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成果

小学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成果

【摘要】: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现代化策略的生成,同样是为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而服务的。

我们探讨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向关注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古诗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等传统教学论领域中的问题。现在,我们尝试突破古诗传统教学论的领域界限,以此来探讨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问题,并且进而从生活化策略的角度来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进行探讨。既然如此,首先应该解决探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策略的出发点是什么?针对该问题,本部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应对新教材生活化古诗教学实践的需要

据“统编本”主编温儒敏介绍,小学语文古诗文共有129篇,选篇总体占比30%左右,前四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共有28首古诗供学生学习,足以体现了编者对古诗的重视。在这28首古诗中,13首古诗为正式学习课文,其他15首古诗为非正式课文,分布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下面我们主要针对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四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进行生活化分析,详见表6-1和表6-2。

表6-1 正式课文的古诗生活化分析

表6-2 非正式课文的古诗生活化分析

续表

由以上两个表格可知,其中 22首体现生活化的古诗内容大部分都贴近学生的自然生活。对此,19世纪的C.昂博尔·于阿里曾提道:“中国人喜爱自然:他们喜欢对鲜花凝视,对着白雪沉思,对着云彩遐想;喜欢沿着溪畔河岸漫步;爱在青竹翠柳下畅饮,倾听鸟儿在枝头啁啾鸣叫。”这无不体现了古代诗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如《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轻下垂的柳条就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一样。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究竟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如同一把神奇的剪刀。”这样的内容在深度上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理解的;在广度上,垂柳吐新芽这种景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诗人贺知章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成剪刀,赞美春风裁出了春天,既有诗意又极富童趣,也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而其他6首非生活化的古诗分别是《夜宿山寺》《敕勒歌》《寻隐者不遇》《江雪》《悯农(其一)》《舟夜书所见》。这六首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都是大多数小学低年级学生没有经历或生活经验的。例如,《敕勒歌》中的草原生活离孩子较远,虽然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没有见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特别是农村孩子,在理解古诗时就不能产生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是非生活化的内容。

同时,由以上两个表格可知,小学一二年级共有28首古诗,其中有22首生活化的古诗,占了78.6%;仅6首非生活化的古诗,占比21.4%。正式课文的古诗共13首,其中11首体现生活化,占比84.6%;2首非生活化古诗,占15.4%。正式课文的古诗都是出现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共15首,其中11首体现生活化,占比73.3%;4首非生活化古诗,占26.7%。由此可见,生活化古诗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比重是非常高的,除了课内要求学习古诗,也倡导课外多积累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古诗。因此,语文教师面对“统编本”教材中生活化古诗板块的精心编排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碰到问题,而研究小学低年级古诗的生活化策略,就是为了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本书的缘起之一。

(二)贴合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心理的需要(www.chuimin.cn)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由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过程,逐渐从感性的水平向直观的水平发展,包括感知觉的充分发展、思维形式的发展和言语形式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无意识记忆占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言语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只有运用口头语言的经验,而且主要以对话语言占主导地位。在教育的作用下,学生会逐渐掌握书面语言,即学会写字、阅读和习作,其在低年级阶段可识一千字左右,并且回生率较高。低年级学生言语的学习是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在不断地发展中。在情感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较幼儿和少年相比,心理状态较平静而愉悦,情绪体验丰富,社会性的情感比重在增加。但依旧还不够稳定,低年级的学生情绪表现比较外露,很容易激动和冲动,他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需要得到提高,新鲜有趣的事物非常容易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社会性也在不断地发展,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社会性交往增加、道德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更加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会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评价。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不断地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直接、具体和表浅。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为了得到表扬和鼓励。低年级的学生通常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很感兴趣,如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他们就很开心。在知觉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也在不断地发展,尤其喜欢活泼欢快的声音与五彩缤纷的颜色,但因情感和意象起主观作用,所以他们一般观察事物还不够仔细,容易被次要的东西吸引注意力。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在此阶段一般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然而,以文字为主的古诗阅读却主要依靠人们的抽象思维进行,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在阅读高度概括化的诗意语言面前理解起来难度会比较大。而且古诗的语言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语言相差甚远,在理解方面会有一定的障碍。与之相反,以图像为主的生活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的视觉直接接收图像信息,则大大消除了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理解的生硬性。因此,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生动的教学策略,把古诗形象化和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接受与理解,这便是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产生的缘由之一。

(三)促进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

策略是为完成任务或目标而设计的,所有策略的生成都是出于高效、顺利完成任务的需要。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现代化策略的生成,同样是为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而服务的。

2001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意味着教科书的入选内容需要贴近低年级学生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教科书的各方面内容上提出了一定的生活化要求。例如,在识字部分,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低年级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以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去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又如,在阅读部分,提出语文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再如,在写话部分,提出写作教学应该引导低年级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要学会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譬如,在口语交际部分,则要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特别针对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了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且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且“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可知,语文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文字的运用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活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就更加需要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古诗教学课程回归到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内容的生活课程中。所以,要想更加彻底地达成古诗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就必须采用生活化策略,这也是本书研究的初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