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与研究,提升教师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与研究,提升教师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一方面,由于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他们本身学习汉字就比较困难,学得慢,遗忘快,注意力易分散,思维水平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另一方面,汉字结构复杂,是由笔画、部件和整字构成的形体结构,而汉字这种抽象性和符号性的特征,也决定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遵循识写分流的教学原则。其次,教师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进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式

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实现生活化情境的载体,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所指的教学形式是指文字、语言、实物、多媒体、活动、游戏等教师在教学中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和行动策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教学形式也从传统的黑板、语言等形式逐步发展为多媒体等多样化的形式。任意一种教学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教师既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过分依赖现代化教学形式来进行生活化教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每种教学形式的特点,结合教学时间、地点、内容、学生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灵活、综合地使用,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促进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其目的都是承载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以生活来教育。为了更好地践行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善于把各种教学生活化模式综合起来运用,将知识和生活以多种形式融合起来,丰富识字课堂,使安静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要合理采用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课堂对学生的影响甚大,这和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上的采用是分不开的,要想在识字教学中实现识字与生活的双丰收,就要合理实施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想合理实施生活化识字教学方法,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不是所有教学目标都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来实现的,不能为了随波逐流,实施起来牵强附会,这是违背生活化教学的初衷的,应该切合实际教学目标正确使用。其次,还要考虑识字教学内容。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持有科学的态度,提取生活中的识字内容时要符合语文逻辑,避免出现“伪生活”现象,还应该注意的是,推进生活化教学并不是说使学校教育完全生活化。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度,不能盲目地将识字内容与学生生活混为一谈,这样反倒会使识字教学雪上加霜。最后,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方法,不能将它视为万能的,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时间、场合等客观实际因素出发,科学使用,如此才能发挥其教学的艺术性。

(三)教师要善于设计多样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教学生活化情境

如果低年级识字课堂中教师仅是运用一些老生常谈的识字教学方法,学生必定会对其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运用情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识字。例如,教师可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生活化的情境是多元的,包含着语言情境、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等,创设生活化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低年级识字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多元化的生活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思维的碰撞搭建平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合理契合后,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实践活动、游戏等不同的方式恰当地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教师可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情境中体验“在做中学”的快乐;教师可创设媒体情境,利用媒体把生活带入课堂,增强直观性,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体验“在玩中学”的乐趣。生活化情境有很多种,每种类型的情境都没有明显的界线,它们在课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汇贯通的。正如李吉林教师也曾提过:“可以以图画呈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一些艺术的手段,让教学美起来。”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将这些多元化的生活化情境利用起来,如此课堂才会呈现出和谐、自然、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www.chuimin.cn)

(四)教师要遵循识写分流的教学原则,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尽量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加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首先,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的教学原则。一方面,由于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他们本身学习汉字就比较困难,学得慢,遗忘快,注意力易分散,思维水平处于直观形象阶段。而且,每位学生在识写能力上起点不一样,相应地达到的目标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会读就可以,有的学生会辨认就可以,有的学生要会写,有的学生可能要求在生活中也要认识。另一方面,汉字结构复杂,是由笔画、部件和整字构成的形体结构,而汉字这种抽象性和符号性的特征,也决定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要遵循识写分流的教学原则。

其次,教师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进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可通过儿歌、视频或者一些识字软件等适度地辅助教学,这种形象直观的形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技能。笔者在大量的识字教学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识字软件来教学,软件本身的设计上确实有些地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在写字设置上,学生写的笔顺不对就不能往下进行,写对之后,笔画的颜色会变成绿色,并有语音提示。在认字过程中,会拓展学生学习的字的词语,将词语和实物的图片结合起来,有的还会出现相关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