生接受;其次,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再次,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可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恳对待学习伙伴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相互评价的具体形式有很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在交流讨论中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中,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在批改他人作业的过程,发现他人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形成反思。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学习小组,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先展开小组成员间互评,让小组成员依据评价标准给每一位组员评分;然后再进行小组间互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学生进行评分。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三)家长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形成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对学生全方位评价。生活中,学生期盼家长的认可、表扬和鼓励,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产生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家长参与评价,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起到监督、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融洽亲子关系,携手家校共育。在家长评价中,家长可以向教师提供如学生在家是否按时完成了作业、是否进行了额外的语文学习、是否参与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等信息,让教师对学生在校外生活的学习情况有准确、充分的了解,从而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生活化”及教师评价有所助益。

教育不仅是教师、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职责,“家校合一”的评价对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职业、经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家长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也有的家长没有信心对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更加鼓励家长,定期联系家长,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并对家长做出相应的评价指导;在家长评价过程中,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交流,及时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家长评价的功效,让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