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实用研究成果

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实用研究成果

【摘要】:语文课堂导入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特别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新课的导入。然而,通过实际调查,教师在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时出现了若干问题,因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该导课方式的价值和优势,教师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一节成功语文课堂的关键,而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课堂导入的成与败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特别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新课的导入。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对教学内容层层剖析,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生动、充满趣味的课堂学习氛围。然而,通过实际调查,教师在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时出现了若干问题,因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该导课方式的价值和优势,教师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教师选取的生活实例必须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生活中的事例是繁杂无限的,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筛选,从中敏锐地发现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实例,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使导课切实有效。例如,在学习《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文中盲童对生命的热爱,从而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如果教师在导课时只是询问学生对春天的观察,那么就是脱离了课文的主旨,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春天这一节气的气候特征的方向上去。因此,教师应将问题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上,首先可以询问学生眼中的春天,再逐步引导学生不用眼睛去感受春天,让学生描述有关春天的嗅觉、触觉、味觉等,最后回归课文,引出盲童这一主人公,为学生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www.chuimin.cn)

第二,教师选取的生活实例必须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导课形式有很多,而其中有些形式枯燥无味,既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对教学内容提供显著的帮助。例如,教师在导课时常用“提起×××,同学们并不陌生,谈谈生活中你遇见过的和×××有关的事例吧”等,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往往有很多,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中,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师还需要在若干的素材中去选取能够吸引学生的、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意义的趣味性生活实例。例如,在讲识字规律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两只老虎》,让学生发现歌曲中重复的歌词,然后教师便可以这样引出:“这首歌中有重复的歌词,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首歌时,记住它的这种规律,我们便可以很快地学会这首歌。识字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掌握好识字的规律,我们就可以轻松掌握许多生字。”由学生生活中熟悉、喜爱的一首歌曲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发现、学习新知,这样的导课既不突兀,也不牵强,生活实例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发挥了真正的价值。

第三,教师选取的生活实例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如果抛开学生的认知水平,用成人的视角、生活去讲述相关内容,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就会丧失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实例进行导课。例如,在学习时代距离学生较遥远的课文时,教师不可一味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理解和感受,应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已经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非常熟悉的相关实例入手;或者使用对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比较,形成比较强烈的反差,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此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举出的事例必须是浅显易懂的,不可过于深奥,如有的教师在讲关于霍金的课文时,为了突出霍金的伟大,列举出了诸多霍金的成果,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领域是陌生的、无法理解的,这样的导课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