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研究—生活化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研究—生活化写作技巧

【摘要】:(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改进作文修改方法教师传统的作文批改习惯是,精批细改,无论是字词、语句、语段都会修改。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动态化的生活化作文评价,在积极关注学生写作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写作生活。将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动态过程,作文的谋篇布局要求,学生的情感态度、

我们前面已经解决了学生写作来源与内容的问题,写作的材料有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已经被调动了起来。然而,材料并不能杂乱地堆砌在那里,需要好的方法把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让别人读懂、体会写作的意思。由此可见,指导学生“怎样去写”在作文指导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作文教学指导时,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写作指导方法,要注重将写作方法指导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避免越俎代庖,阻碍学生的思考。

(一)写作技法指导

1.引导学生多做课外阅读,潜移默化掌握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从前的人学做文章都注重诵读,往往说,只要把几十篇文章都读得烂熟,自然而然就能够下笔成文了。鲁迅先生也是通过阅读大量的外国短篇小说,才学会了短篇小说的形式及把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凝练、集中的方法,曾有过的“没法使大家知道”的困扰也随之解开了。古龙的文风就是受多人的影响形成的,如福楼拜、海明威、杰克伦敦及中国的李白等,写出的武侠小说自然也是出神入化、文风多样,令读者回味无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阅读,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其中的写作知识,体悟出各类文章谋篇布局的基本模式、丰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写作技巧也自然纯熟了。并且,多做课外阅读也能增强语感,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更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2.用教材教,磨炼写作方法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样本”范本作用。在叶圣陶的语文教学论里,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

3.多做练习,有效运用

“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学生从阅读、讨论中学到的写作技法是为抒写生活、呈现精彩作品服务的,所以学生必须在写作实践中进行练兵,才能将写作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在日常生活中的写作任务面前,依然是不知所措。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学了新东西就希望立刻尝试的心理,引导学生及时演练,在作文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改进作文修改方法

教师传统的作文批改习惯是,精批细改,无论是字词、语句、语段都会修改。只要是布置学生写作,语文教师就会不惜辛劳,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批改。然而,据相关调查,笔者发现,语文教师进行批改之后,有的学生并不“买账”,反而会觉得教师的修改加重了他们的畏难情绪。而学生拿到作文之后,只是看一眼分数,即使想改作文也是无从下手,因此便把作文扔到一边,不再过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也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当中,以学生的生活、思想为主进行修改。

1.尊重学生主体的独立体验和感受

在进行生活化写作评价时,教师所给出的评语和评分不能仅以语文写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为评断标准,还应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个性化真实体验的理解。殷孟军在其相关文章中写道:“写作评价应当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教师在评阅学生写作时,不能以成人眼光和教育者的生活经验来评价学生的表述。”因此,语文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能只看其中华丽的辞藻,而应该注重小学生的表达是否正确、恰当地符合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一篇小学生的作文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在内容和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以小学生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其写作,并且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真实体验给出自己相应的评语和指导建议,在评价中鼓励并肯定小学生所表达的自身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让其明白写作不过只是生活中一种轻松的、与他人交流和对话的方式而并非考核他们的一种手段。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敢于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于表达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不再畏惧写作文。

2.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标准(www.chuimin.cn)

传统的写作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略了动态的写作过程、学生的修改情况、作文的反馈情况,呈现一个静态的评价过程,评价内容单一,缺乏指导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从写作前、作文中、写作后等方面对写作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见表5-1。

表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作的评价要求

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也曾提倡情境作文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写作兴趣;二是观察生活;三是题材丰富;四是范文引路;五是口语、书面及生活体验的结合。总结来说,作文评价标准的制订都指向作文内容本身及生活本身。评价的重点不仅仅是在作文本上打出一个分数,就内容评价而评价,而是对学生写作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写作目标和写作内容、写作情感与态度、写作过程与写作方法、写作知识与能力等全方位的评价,因此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评价应该是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是一个以生活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评价过程,是作文评价动态化和生活化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首先,对作文内容本身进行静态评价,即语言、结果、内容方面的基础评价,包括选题立意、布局谋篇、字词句的表达、细节的描写等。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动态化的生活化作文评价,在积极关注学生写作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写作生活。最后,要评价学生写作前的情况,即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查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得到不断地发展,这不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且是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评价过程也应当是动态的,并且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化作文的评价要对学生的材料准备过程、生活化写作素材进行关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使学生在“教学合一”的方法中学会生活化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合。另外,要评价学生写作的态度和情感,学生写作时应该要“立诚”,情感真实,态度诚恳,没有抄袭和胡编乱造的情况。同时,要对学生的修改作“回炉”评价,不能止步于修改前的评价。要确认学生是否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后是否比前一次有进步,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时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是否按照要求去修改,是否认真完成了修改等。将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动态过程,作文的谋篇布局要求,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作为写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一方面通过写作评价沟通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写作,触发学生的写作和修改体验。因此,评价学生作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语言(字词句与书写)、结构(标点与段落)、内容(细节描写与事例)等静态学习能力方面的评价标准,以及材料(材料搜集)、态度(写作态度与修改积极性)、情感(真实性与生活性)等动态生活性生成方面的评价标准。生活化作文评价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品质。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评价标准见表5-2。

表5-2 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评价标准

续表

另外,陶行知强调“真”,生活要真,教育要真,生活化作文评价亦是如此。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写作内容要真实、情感要真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要真诚,语言不能泛、大、空,更不能只停留在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或以“构思巧妙、写得很好、表达清楚”等评价语笼统概括。学生写作是为了沟通生活,与他人进行交流,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评价则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的评价在于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内心世界的沟通,尝试以学生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领悟他们的感悟。用真诚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修改意见,而且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3.互评、自评、师评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评价建议部分给出了明确指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这一要求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将作文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广泛地在学生间开展自评和互评交流。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生活化写作评改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或者同桌互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快速地发现他人作文中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对比自己的作文,并在这之后再交换回自己的作文本实现自评自改,等自我批改完成后最终再交由语文教师审阅。笔者认为,在这整个过程中,能够充分抓住小学生阅读和批改他人文章的积极心理,实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所以建议语文教师按照互评—自评—师评的评改顺序,将这三种评改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庄莎玲在相关文章中也提道:“作文评改时,家庭、社会也要共同参与进来,通过多渠道展示学生作品,以取得同学、家庭乃至社会的认同和鼓励。”所以,家长帮评也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评价方式。如今的很多家长都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和学习素质,因此家长可以在学生放学后坐下来静静地品读自己孩子的“作品”,帮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孩子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