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摘要】:董旭午老师所提倡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董旭午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合理性

董旭午提倡的生活化语文要求语文阅读要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于课本。在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中,董老师注重将作者生活、学生生活、课文生活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还反应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董旭午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个一直争论的问题。21世纪之初的课程改革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规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2011年开始的语文课程改革也对语文学科进行了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两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家都已经接受。而董旭午提倡的生活化语文,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不仅反映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同时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所要求的。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人们之间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其他知识的工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和思维方面,而语言的运用和思维都是人类在生活中所进行的,离开了生活,语言与思维都是空洞、没有意义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理解语言,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从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来看,语文的学习必须扎根于生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董旭午所提倡的生活化语文,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在语文教学中深度对接生活。如果董老师在教学中没有与生活对接,学生就不会或者很难读懂这句话的内涵,那么语文教学就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体会语言魅力”的要求,也就无法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2)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的精神和文化自我成长的过程。语文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还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人文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还要注重学生精神和文化的成长。由于人类的精神和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人文性特点,就必须走生活化语文的道路,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生命意识的不断发展,而且语文教学也将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完善。

总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它的学习与应用必然有广阔的生活空间。董旭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生活的资料,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广泛参与生活的基础上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使语文教学更趋于完善,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反映了语文阅读与生活的关系

(1)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指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环境。语文源于生活,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文学作品,都来自社会生活。语言天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产生于生活、服务生活。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语文,还是语文课程,在日益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着它作为生活交际工具的特定作用。同时,生活的时空无限广阔为语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草木山水、春夏秋冬变换、改革变换、经济科技,都是语文内容表现的事物,这些都为语文注入了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如果教师科学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去感受、去体会这些素材,就能够让他们充分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2)阅读与生活的关系

人类的阅读活动始于文字的产生。文本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反映,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在阅读生活。文本,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积极能动的再现。一方面,阅读文本就是阅读生活,阅读作者的生活,阅读自己的生活,从中得到更深的生活体验,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阅读文本的过程,使我们认识了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理解生活,通过与作者和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我们自发地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揭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揭示出生命的意义。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应该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建构文本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融入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感悟。

(二)董旭午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1.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德、智、体或知、情、意。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董旭午老师所提倡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苏霍林姆斯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要想让学生获得发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董旭午老师提倡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读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当学生生活与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产生矛盾时,学生内心的需要被挖掘、兴趣被激发,进而根据生活深入探讨课文内容,最后获得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深层含义。这是一个阅读的习惯,学生长期在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下,必定会养成联系生活、深入探讨文本、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信息社会,语文能力成为一个人获取、删选、运用信息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的语文学习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状态。它要求语文学习要打破书本和教室的局限,与当下的生活相联系,为生活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只讲授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还要适时地与生活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要求在教学中把课文作为主要的研读对象,但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础将学生的视野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在理解作者生活、课文生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打破了课堂阅读的束缚,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得到培养。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分析、思考问题,都是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下产生的,学生根据对生活的理解主动去思考、探究,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只言片语思考,这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培养多种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主要是指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它是衡量语文学习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董旭午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入瓶颈时,董老师就会适时地引入生活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现实生活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一般都是认真倾听董老师的话语,最后在董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发展。又如,在对学生读方面的能力培养时,董老师也会适时地联系生活,让学生根据生活的体验读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www.chuimin.cn)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语文新课标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语文能力获得发展很重要,但是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能力的培养上,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还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董旭午老师的课堂上,并不只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活的引导和影响下,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4)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建构健全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完整的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格的发展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在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的健全人格。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语文教育责无旁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董旭午老师提出的生活化语文中,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者生活、课文生活、生活情理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同时,董老师的生活化语文还坚持将语文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在通过引导生活让学生对生活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我思想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生活化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建构健全人格的目的。

2.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概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知识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并在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这是教师个人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董旭午老师提倡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在理论上要求教师掌握生活教育、支架式教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利用这些理论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为教师获得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丰富教学生活来实现教师的成长。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促进教师教育知识的更新

生活化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杜威的“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为主要理论基础。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必然要联系这些理论知识,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董旭午老师生活化语文教学中的生活主要指作者生活、学生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这对教师的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都提出了要求,同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

(2)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担任着知识的传授者、教书匠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新定位,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角色转变。而董旭午老师提倡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

(3)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促进教师生活的丰富

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体验的语文教师更了解现实的世界,也更愿意关注现实。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中,主张将生活与教学相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因此,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有利于教师生活的丰富,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观察生活,拓宽自己的生活范围。

(三)董旭午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1.董旭午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1)生活化语文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即阅读教学生活化、读写历练生活化和语文积累生活化。首先,阅读教学生活化是指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根据生活来进行教学,是生活化语文的基础。在阅读教学生活化这部分中,董旭午老师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观点,并对生活化阅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基本上形成了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中提炼整理生活化和阅读教学中思辨训练生活化的理论体系。阅读生活化策略具体包括教学导语生活化、阅读与作者生活、学生生活、课文生活相联系;提炼整理生活化中具体包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的生活和心灵,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思辨训练生活化中具体包括学生思辨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发育等方面。其次,从语文教学实践方面来看,董老师的阅读教学生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基本形成“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的基本过程,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阅读教学生活化的体系。

(2)生活化语文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按董老师说的那样就可以,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生活化语文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挑战。在教学中,即使是专业的教师也很难正确把握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中进行适度的生活化教学。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如联系学生的生活,深入浅出地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同时,将语文教学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进行深入的对接,这对教师深入研究和解读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在联系学生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进入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中,最后读懂文章,这更是一个难题。教师一般很难把握教学过程中生活的联系,很容易造成联系生活不到位或者教学泛生活化的局面,从而影响正常的语文教学。因此,生活化语文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学生对这一教学方式很不习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的学习方式,对于在学习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生活和课文生活,学生还不是很习惯。同时,现在学校对学生管理严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真正能接触生活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接触更多的反而是书本生活,因此,在这种应试教育的管理下,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不丰富,要想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还是比较困难的。

2.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1)教学内容泛生活化

生活化语文教学要求生活与语文相结合,但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时很容易造成泛生活化的局面,首先表现为教学重生活、轻文本。要想成功实施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就成了首选。为了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们创新出多种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重视生活,从生活中学习,不得不承认有些创新的确起到了非凡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置教材于不顾,将语文课上成了综合活动课,让语文教学成了社会实践,失去了语文的味道。

(2)教学方式泛生活化

教学方式泛生活化首先表现为课堂上虚假的热闹气氛。生活化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形式随之多样起来,让语文课热闹非凡。然而,经常会看到只见热闹,不见文本的课堂。其次,教学方式的泛生活化还表现为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偏重。不得不承认,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确实给现代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学习,也方便教师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过于偏重多媒体教学,在生活化教学中也很容易造成泛生活化的局面。当这些新设备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效果时,当大量的视觉刺激、听觉震撼、动感轰炸充斥课堂时,必然冲淡甚至弱化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传统的和务实的阅读、思考、默想、聆听、交流这些原本属于阅读教学中的传统学法便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